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帝國的臉譜

    劉邦赴“鴻門宴”,當然是可能有去無回的赴險之途、下油鍋之旅,但很多事情是,你明明不願意,但不去不行,非去不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前207年,劉邦西征秦朝,攻破嶢關,到達灞上,曾經輝煌的大秦帝國,如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京城咸陽成了最後一張,一觸即潰。當年十月,秦王子嬰以繩繫頸,乘素車白馬,跪接秦朝最基層的一個小吏——沛縣泗水亭長劉邦進京。至此,秦朝宣告滅亡。

    俗話說:“匪來如梳,兵來如篦,官來如剃”,進入咸陽,劉邦的軍隊亦匪亦兵,當如梳如篦,他們進府庫、入深宮,邊搶帶偷,劉邦也色心頓起,一入溫柔之鄉而不知東方之既白。但張良、樊噲清醒,他們苦口婆心地勸說,劉邦被棒喝,隨即封府庫、閉深宮、約法三章,然後還軍灞上。

    還軍灞上,劉邦還是於心不甘,因為他有一個夢想,就是據關中之地稱王天下,何況楚懷王熊心有言在先,誰先入關中誰即為關中王,如今還軍灞上,靜待項羽前來無功受祿,平白無故奪去勝利果實,自己無論如何想不通,而且,到那時,不但秦宮裡的無數金銀財寶不能為自己所有,就連一個關中王都可能不是自己的,實在懊惱。

    在這種進退維谷的情況下,有個人給劉邦出了個主意說,大王只要據守關隘,將項羽和諸侯們拒之關外,關中富地和關中王自然就是大王的。劉邦一聽大喜。加上此時傳來訊息,項羽收服章邯後,已經封章邯為雍王,雍地佔關中半壁江山,項羽無異於封了章邯為“關中王”,關中沒他劉邦什麼事了,這讓劉邦很氣憤。於是,他派軍據守函谷關,拒項羽和諸侯軍於關外。

    項羽卻不好打發,懷王他都不放在眼裡,何況一沛公?項羽聽說劉邦派軍拒諸侯軍入關,立即安排英布率軍攻關,一攻即破。項羽攻破函谷關後,率諸侯軍進駐戲地,在鴻門安營紮寨。項羽這時的憤怒是可想而知的,同為楚軍,如今不但同室操戈,而且恩將仇報,當然憤怒。

    而這時,又有兩個人的話更是激怒了項羽,一個是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前來見項羽說,劉邦打算關中稱王,任子嬰為宰相,秦朝府庫中的珍寶都佔為己有。另一個是項羽亞父兼謀士范增說,劉邦當年貪財好色,如今入了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其志不小,要趕快消滅,莫錯失良機。

    於是,項羽由憤怒變成暴怒,馬上安排說,明天準備酒食犒勞將士,整軍開拔,攻打劉邦。當時,劉邦駐軍灞上,兵力才十萬,而駐紮鴻門的項羽則手握諸侯軍四十萬之眾,以四十萬大軍攻十萬之軍,結果不言自明。在這種十萬火急的關頭,要麼一條道走到黑,那是必死之途;要麼回頭是岸,拜見項羽,當面解釋,這是一條有著一線生機的活路。因此,明知是“鴻門宴”,劉邦當然還得負荊請罪,硬著皮頭去赴宴。

  • 2 # 歷史簡單說

    首先,我們得來看看,為什麼會有鴻門宴。

    當時,章邯與王離率四十萬大軍圍趙軍於鉅鹿城,趙王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就與眾將領做了一個約定:誰先入關中的,就能稱關中王。

    當時秦軍還比較強,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此時入關是不利的,但項羽因為章邯殺了項梁,所以想要復仇,想要與劉邦一起西進,但很多人認為項羽過於殘暴,會屠城,之前打襄陽城的時候,一個人都沒留,這樣的人不合適打秦。

    而應該則劉邦這樣寬厚的人,安撫秦中的百姓,那麼更容易拿下關中,所以就派項羽北上去救援趙軍。

    項羽取得了鉅鹿之戰的勝利,章邯率二十萬大軍投降,就一起向咸陽進軍,走到一半,劉邦就拿下了咸陽城,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聽了鯫生的建議,派兵把守函谷關,不讓項羽的諸侯軍進入。

    項羽聽到劉邦先拿了關中,本來就很生氣,看到劉邦還派人把守函谷關,就更加的生氣,就派英布直接打下函谷關,一直到了戲水。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聽說項羽很生氣,要攻打劉邦。

    他就去跟項羽說:劉邦想稱關中王,還讓秦王子嬰為相,秦宮的珍寶他都拿走了。項羽更加生氣,這時候范增也勸項羽進兵,項羽就命令大軍吃飽飯,第二天開打。這時候項羽擁有四十萬,而劉邦只有十萬,顯然劉邦不是項羽的對手。

    因為張良救過項伯,項伯連夜過來讓張良跟他一起走,張良就把此事告訴了劉邦,劉邦也是大驚失色,連忙來見項伯,然後解釋了一下,還和項伯相約為兒女親家,項伯就答應為劉邦在項羽面前說好話,然後讓劉邦第二天來赴鴻門宴,親自向項羽解釋。

    所以,知道了這個鴻門宴是怎麼來的,那麼我們就知道劉邦不得不赴宴的原因了,因為項羽正在氣頭上,如果劉邦不當面來解釋的話,項羽真打過來,劉邦完全不是對手。

    但劉邦去赴宴也是有一點底氣的,第一,有項伯說情,畢竟項伯是項羽的叔叔,項羽還是要給面子的。第二,懷王之約擺在那邊,項羽也不好動手。第三,劉邦進咸陽之後,就把秦宮寶物封存,還軍灞上,這個就好向項羽交待了,可以說是專等項羽進去的。

  • 3 # 看點兒歷史

    這大概就是明知是虎穴,但是也不得不去吧.但是劉邦敢去赴宴,也不是完全沒有把握的去的。至於為何敢去,這就是劉邦的過人之處了。

    鴻門宴之前,項伯來勸張良離開劉邦,已經告訴了項羽的計劃。但是劉邦和張良一通完美的回答把項伯唬的團團轉,可以說已經把項伯策反了。以至於鴻門宴上,項莊舞劍,項伯起身救之。加上項伯與項羽的關係,已經將劉邦的話轉達到位了,項羽的心裡已經對他放鬆了警惕,加上劉邦親自向項羽請罪,一系列的表現更是迷惑了項羽,讓項羽發起了殺劉邦的心,最後放虎歸山,自掘墳墓。

  • 4 # 星羅棋佈

    根本的原因還是實力不濟,說白了就是打不過人家。按照史記 的說法,當時劉邦陷入關,然後為了獨霸關中,封鎖了函谷關。還做了些別的事情,比如接受了子嬰的頭像,珍寶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應該也不是真的。等到項羽帶著諸侯軍隊來的時候,居然還拒不開門,項羽也是打進來的。這個時候劉邦的左司馬偷偷的聯絡項羽,說了些話,項羽就更惱怒了,項羽的謀士范增也主張擊殺劉邦。當時劉邦軍10萬,項羽軍40萬。劉邦肯定是打不過的。可惜這個時候項伯為了救張良出賣了項羽,劉邦趁機請項伯在項羽面前說話。這個時候劉邦赴鴻門宴是不得已為之,按照劉邦的逃跑技能,要是能跑,估計也早就跑了,不會冒著危險去赴宴。所以這個時候可能劉邦不像後來,估計是跑的機會都沒有。而項羽主持鴻門宴應該是改主意了,接受了劉邦赴宴這件事,不然照樣攻打他就行了,殺了再安罪名就行。而且這應該也是被項羽和項羽的謀士范增接受的,不然范增不會早做安排,準備在鴻門宴上刺殺劉邦。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也是代價最小的。樹倒猢猻散,劉邦集團估計就不存在了。范增是聰明人,自然知道計算代價,這種自動送上門的事情,不幹白不幹。但是范增犯了一個錯誤就是估計錯了項羽的決心,沒想到項羽會臨陣變卦。在項羽的中軍大帳內,如果項羽決心要殺劉邦,任憑張良的計謀,樊噲的勇武是無能為力的。如果范增估計到項羽的這種反覆的心裡變化的話。他應該做的是鼓勵項羽出兵,直接攻打劉邦,一旦戰鬥打起來,臉面撕破,劉邦必敗,也不會存在後面的封諸侯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分封劉邦,封在關中不能,封在別的地方說不過去。還把好好的漢中也封給了劉邦。這是范增沒有考慮到項羽的心裡壓力的緣故。

    說說題外話,這個時候背叛劉邦的是個司馬,轉身就被劉邦殺了。最後背叛項羽的也是個司馬。在劉邦從項羽軍營中逃跑的時候,項羽讓陳平去找,陳平應該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然憑著陳平的聰明不可能這麼容易的讓劉邦跑了,這應該是陳平給自己留的一手。范增的失策也是在宴席上沒有殺掉劉邦卻輕易的讓他跑了。

    鴻門宴上劉邦的一番話其實是向項羽承諾放棄了稱王關中的意思,雖然肯定不是真心實意的。但是估計項羽想要的就是這樣的承諾,這應該也是項羽後面的長時間沒有再次對劉邦下手的原因。可能這件事情還在諸侯中傳遍了,作為項羽方面需要抖抖威風,劉邦也需要巴結諸侯,示弱於項羽,保證自己的安全。所謂韜光養晦就是這個意思。

    鴻門宴作為經典的權謀故事,搭載著一代戰神項羽,千古一帝劉邦,謀聖張良,奇人范增,還有著名的屠狗英雄樊噲,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

  • 5 # 路衛兵

    做錯事總要去彌補,最簡單的就是見面說清楚。躲不是辦法,也躲不了,所以劉邦必須去。鴻門宴也不是後來人們演繹的鴻門宴,劉邦去之前問題基本解決了,他也並沒覺得有多危險。

    劉邦錯在封關擋了自己人,這個他本人也承認並且後悔,必須要有個交代,不然會授人以柄。而且劉邦擋的不只是項羽,還有跟隨項羽入關的各路諸侯,打擊面兒太寬,也得罪不起,須及時消除負面影響。再者,彼時項羽已經準備行動,問題不解決就會釀成大錯,得不償失。項羽大軍有40萬,他只有10萬兵,打不過也惹不起,和談是最好的出路。

    項羽想收拾劉邦,當然不只是劉邦封關讓他折了面子,根本原因是劉邦沒把他當老大。鉅鹿之戰後諸侯無不臣服項羽,項羽也很享受。劉邦先他一步入關已經令他不爽,而封關為拒,以及曹無傷所說“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的話,讓劉邦呈現一副獨立為王的姿態,這個是項羽不能接受的。雖說之前楚懷王有約定,但今非昔比,如今他是霸主,誰該封王以及封在哪裡必須他說了算。不過這些問題隨著劉邦的低姿態——也就是項伯傳遞回來的諸如“日夜望”、“豈敢反”、“不敢背德”等等肉麻的話,已經解決了。項羽明確答應要善待劉邦。

    劉邦赴宴其實是有把握的,項伯頭天晚上已經把大侄子項羽的底兒全露了。劉邦又認了他做大哥倆人還成了兒女親家,項羽的態度項伯極有可能透過別的渠道傳遞給了劉邦——即便沒傳,有項伯這個內線劉邦心裡也踏實。而且他和項羽是一起共過事的老同事,實質性矛盾還沒顯現,即便有點誤會,也沒到撕破臉的地步,不會覺得此行有多危險。

    鴻門宴也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劉邦把事說清了,項羽盡地主之誼留他吃頓飯很正常。畢竟老朋友大老遠過來,不招待不合適。《史記》對此交代得很清楚,“即日因留沛公與飲”,就是很隨意的一頓飯。從招待水準來看——比如項羽扔給樊噲的豬肘子,食物並不精緻,也不像刻意準備。也就是說,這頓飯可有可無,既沒陰謀也沒陽謀。劉邦若不吃,說還有事,拍屁股走人也行。不過那樣既不禮貌也顯得生分,該吃還得吃。

    至於席間項莊舞劍搞出的一點不愉快,則完全是范增自作主張,無關大局,而且局面尚在可控範圍之內,沒啥大不了的。都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沒那麼嬌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dg和pdf有什麼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