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理得心安
-
2 # 冷靜
謝謝邀請。別的地方我不知道,我們這裡大都是高中甚至高三才去陪讀,大多數是在學校附近租房住。為什麼陪讀,基本都是想叫孩子吃的可口點,中午能休息一會。晚上睡得安穩點。一句話就是想叫孩子吃好休息好。有些人認為陪讀是為了看著孩子,實際上看著孩子不叫孩子玩也沒什麼錯。有效沒效看具體情況。有很多優秀的孩子,在長期高壓下,會突然逆反,比如去網咖,遲到,不想寫作業。這只是孩子釋放壓力大方法,但如果是高二高三是非常危險的,往往等老師發現,就是成績下降的時候。如果家長陪讀,會很快看出苗頭,及時制止。所以說,高二高三陪讀,覺得還是有用的。最次孩子天天看到父母,心理放鬆點。
-
3 # 子蘭爵
古有孟母三遷的故事,為了孩子讀書,為了給孩子創造最好的讀書環境,孟母選擇了搬家三次。我們也知道搬家一次不容易,不是說挽個包袱就離開。孟母為了孩子,竟然搬了三次,最後才定居下來。這種決心和見識實在令人咂舌。
今人為了孩子讀書孤注一擲的決心和行動更是可見一斑了。
現在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如今孩子讀書的社會環境也是比過去要複雜得多。所以,家長也更加操心,付出更多心血和關注。
如果孩子每天回家,在家裡,很多父母選擇在一旁陪讀,陪著做作業。這樣一來可以監督孩子不做其它的事情,專心做作業,學習。二來,如果孩子碰到不會的知識點,家長可以一旁指點。有些學校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家長還要協助完成報聽寫等任務。作業做完了,家長還要檢查簽字,所以,陪伴必不可少。磨蹭的孩子,如果沒有家長的督促,作業做到晚上十一二點的常有。家長怎能不陪讀呢?
如果孩子離家在外讀書,週末或者半個月一個月回一次家。有些家長就會有很多擔心,一般主要擔心在外吃飯是否可以吃得好,擔心孩子沒人管學習是否會放鬆,是否會學壞。女生家長擔心的就更多了。這種情況下,家長選擇放下工作,專門在學校附近陪讀的情況也常見。
我有一個朋友,兒子去年讀高三,成績非常優秀,孩子也很聽話。但是,朋友還是選擇每天晚上下班後去學校附近租的房子裡,給孩子做晚飯洗衣,照顧孩子生活起居,每天早上再回來上班。儘管辛苦但樂此不疲。
還有一個朋友的女兒,今年在讀高一了,聽說孩子在外和幾個同學租房居住,每天沉迷於手機,幾次考試全班倒數第一。朋友每次跟我談起都非常著急。我在想,像這樣的孩子,家長真的要多花時間陪一下了。
-
4 # 豫魏
可憐天下父母心。做為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子女成為人中龍鳳。
想盡辦法給孩子創造好學習環境。盡所能滿足孩子需學習條件。專職接送上下學,甚直在學校附近買房或者租專伺孩子飲食起居。
從孩子走入校園。就專門一個或幾個人接送,報輔導班,興趣班。有條件的還請專職的家教。孩子生活在父母規劃好的路上。
做為父母,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時代不同了,孩子有自己的天份和自己的興趣。給孩子留些空間,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應引導孩子勞逸結合。
養不教,父之過,學不教,師之惰……做為父母教會孩子做人處事的道理。先會做人才能做事。老師只是引路人,學習全憑自用心。附加再多再好的條件和環境,自身不努力也白費。
讓孩子經些風雨,才能更加拙壯的成長。花房式養育教會的只是一味索取。溺愛是傷害,小時的風霜會成就長大的堅強。
(以上僅代表個人看法)
-
5 # 白鷺兒飛飛
一是,有些孩子不省心,調皮搗蛋,逃學打架,心思不放在學習上,家長不放心。
二則,家長期望值很高。希望孩子能夠專心,好好學習,不想孩子為除了學習以外的雜事分心。將來只要孩子考個好學校一切都值了。
我家孩子上學第一天,把他送進學校,轉身走的剎那,我的眼淚是留下來了的。捨不得,全職照顧了幾年,突然就放手了,心裡空落落的。給孩子他爸打電話,還被說矯情。
不過很快就適應過來了,不用帶孩子,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了,也是很輕鬆快樂的。
孩子不是人生的全部,我們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學會放手。
回覆列表
這是用最笨的笨方法來讓自己安心。
答案也很簡單——或者是努力的方向有偏差,或者是努力的方法不夠好。
而教育子女上,最好的方法,是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榜樣,再是提供孩子充分的學習環境,然後能在孩子遇到問題是及時給予適當的幫助,做到這些已經足夠了,剩下的就必須讓孩子自己/獨立的去學習、去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
而陪讀的家長,最多的是除了陪讀外感覺自己拿不出能提供孩子更好學習環境的辦法,他們意識不到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以為天天陪著、時時盯著就是最好的服務——這是上面說的那種方法不對的情況之一。
還有的家長,是自己沒有其他目標了(比如衣食無憂了),人生最大目標就是這個孩子,所以陪讀成為自己的唯一樂趣/追求(人生目標?),這種是放棄了自己以身作則的組好作用,其實也是在毀掉孩子為什麼要學習的價值觀培養。
最可悲的,是除了陪讀再沒有任何能做的事了——家長已經放棄自己的努力了,以失敗者(社會淘汰者)的身份天天陪著孩子,能讓孩子有健康的人生觀和進取精神麼?
所以,陪讀的家長,表面看是為了給孩子無微不至的支援,其實是僅僅能給自己所謂的內心安慰而已。
孩子不需要這樣的支援,這樣的支援即使物質上面面俱到了,精神上的榜樣作用也更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