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邯鄲明月

    我認為匠人除了有精湛的技藝,更是是具備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的精神的人,先進技藝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傳承。所以,老匠人會給新匠人講:全心全意把作品做好,切記莫浮誇。

  • 2 # 厲琥繪畫

    古匠人對匠人說 :我們能把作品做到極致,是因為我們生存的環境惡劣,有些作品是在皮鞭下流著眼淚做出來的 , 我們不願意把我們的心得寫成書廣為傳播, 而是代代相傳 是因為那是我們唯一的飯碗 。想和你們說的是除了羨慕 還是羨慕 ,千百年來的戰爭 飢餓疫病流行 造就了我們苦難的一代又一代人 。你們在花間柳下吟詩作畫 彈鋼琴 ,是在享受中去創造的 ,而我們不是 ,我們是在危機中 創造的 。你知道為什麼我們燒製的陶器, 它的底部都有一個印章落款嗎 ?那並不是為了讓我們流芳百世 、創造我們的品牌,那是為了便於追究我們的責任,我師傅就是這麼死的 …說不下去了…嗚… 。

    不要以為我們古人比你們強 ,相同的壓力下 相信你們也會做出流傳萬代的好作品來 !珍惜這太平盛世吧 !

  • 3 # 說文與物

    曾經有機會學過一段時間木工,對於這種古老的工匠行業,似乎得說句大不敬的話,傳統“木匠”已經處於準失傳的狀態了。中國自古工匠精神講究“技近乎道”,從基礎的聯絡到真正成為一個工匠,是一種質變到量變的過程;然而,機器化已將這個過程省略了;一個沒有基礎的人可能經過六個月的培訓就可以做一個好木工,說的淺顯一點,就是可以靠此掙錢了。

    我們今天所說的木結構的榫卯工藝,雕花工藝,以及其他各種技能,用機器可以做的很好;如果古今匠人相遇,大概會是一個很尷尬的局面:老匠人一皂一斧,花十多天終於造出來一把椅子,而用機器的人一天就造了很多把椅子,而且在拼接痕跡,尺寸精確,堅固程度等方面都比手工的要完美。那麼,老匠人能對今天的匠人說什麼呢?

    或許不能用嘴來說了,只能用他們曾經創造的東西來說:2013年開始,上海的一位商人馬國湘先生將他個人收藏的500餘棟古民居運到安徽蚌埠,準備藉此建立一坐古民居博物館;他從全國招募了100多名能工巧匠,用了五年多時間精雕細刻,盡最大可能還原古建築的原始面貌,進行復建。

    可能這群百名匠人組成的大團隊才第一次真正切身見識了古老匠人的厲害吧;因為這批古宅好多已是殘缺不全,為了將他們恢復原貌;必須對材料,工藝等各方面盡心精心的選擇,且依靠手工進行加工。比如“有的地方雕花沒了,需要重新雕,有的木料年代久遠,顏色灰暗,我們需要上漆光亮。 ”那麼,還有那些榫卯斷裂,需要重接的;還有那些銅鐵配件遺失需要重造的……金石玉帛,竹木牙角,漆陶革紙,都是內容,這一次工匠要在老物件的材料裡尋找曾經琢磨製作的工藝了。

    這樣的一次實踐搬的交流對於工匠們應該是意義重大的,他們能深刻的觸控在這些古建產生的過程中曾經的匠人花費了多少時間和精力;他們可以認識到,有多少東西是機器不能代替的;還有多少東西是需要個人的審美進行琢磨,或者說真正感受一個匠人和他的作品進行交流的過程,這樣的經歷應該是寶貴的。

    因為國內的古宅一天天被拆掉,而價格奇高的明清傢俱並不是普通工匠可以接觸到的;這樣一批民居的保留也同時保留了我們傳統的木匠行業的一部分;好比敦煌莫高窟為我們保留了唐宋繪畫的筆觸一般;不管什麼時候,有工匠需要,都可以來這裡學習技藝。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人們能不能重視它,會不會利用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男人更懷念初戀呢還是女人更懷念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