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分度
-
2 # 普外三角針
我們說的感冒在醫學術語中一般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為外鼻孔至環狀軟骨下緣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總稱。
上感的主要病原體是病毒,包括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薩奇病毒。另有20%-30%的上感為細菌引起。
發病不分年齡、性別、職業和地區,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通常病情較輕、病程短、可自愈,預後良好。
由於目前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以對症治療為主,同時戒菸、注意休息、多飲水、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和防治繼發性細菌感染。喝水可以加快新陳代謝,增強身體對病毒的抵抗力,促進身體早些康復。
所以,我們建議感冒的時要多喝水是正確的,並不是忽悠人。
-
3 # 一起聊基因
感冒最煩人了,是大毛病麼?不是!影響生活麼?非常影響!一感冒就啥也不想吃,整個人輕飄飄暈乎乎的,無精打采,鼻涕一把淚一把。
感冒雖不是什麼大病,但它卻是“不治之症”,用藥物無法徹底治療,只能緩解症狀。說感冒是“不治之症”,並非患了感冒一定會死的意思,“不治”有兩重含義:一是感冒無須專門的治療,二是沒有可以治癒感冒的藥物。
感冒是一種自愈性疾病!感冒大多是病毒引起的,症狀是發熱、喉嚨痛、流鼻涕、咳嗽等,通常情況下在幾天之內症狀都會減輕。現在市面上的感冒藥種類繁多,但絕對沒有一種可以治癒感冒、殺滅感冒病毒,感冒藥的功效僅僅是緩解症狀而已。
回到本問題的核心:感冒了,多喝水是否正確?
每到感冒的時候,就會聽到醫生嘮叨:“回去一定要多喝水!”
這句話其實是對感冒病人最好的處方。因為當感冒發燒的時候,人體出於自我保護機能的反應而自身降溫,就會有出汗、呼吸急促、面板蒸發的水分增多等代謝加快的表現,這時就需要補充大量的水分,身體也會有渴的表現。多多喝水不僅促使出汗和排尿,而且有利於體溫的調節,促使體內細菌病毒迅速排洩掉。
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在一場傳統戰役中,只要敵我雙方的戰鬥力相差不太大,而有持久戰爭的可能性時,後線補給作業就顯得相當重要。而水除了為新陳代謝所需要外,在遇到病毒、細菌感染時,同樣地也扮演了補給輸送的角色。
所以,感冒的時候一定要多喝水,而且是溫開水,不要喝過涼的水。人在感冒發燒時的飲水量需要超過1200毫升/天,可以達到1500~1800毫升/天。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水是單純的溫開水,絕不是濃茶、濃咖啡等各種飲料。
還有一個誤區需要警示大家:“只要是感冒就可以應用抗生素治療”,也許這樣想的人不在少數,但抗生素起作用的物件是細菌而不是病毒,而感冒絕大多數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胡亂地使用抗生素的話,不僅達不到效果,反而使身體容易引起菌群失調及細菌耐藥。
-
4 # 話食科普
每逢季節交替之際,人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感冒發燒。每當感冒了,不管是身邊的朋友,還是醫生,都會建議我們“多喝水,多休息,感冒才會好得快。”
那麼多喝水的做法真的有用嗎?又該怎樣在感冒的時候正確喝水呢?
下面,超哥為你說道說道。
答案搶先知:感冒了,多喝水確實有一定緩解作用的[1]。但每次飲水量不要過多,每次飲用都間隔一段時間;在出現發熱多汗症狀時,服用糖鹽水更為合適。
【感冒為什麼要喝水】
當人感冒的時候,人體出於自我保護機能的反應而自身降溫,就會有出汗、呼吸急促、面板蒸發的水分增多等代謝加快的表現,這時就需要補充大量的水分。多喝水不僅促使出汗和排尿,使得體內細菌病毒迅速排洩掉,而且有利於體溫的調節。
感冒期間還常常會感覺喉嚨乾渴得厲害,這時候多喝水能緩解不適,還可以稀釋痰液,有利於粘稠痰液的排出。
【少量,間歇喝水】
患了感冒以後,要保持飲水量,然而不是一次大量飲水,應間斷性喝水。
一次喝一杯左右的量,不要超過300毫升,間隔一段時間後再喝,這樣可以減小對腎的負擔。
【服用糖鹽水】
人在感冒發燒時,會使體內水分大量流失,同時也會帶走鈉、鉀等電解質成分,而喝大量白開水只會使電解質濃度不斷降低,從而加重脫水症狀。
因此如果患者感冒時候伴有高熱多汗症狀,可以適當服用糖鹽水或“口服補液鹽”等電解質溶液,保持體內的水分和電解質平衡[2]。
【總結】
如果感冒了,多喝水是有一定的緩解作用的。但在保證足夠飲水量的時候,應注意少量多次飲用,這樣既可以保持身體水分平衡,又不會額外增加機體的負擔。
參考文獻
[1]“天然感冒疫苗”喝水 運動 出汗 通風[J].廣西農業機械化,2003(02):39.
[2]馬皎潔.感冒為何要多喝水?[J].安全與健康,2017(03):53.
回覆列表
我認為應該是多喝熱水,多喝熱水會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使排汗量大增,使病毒排除體外。我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感冒鼻塞是,喝水一杯熱水,鼻子接著就通了。
人一天的正常飲水量在兩千毫升左右,如果能保證人體的水分,對預防感冒也是有好處的。
感冒的時候單純的喝白水不如喝姜水好,在中醫看來姜具有藥性,可以治療感冒,多喝點姜水可以治療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