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黃種菜

    他們是時代的英雄!社會的典範!正能量的傳播者!為了正義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實施的助人為樂,救死扶傷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需要說明的是在今天這個誠信極度缺乏的社會,在你為別人伸出援手的那一刻千萬注意保留好影片、視聽證據,這也是英雄的一種無奈!

  • 2 # 京西玉人

    這個事我怎麼看待沒用,關鍵是國家怎麼看待?

    幫助了別人,自己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還要蒙受經濟損失,這個結果是怎麼造成的?是我們個體的人能造成嗎?我們平民百姓有這種權利嗎?道德,法規,似乎就是約束善良之人的,因為只有善良之人,才會守規矩,才會去幫助別人,救助別人,才能最後心寒。

    是什麼造成的,人們都不敢做好事了?做了好事卻要被訛詐,幫了人,卻要心寒,為什麼?我也一直想找到答案。

    所以我個人認為,自己只獨善其身就好了,別管閒事,別做好事,那麼就不用賠償了,也就沒了心寒了。

  • 3 # 應願2

    為救助別人付出生命反而要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怎麼看待?不值,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來到這個世界不知要修幾千年才出生,娘十月懷孕,一點一滴養大,還要送書,還要替兒娶妻生子,想想做父母的是多麼不容易把孩子拉扯撫養成人,如果為了救別人置自己生命於不顧,那是拿自己生命去換取別人生命,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見死不救會受到良心的譴責,救人一定要保護自己生命的前提下想辦法救人,還要不觸犯法律救人,否則適得其反拉來麻煩,這會給家庭造成傷害,給自己帶來致命的打擊,想一想,做好事的命都沒有了,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

    不圖什麼名譽,獎勵,反而要賠償是什麼代價,付出的代價大了會毀掉家庭的幸福和自己的一生。從以前的報道中看到,工廠有個人掉進了染布池,另一個工友去救他,結果掉進去的人救活了出來,救人的人卻喪送了生命,事後有關部門為英雄表彰見義勇為需要被救的人提供證明,可這個人躲著不見,生怕是找他要賠償,可見好心未得到好報,人心冷淡忘恩負義,教人怎麼也難以理解。

    我讚揚好人好事,據媒體人曹勇琦報道,諾言轉發,有一輛轎車撞上欄杆引發大火,車內被困三人,江蘇吳先生開車見狀立馬下車救人,先救出母子二人,再去救男人,男人喊道“別救了,車要爆炸,可他還是將男子救出,車在5秒鐘後爆炸。附圖片。這種義舉感天動地是最好的人!佩服見義勇為的英雄,如都象英雄一樣,社會多麼和諧,人間多麼友愛。

    社會風氣好了,壞人就少了,好人就多了,社會也就不會出現歹徒,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壞人無藏身之處,正氣上升,邪惡下降,社會風氣好轉,人民安居落業。

  • 4 # 向之初

    每個人都有很多欲望,或者叫渴望,但每個人偏重點不同,有人是賺錢、有人是女人、有人是吃喝、有人是地位、有人是面子,也有人是善良、愛、美麗和其他什麼。

    但善良是社會稀缺的,所以社會更需要善良。

    因為社會是個大雜燴,什麼情況都有,有知識的沒知識的、開心的不開心的、善良的不善良的、很多很多。

    每一種慾望都是由自我認知、文化意識、經歷、興趣愛好決定的,是自我滿足的需要。

    善良也是自我滿足的要素之一,每個善良的人在行使善良的過程中都會得到滿足和快感。

    可惜的是,自己理解的善良不一定是別人理解的善良,所以,行使善良的人需要方法,而不是隨意為之。

    善良是不能索取回報的,否則不能叫善良,所以,善良過程中,違法的或者方法不得當的,如果遇見損傷只能欣然接受,這就是現實。

    但這不是不善良的理由,恰恰是對現實人性的更深入瞭解。

    所以,當你做了好事,很多人會為此感動,但好事所帶來的損失必須自己承擔,如果有人理解你那是你的收穫,如果沒人理解你,你也必須自我滿足。

    或許,每個人有了同理心、感恩之心、正義,這種尷尬才會消失。

    我們共同努力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形容時間流逝的句子5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