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於平地,立於峰頂
朱元璋一開始並不叫朱元璋,他先後改了兩次名字,朱元璋這個名字是在他進入軍隊的時候改的。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而且他並不是出生於勳貴之家,他的家庭甚至都算不上小康家庭。因為他年幼時甚至要靠給地主家放牛才能夠維持一家的生活必需,日子過的非常困苦。
然而正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朱元璋雖然出身低微,家境貧寒,但卻憑著自己的才能從人生的低估走向了人生的高峰,成為了一個朝代的開創者。並且,因為自己就體會過百姓的生活困苦,他在位期間注重百姓的生活,成為了百姓心中的一代明君。
朱元璋雖然因為自己體會過困苦的生活,所以非常注重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不好,並且非常憎惡貪官汙吏,整治力度非常之大。但是要說他是一個十足的好皇帝又並不十分符合。他的政治確實清明,事事也自己親為,可卻有一點成了他抹不去的汙點。那就是朱元璋本人非常的殘暴,迫害了非常多的人命。
朱元璋在位期間,因他而死的人何止數以千計,可以說是數以萬計。當然,這些人命裡並不包含朱元璋殺死的貪官汙吏,雖然他對待貪官汙吏的手法確實十分殘忍,可那是那些人咎由自取,而且朱元璋這麼做,也能夠震懾朝野內外,使得其他官員想要貪汙腐敗也要先想想自己能不能承受這樣的後果。如此的打擊手法,見效既快又好,令人稱快。
我們說的是那些被朱元璋無辜殘害的人。比如說著名的胡黨之獄,胡惟庸其實並未做什麼特別傷天害理之事,不過就是行事風格太過直接,並沒有太顧及到朱元璋的想法。以至於朱元璋覺得自己可能會無法控制他,害怕胡惟庸會心大,想要他的位置從而殺害了他,以及和他相關的那些人。
又比如說眾所周知的藍玉案,此案喪失了一萬多人的性命。然而藍玉謀反的理由不過是朱元璋強行安上的。當初朱標還在的時候,朱元璋對藍玉還是不錯的,畢竟這是他親自挑選出來,專門給朱標的人,為了能夠幫助朱標坐穩皇位。
但是後來朱標死了,朱元璋覺得自己的孫子朱允文年紀太輕了,根本壓不住藍玉和那些原本挑選好給朱標的人,又怕大權落在了別人的手裡,讓這天下改姓。所以朱元璋就找了個由頭把之前自己挑選出來的人全都殺掉了。
還有人人皆知的空印案,此案也令數百人丟失了性命。當時原本實行的就是空印,也就是說在物資運輸的途中總是會不可避免的發生一些損耗,押送的官員也不能夠準確的預料到底會少多少,所以也就拿著張空白的,等到了再盤點實際數,再來填寫。
按理說一直這麼做的,能有什麼錯。可是朱元璋覺得這很有問題,非常好給貪官汙吏下手,能夠撈一筆大的,所以非常生氣。天子一生氣,不用說必定浮屍,數百人也就這樣死掉了。
然當時這樣的方式是存在很多的問題,朱元璋認為這樣不行無可厚非。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存了這樣的壞心思,他們不過是按照規章辦事罷了,卻因為這樣做丟了性命,真的是令人非常的難以置信。改變當時的規章即可,又何必牽扯那麼多條生命呢?
他們也並不是全部都利用這樣的規章漏洞,來偷竊了朝廷的財產啊。
不過朱元璋這個人雖然生性殘暴,脾氣也非常的暴躁,非常容易動怒。但是卻不是對所有人都是這樣的,脾氣好壞端看對方是誰了。他對兩種人脾氣尤其的好,總是非常的寬容,並不輕易辱罵,甚至給他們非常優厚的待遇。究竟為什麼這兩種人能夠使得朱元璋特殊對待呢?這兩種人又是哪兩種人呢?
被朱元璋特殊對待的兩種人,其中一種就是廚師。朱元璋不只是對自己的廚師格外的寬容,而且還時常跟他的子孫說要對自己的廚師好一點,不要輕易動輒打罵,要好好對待。知道自己的孩子對廚師不好了,還會寫信告誡。
但其實原因倒也不是有多奇特,什麼曾經被廚師救過命,所以對所有廚師都不一樣這種狗血情節是沒有的。朱元璋特殊對待廚師,不過就是非常愛惜自己的命罷了。
自古以來,沒有哪一個皇帝沒有疑心病了。因為擁有的太多了,老怕別人會想要他的東西。而朱元璋對廚師小心翼翼就是因為怕廚師在自己吃的東西里面下藥,刀劍好防,一眼就能夠看見。但是廚師下藥可就很難防了,又不能夠怕個人眼也不眨,一刻不離一直跟著廚師。到時候惹了廚師不快,來點慢性毒藥,瞬間就和世界說拜拜了。
能夠引得朱元璋特殊對待的另一主人公就是剃頭匠了。原因倒也和前面的原因沒有什麼區別,不過都是怕對方要了他的命而已。廚師下藥很方便,剃頭匠要下刀也是快的很,侍衛想攔也晚了。
剃頭匠能夠光明正大的拿著刀在你的腦袋上來回動,而且侍衛什麼的也不會設防。如果你惹惱了他,他不想活了,寧願拉著你一起死,只要下手重一點,一下子就能送你去西天見佛祖。所以朱元璋也就對剃頭匠格外優待,並且還跟自己的子孫說要好好對剃頭匠。
由此可見,朱元璋特殊對待剃頭匠和廚師,不過是為了能夠保全自己的性命罷了。人如果做什麼特殊的事情,總是擺抱著自己的目的的,而這個目的或多或少都是為了自己而已。不管是街頭的乞丐還是朝堂的皇帝,每個人心裡都免不了要為自己盤算一番。
起於平地,立於峰頂
朱元璋一開始並不叫朱元璋,他先後改了兩次名字,朱元璋這個名字是在他進入軍隊的時候改的。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而且他並不是出生於勳貴之家,他的家庭甚至都算不上小康家庭。因為他年幼時甚至要靠給地主家放牛才能夠維持一家的生活必需,日子過的非常困苦。
然而正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朱元璋雖然出身低微,家境貧寒,但卻憑著自己的才能從人生的低估走向了人生的高峰,成為了一個朝代的開創者。並且,因為自己就體會過百姓的生活困苦,他在位期間注重百姓的生活,成為了百姓心中的一代明君。
心性殘暴,人命無數朱元璋雖然因為自己體會過困苦的生活,所以非常注重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不好,並且非常憎惡貪官汙吏,整治力度非常之大。但是要說他是一個十足的好皇帝又並不十分符合。他的政治確實清明,事事也自己親為,可卻有一點成了他抹不去的汙點。那就是朱元璋本人非常的殘暴,迫害了非常多的人命。
朱元璋在位期間,因他而死的人何止數以千計,可以說是數以萬計。當然,這些人命裡並不包含朱元璋殺死的貪官汙吏,雖然他對待貪官汙吏的手法確實十分殘忍,可那是那些人咎由自取,而且朱元璋這麼做,也能夠震懾朝野內外,使得其他官員想要貪汙腐敗也要先想想自己能不能承受這樣的後果。如此的打擊手法,見效既快又好,令人稱快。
我們說的是那些被朱元璋無辜殘害的人。比如說著名的胡黨之獄,胡惟庸其實並未做什麼特別傷天害理之事,不過就是行事風格太過直接,並沒有太顧及到朱元璋的想法。以至於朱元璋覺得自己可能會無法控制他,害怕胡惟庸會心大,想要他的位置從而殺害了他,以及和他相關的那些人。
又比如說眾所周知的藍玉案,此案喪失了一萬多人的性命。然而藍玉謀反的理由不過是朱元璋強行安上的。當初朱標還在的時候,朱元璋對藍玉還是不錯的,畢竟這是他親自挑選出來,專門給朱標的人,為了能夠幫助朱標坐穩皇位。
但是後來朱標死了,朱元璋覺得自己的孫子朱允文年紀太輕了,根本壓不住藍玉和那些原本挑選好給朱標的人,又怕大權落在了別人的手裡,讓這天下改姓。所以朱元璋就找了個由頭把之前自己挑選出來的人全都殺掉了。
還有人人皆知的空印案,此案也令數百人丟失了性命。當時原本實行的就是空印,也就是說在物資運輸的途中總是會不可避免的發生一些損耗,押送的官員也不能夠準確的預料到底會少多少,所以也就拿著張空白的,等到了再盤點實際數,再來填寫。
按理說一直這麼做的,能有什麼錯。可是朱元璋覺得這很有問題,非常好給貪官汙吏下手,能夠撈一筆大的,所以非常生氣。天子一生氣,不用說必定浮屍,數百人也就這樣死掉了。
然當時這樣的方式是存在很多的問題,朱元璋認為這樣不行無可厚非。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存了這樣的壞心思,他們不過是按照規章辦事罷了,卻因為這樣做丟了性命,真的是令人非常的難以置信。改變當時的規章即可,又何必牽扯那麼多條生命呢?
他們也並不是全部都利用這樣的規章漏洞,來偷竊了朝廷的財產啊。
寬厚待廚,只因惜命不過朱元璋這個人雖然生性殘暴,脾氣也非常的暴躁,非常容易動怒。但是卻不是對所有人都是這樣的,脾氣好壞端看對方是誰了。他對兩種人脾氣尤其的好,總是非常的寬容,並不輕易辱罵,甚至給他們非常優厚的待遇。究竟為什麼這兩種人能夠使得朱元璋特殊對待呢?這兩種人又是哪兩種人呢?
被朱元璋特殊對待的兩種人,其中一種就是廚師。朱元璋不只是對自己的廚師格外的寬容,而且還時常跟他的子孫說要對自己的廚師好一點,不要輕易動輒打罵,要好好對待。知道自己的孩子對廚師不好了,還會寫信告誡。
但其實原因倒也不是有多奇特,什麼曾經被廚師救過命,所以對所有廚師都不一樣這種狗血情節是沒有的。朱元璋特殊對待廚師,不過就是非常愛惜自己的命罷了。
自古以來,沒有哪一個皇帝沒有疑心病了。因為擁有的太多了,老怕別人會想要他的東西。而朱元璋對廚師小心翼翼就是因為怕廚師在自己吃的東西里面下藥,刀劍好防,一眼就能夠看見。但是廚師下藥可就很難防了,又不能夠怕個人眼也不眨,一刻不離一直跟著廚師。到時候惹了廚師不快,來點慢性毒藥,瞬間就和世界說拜拜了。
仁慈對匠,仍為惜命能夠引得朱元璋特殊對待的另一主人公就是剃頭匠了。原因倒也和前面的原因沒有什麼區別,不過都是怕對方要了他的命而已。廚師下藥很方便,剃頭匠要下刀也是快的很,侍衛想攔也晚了。
剃頭匠能夠光明正大的拿著刀在你的腦袋上來回動,而且侍衛什麼的也不會設防。如果你惹惱了他,他不想活了,寧願拉著你一起死,只要下手重一點,一下子就能送你去西天見佛祖。所以朱元璋也就對剃頭匠格外優待,並且還跟自己的子孫說要好好對剃頭匠。
一切特殊,皆因自己由此可見,朱元璋特殊對待剃頭匠和廚師,不過是為了能夠保全自己的性命罷了。人如果做什麼特殊的事情,總是擺抱著自己的目的的,而這個目的或多或少都是為了自己而已。不管是街頭的乞丐還是朝堂的皇帝,每個人心裡都免不了要為自己盤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