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弈林小兵
-
2 # 職場小閣
面試問題有很多,可以簡單分類如下:
1.匯入型問題,詢問一些候選人熟悉、簡單的問題,緩解候選人的緊張情緒,為切入正式的面試話題做準備。Q1:今天是怎麼過來的,堵車了嗎?
Q2:你是怎麼知曉我們招聘資訊的?
Q3:簡單介紹一下你的工作經歷/你自己?
2.知識型/概念型問題,目的是考察候選人對專業領域的知識、技能的認知與掌握程度。Q1:你們產品開發的流程是怎樣的?
Q2:招聘的渠道有哪些?
3.情景型問題,提出實際工作中非常可能會發生的具體工作的難題,請應聘者提出解決方案,目的是判斷應聘者分析和解決本企業現實問題的能力。Q1:作為生產主管,如果訂單增加需要加班,但員工牴觸,你怎麼辦?
Q2:作為專案負責人,在設計新產品,最大的難點在哪裡?
4.動機型問題,目的是為了瞭解應聘者為何要變換工作,以及在工作中看重什麼,以及候選人的價值觀。Q1:你為什麼離開上一家公司?
Q2:你為什麼選擇我們公司?
5.行為型問題,透過對應聘者實際工作事例的詢問和挖掘,瞭解其行為特徵、能力水平。一般需要透過STAR原則(背景、目標、行動、結果)來追問,以獲得完整的事例,進行評價和判斷。Q1:請描述一下你開發設計過的最成功的產品?
Q2:請舉例說明你是如何排解工作壓力的?
6.壓力型問題,目的測試應聘者的心理素質、對壓力的承受能力、在壓力前的應變能力和人際關係能力等,這個問題不是必須要問的,一般用在壓力比較大的崗位面試時,如:銷售、市場開發等崗位。Q1:談談我們選擇你的理由?
Q2:你缺乏經驗,怎能勝任工作?
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面試過程,如果能提前瞭解招聘面試一般提問什麼問題,那麼提前做好相應準備,自然可以大提升應聘成功率。
要了解對方,最好的方法是換位思考,即站在招聘方的角度,考量企業想透過面試獲得哪些資訊。一般來說,以下幾點,都是招聘方需要重點了解的:
1、應聘者的基本素質。這方面主要能過簡歷和自我介紹來體現。也比較直觀,容易獲得。但也有HR會在簡歷方面設計問題,著重考慮應聘者的學歷、經歷對基本素質產生的深層次影響。比如:
你的專業課你最喜歡/討厭的一門?——針對應屆生,側面考察對專業的認識。
你認為你的專業最需要的素質是什麼?——考察職業技能構成,這類問題不要光突突只答專業技能,要考慮到你應聘的職位,HR想聽到是你對具體工作的認識。
2、應聘者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四個字看似簡單,卻很複雜,尤其因不同的行業而千差萬別。不同行業的面試場景差異化很大,但仍可從以下幾方面準備。
資質證書——多存在於技術行業、工程行業,做為準入門檻。如執業律師資格證、註冊會計師等等。
大賽獲獎證書——應屆生的敲門磚。對於在校生,工作經驗的稀缺與企業對成熟人才的渴求往往是一種矛盾。然而大賽證書是工作能力的另一種印證。比如全國廣告大賽、數學建模大賽,營銷類的創業大賽等。
專案工作經驗——對於跳槽求職者,工作成就最能說明能力。無論是主持過大型專案,還是參與重點工作,都應闡述自己對崗位的重要作用,以及取得的相應工作成果。
3、應聘者弱點——這點可能很求職者會忽略。企業是需要了解一位員工的弱點的,無論是哪一方面。有些人工作能力強但心理素質差,有些人工作效率高但薪資要求更高,有些人銷售業績好但不服從管理……而且這方面的問題更隱蔽,求職者一般不易察覺。例:
你上次離職的原因?——原因大家都知道,錢。這個問題既考察你的薪資期待,又觀察你對前任東家的態度,以判斷你是什麼性格的求職者。
你有男朋友/結婚了嗎?——多見於女性求職者。很多微小企業需要從長時間的勞動堆疊中獲取利潤,必然對需要結婚、生子的女性員工有所擔心。這是現實問題,不要回避,建議實事求是。
你的興趣愛好、特長是什麼?——如果你面試的不是文化領域公司,那麼就要小心回答這個問題,不要說太多,簡單說一個即可。對於追求利潤的企業來說,一般來說不會太關心你的私生活,但如果從這個問題體現出你是個熱愛冒險、追求刺激的人,恐怕對求職不會有正面加成。
4、應聘者薪資期待。現在大部分白領企業都是密薪制。雖然我本人並不贊同。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對於這一點,我建議要主動出擊,不單是回答什麼,而是要知道提問什麼,給大家幾個就薪資待遇向企業提出的問題:
企業有晉升體系如何?
企業的績效考評/銷售提成如何?
企業的工資體系構成?
我的前任員工,現在是什麼狀態,內部提升了,還是離職?——這個問題要慎重提出。可以換個問法,比如:您最希望我比前任做的好的方面是?
以上各點,只是拋磚引玉。其實一個成熟的HR,會在這些問題的準備上比求職者精明的多。這些“設計”好的問題,也只是讓大家不至於在面試時過度緊張。真正讓企業為你敞開大門的,還是“硬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