回覆列表
  • 1 # 育兒講

    計算機在執行時,先從記憶體中取出第一條指令,透過控制器的譯碼,按指令的要求,從儲存器中取出資料進行指定的運算和邏輯操作等加工,然後再按地址把結果送到記憶體中去。接下來,再取出第二條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揮下完成規定操作。依此進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程式與資料一樣存貯,按程式編排的順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動地完成指令規定的操作是計算機最基本的工作原理。這一原理最初是由美籍匈牙利數學家馮.諾依曼於1945年提出來的,故稱為馮.諾依曼原理。

    擴充套件資料:

    根據計算機所採用的物理器件的發展,一般把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分成四個階段,習慣上稱為四代。

    第一代

    電子管計算機時代(從1946年到50年代後期),其主要特點是採用電子管作為基礎器件。代表機型IBM公司的IBM650。

    第二代

    電晶體計算機時代(從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後期),採用的主要器件逐步由電子管改為電晶體,縮小了體積,降低了功耗,提高了速度和可靠性,降低了價格。代表機型控制資料公司(CDC)的大型計算機系統CDC6600.

    第三代

    積體電路計算機時代(從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前期),計算機採用積體電路作為基本器件,功耗、體積、價格進一步下降,速度和可靠性相應的提高。代表機型IBM公司的IBM360.

    第四代

    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時代(從70年代初至今),70年代初,半導體儲存器問世,迅速取代了磁芯儲存器,並不斷向大容量、高速度發展。1984年內含2300個電晶體的Intel4004晶片問世,開啟了現代計算機的篇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好含義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