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胡逸老致虛庵
黃庭堅
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籯常作災。
能與貧人共年穀,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隨宴坐圖畫出,水作夜窗風雨來。
山光靠近安逸的座席,展現出一幅美妙的圖畫,水聲在寧靜的夜窗前緩緩浮動,彷彿涼爽的風雨颯然而至。
觀山觀水皆得妙,更將何物汙靈臺?這首詩的前半實際上宣揚了佛教的一個普通的觀點,即行善必有福報。
《後漢書·楚王英傳》注引袁宏《漢紀》說:“(佛教)又以為人死精神不滅,隨復受形,生時善惡皆有報應。”
又可以說是“福田”,《無量壽經淨影疏》:“生世福善如田生物,故名福田。”
這是從側面點出題意“致虛”。
從表面上看,遺金是實,遺德是虛,然而,遺金常作災,遺德則珠生胎,如此,孰虛孰實,讀者自不難體會。
以下接著前面的議論說,轉而寫景,正面把“致虛”的含義揭出。
此庵雖虛,然宴坐其中,青山綠水,紛至沓來,何虛之有?
然惟其虛,才能包納萬境,吞吐永珍,這裡鮮明地體現了事物的辯證法,形象地說明了佛家的“空”觀。
《壇經》中說:“心量廣大,猶如虛空,虛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
也就是詩中所表達的意思。從
句法上看,“山隨”二句打破了正常的語言結構,將本應是“宴坐看山畫圖出,夜窗觀水風雨來”變成了“山隨宴坐畫圖出,水作夜窗風雨來”,將所要觀察、描寫、突出的物件提到前面,不僅使得句法兀拗不平,波瀾起伏,而且在句意上突出了大自然向人靠近,納於胸懷之感,因而與“致虛”的意思交融在一起。這使我們更加認識到,一切形式都是服務於內容的。
末聯總括前意,以心靈的明淨,進一步說明此庵之“虛”,從而把作者所要表達的觀念作了強調。
題胡逸老致虛庵
黃庭堅
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籯常作災。
能與貧人共年穀,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隨宴坐圖畫出,水作夜窗風雨來。
山光靠近安逸的座席,展現出一幅美妙的圖畫,水聲在寧靜的夜窗前緩緩浮動,彷彿涼爽的風雨颯然而至。
觀山觀水皆得妙,更將何物汙靈臺?這首詩的前半實際上宣揚了佛教的一個普通的觀點,即行善必有福報。
《後漢書·楚王英傳》注引袁宏《漢紀》說:“(佛教)又以為人死精神不滅,隨復受形,生時善惡皆有報應。”
又可以說是“福田”,《無量壽經淨影疏》:“生世福善如田生物,故名福田。”
這是從側面點出題意“致虛”。
從表面上看,遺金是實,遺德是虛,然而,遺金常作災,遺德則珠生胎,如此,孰虛孰實,讀者自不難體會。
以下接著前面的議論說,轉而寫景,正面把“致虛”的含義揭出。
此庵雖虛,然宴坐其中,青山綠水,紛至沓來,何虛之有?
然惟其虛,才能包納萬境,吞吐永珍,這裡鮮明地體現了事物的辯證法,形象地說明了佛家的“空”觀。
《壇經》中說:“心量廣大,猶如虛空,虛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
也就是詩中所表達的意思。從
句法上看,“山隨”二句打破了正常的語言結構,將本應是“宴坐看山畫圖出,夜窗觀水風雨來”變成了“山隨宴坐畫圖出,水作夜窗風雨來”,將所要觀察、描寫、突出的物件提到前面,不僅使得句法兀拗不平,波瀾起伏,而且在句意上突出了大自然向人靠近,納於胸懷之感,因而與“致虛”的意思交融在一起。這使我們更加認識到,一切形式都是服務於內容的。
末聯總括前意,以心靈的明淨,進一步說明此庵之“虛”,從而把作者所要表達的觀念作了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