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杜銘宇影音工作室

    孩子的教育問題真的有待提高。中國的孩子和國外小孩子教育真的不一樣。比如國內孩子吃飯學習。家長逼著去做。怕磕破。而外國的家長。在孩子未成年時就帶著孩子周遊世界或者讓孩子獨立外出。見見世面。所以養成了外國孩子自主獨立非常好!而國內的孩子永遠都在父母保護下長大。不可能長大有出息的。比如說外國孩子玩玩具拼圖。家長會說孩子你真棒。給予了孩子高度肯定。而國內家長會說。不務正業。好好學習 不好好學習以後就會像你爹或某某人一樣沒出息。所以孩子心裡就會有陰影。 家長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要學會讚美孩子 給予支援與肯定

  • 2 # 討厭的爸爸呀

    並不是孩子聽不聽話,而是大人不會與小孩溝通,因為孩子的心思總是在他自己的世界裡,你會覺得你的娃反應很慢,很磨磨蹭蹭,總是不聽你的。這會很考驗我們的耐心。也很需要我們有充分的耐心。發脾氣啦,教訓啦,都不會見效,因為,並不因為你脾氣發得足夠大,孩子就能從固有的年齡特點裡跳出來。這很違反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

    還需要學會融入他,懂得如何與他溝通。當然了,孩子的爸爸媽媽們要注意,不管你有如何高的育兒技巧,你最需要具備的第一條黃金律是"耐心"。你需要提醒他、再提醒他、再再提醒他。千萬別一不聽話就光發火。

  • 3 # 陪我伴你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看上去又乖又聽話,但是自己家的卻一直是個淘氣包不聽話呢?

    我認為,在養育關係中,孩子大多數時候都是很聽話的。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很多不良行為和習慣,都是模仿身邊的大人。一般情況下,誰帶孩子,孩子吸收對方的行為模式就越多。只有當養育者向孩子傳遞出了讓孩子不聽話的訊號,孩子才會在互動中變得不那麼聽話。

    我舉個自己的例子供大家參考:

    很久沒見過孫女的爺爺奶奶帶著在前些天影片時孩子要求的心心念的超市收銀機玩具來看孩子。到的時候已經很晚了,不過孩子歡天喜地、迫不及待的擺弄自己的玩具久久不能盡興。

    由於天太晚,孩子作息規律的緣由不得不終止玩玩具。孩子雖然沒有盡興,但是由於孩子媽媽告知孩子明天是週末,可以盡情的玩一整天,孩子還是聽話的洗漱完畢乖乖就寢了(此時的孩子是讓眾多家庭羨慕中的聽話寶寶)。

    次日,孩子在起床鬧鐘沒有響的時候就自己起床了,自己乖乖的穿衣、刷牙、洗臉、吃早餐(孩子爺爺有晨練的習慣,回來會帶有餐食)後,就立即投身到她的超市販賣工作中去了……

    不得不說,這一天家中的序曲是在女兒積極、有序的聽話狀態中展開的。

    不過隨著家人早餐後的時間安排,逐漸改變了這和諧的畫風……

    我:出門會朋友。

    我愛人:醫護人員沒有雙休,已經上班。

    我父母:餐後習慣外出散步並採購中午的食材。

    總結出來就是,除我女兒一人想呆在家中玩玩具外,其他家庭成員一致的安排都是外出。

    這無形中形成了一個對孩子想盡情玩玩具很不利的場景,這種場景中,怎樣讓她“聽話”?

    通常在這時,作為家長的我們經常使用的一種手段就是“權威威懾”,這不,爺爺開始發話了:“別玩了,我們去外面公園玩”。

    女兒專注於自己的玩具,像沒聽見一樣。

    為了引起女兒的注意,爺爺繼續發力道:快點兒,要你不去的話,我就下去了啊,等會奶奶收拾好餐具還會下去呢?我們都出去就剩你一個了。

    聽到這裡,女兒頓了一下,小嘴嘀咕著:壞蛋!

    接下來爺爺“嘮叨”式的表達,讓女兒的情緒爆發起來,最後開始大吼大叫。

    其實孩子起床後的表現一直很好,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大人的安排發生變化導致孩子“不聽話”因素加劇。

    1. 我父母想著戶外活動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好處,多接觸大自然總比在家裡待著玩玩具要好。

    2. 孩子心想昨天媽媽都答應我了,為什麼你們現在又在變化?

    其實孩子的不聽話在這個時候是缺乏基於理解,以達成共識為目的的有效交流。

    事實上,無論養育者的初衷是有多為孩子好,不論家長是對的還是錯的,說好了第二天做這個事情,而第二天的時候孩子乖乖的做著時,卻被家長用另一件事所代替,孩子此時會想:“你不是說好了讓我做這個麼?還沒做好呢又讓我幹別的,你們到底想讓我幹嘛啊?我不管,反正我就這樣”。

    只要不考慮孩子自身的需求、感受,都會讓一個乖孩子變成一個“不聽話”的孩子。我們都知道,尊重是相互的,你想讓孩子尊重你,首先你就必須先要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孩子之所想,做孩子之所做,不要覺得孩子小,其實孩子是很敏感的,給孩子闡述事情的時候,不能暗含誘導或威脅,要基於事實,耐心聽取孩子的訴求並尊重孩子所做的選擇。

    因為我相信,孩子是能夠理解大人的。

    想讓孩子聽話?最關鍵的是達成有效的親子溝通!

    傾聽比表達重要

    認真傾聽孩子的話,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心需求!

    情緒宣洩重於內容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孩子內心感覺悲傷,源於沒有達到孩子內心的滿意,家長基於事實,先讓孩子發洩情緒,再用心平氣和的語氣讓孩子說出讓他不開心的事情。

    尊重大於方法

    當孩子宣洩情緒時,家長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急於做出評價,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瞭解孩子“不聽話”的真正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染頭髮顏色滲進面板裡怎樣才能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