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名將錄
-
2 # 撓絲兒樂見
我們先來科普一下五胡十六國以及它們的地域分佈及分別是哪些國家。
十六國(304年-43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該時期自304年李雄和劉淵分別在漢地巴蜀建立成國(成漢)、在中原建立漢趙(後稱前趙)時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滅北涼為止。
十六國時期,漢地江南、荊湘地區有東晉控制,而漢地北部和西南部則先後建立了二十多個國家。其中的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北涼、西涼、後涼、南涼、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後秦十六個國家實力強勁,北魏史學家崔鴻取其中十六個國家來代表這段時期,稱這時期為“十六國”。範圍大致上涵蓋漢地中部、東部、西部,最遠可達漠北及西域。
北方各族的內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同時,各國的君主為了增強實力,也在各自的根據地上實行一些發展生產的政策,使得各地區在華北動盪的背景下,形成區域性穩定的局面。在諸國混戰期間,前秦苻堅一度統一華北,但在南征東晉時,於淝水之戰慘敗。其後各族於關東及空虛的關中叛變,加上東晉北伐,前秦全面崩潰,北部再度混亂。北魏立國後,經過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燾的經營,最後於439年統一華北,進入南北朝時期。
該時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續到南北朝時期,最後於隋朝時期完全融合。此外,幾乎在同一時期,歐洲的西羅馬帝國也在經歷被日耳曼人、匈奴等遊牧民族入侵,史稱“蠻族入侵”。
具體疆域分佈請看圖一和圖二!
以上為課外知識....哈哈!言歸正傳,經度娘強大搜索引擎提供,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地名馬牧為現如今的山東省聊城市東茌(chi二聲)平縣境。
-
3 # 勵史趣事
淵建國起,至四三九年北魏太武帝減北涼止,中間一百三十五年,史稱五胡十六國時期。
十六國形式譜
國名
皇 帝
民 族 都城 統治地區 公元年代 滅於何國
漢、前趙 高祖劉淵-昭武帝劉聰-隱帝劉桀-劉曜 匈奴 (初)平陽(遷)長安 陝西、山西、河南、甘肅各一部 304-329 後趙
成漢 武帝李雄-哀帝李班-幽公李期-昭文帝李壽-末主李勢 巴氏 成都 四川東部、雲南、貴州一部 304-347 東晉
前涼 昭王張寔-成王張茂-文王張駿桓王張重華-威王張祚-衝王張玄靚-悼公張天錫 漢 姑藏 甘肅西部、新疆東部、寧夏西部 317-376 前秦
後趙 明帝石勒-海陽王石弘-武帝石虎-譙王石世-彭城王石遵-義陽王石鑑-趙王石祗 羯 (初)襄國(遷)鄴 河北、山西、河南、山東、陝西、江西、江蘇、安徽、甘肅、遼寧的一部分 319-351 冉魏
冉魏 悼武天王冉閔 漢 鄴 同上 350-352 前燕
前燕 文明帝慕容煌-景昭帝慕容儁-幽帝慕容暐 鮮卑 (處)龍城(遷)鄴 河北、山西、河南、山東、陝西、江西、江蘇、遼寧的一部分 337-370 前秦
前秦 景明帝苻健-厲王苻生-宣昭帝苻堅-哀平帝苻丕-高帝苻登-苻崇 氐 長安 河北、山西、山東、陝西、甘肅、河南、四川、貴州、遼寧、江蘇、安徽、湖北的一部分 350-394 後秦
後秦 武昭帝姚萇-文桓帝姚興-姚泓 羌 長安 陝西、甘肅、寧夏、山西一部分 384-417 東晉
後燕 武成帝慕容垂-惠愍帝慕容寶-昭武帝慕容盛-昭文帝慕容熙 鮮卑 中山 河北、山東、山西和河南、遼寧的一部分 384-407 北燕
西燕 濟北王慕容泓-威帝衝-昌平王段隨-建明王凱-建平帝瑤-建武帝忠-河東王永 鮮卑 (初)長安(遷)長子 山西一帶 384-394 後燕
西秦 宣烈王乞伏國仁-武元王乞伏乾歸-文昭王乞伏熾磐-乞伏暮末 鮮卑 菀川 甘肅西南部 385-431 夏
後涼 懿武帝呂光-靈帝呂纂-建康公呂隆 氐 姑藏 同前涼 386-403 後秦
南涼 武王禿髮烏孤-康王禿髮利鹿孤-景王禿髮辱檀 鮮卑 (初)西平(遷)樂都 甘肅西部、青海一部 397-414 西秦
南燕 獻武帝慕容德-太上帝慕容超 鮮卑 廣固 山東、河南的一部分 398-410 東晉
西涼 武昭王李嵩-後主李歆-永建王李恂 漢 (初)敦煌(遷)酒泉 甘肅極西部 400-421 北涼
夏 武烈帝赫連勃勃-昌秦王赫連昌-平原王赫連定 匈奴 統萬 陝西北部、內蒙古一部 407-431 吐谷渾
北燕 馮跋 漢 龍城 河北東北部、遼寧 407-436 北魏
北涼 武宣王沮渠蒙遜-哀王沮渠牧楗 匈奴 張椅 甘肅西部 401-439 北魏
代 拓跋倚盧 鮮卑 平城 內蒙古及山西北端 315-376 前秦
回覆列表
在今山東聊城市東。《晉書·石勒載記》:石勒被“賣與茌平人師懽為奴。……懽家鄰於馬牧,與牧率魏郡汲桑往來,勒以能相馬自託於桑”。《方輿紀要》卷34聊城縣:馬牧“在府東。晉永興中,群盜汲桑、石勒起於馬牧。《志》雲:馬牧在茌平縣境,亦謂之牧苑”。元於欽《齊乘》卷3記載:“石勒賣為師懽奴,耕田聞鼓鞞之聲。縣西南地名牛叢塊,相傳是其舊耕之地。”
又稱牧苑。在今山東省茌平縣境。西晉永興中,汲桑、石勒起於馬牧,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