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禪大師

    作為儒家經典的《禮記》明確指出:"夫禮之初,始諸飲食",認為飲食活動中的行為規範是禮制的發端。 中國禮儀的發端是祭祀禮儀,而祭祀禮儀是從飲食禮儀起始的。 人活著要吃飯,這是人人習以為常的“飲食”。這不僅僅是一句“民以食為天”的古訓,道出吃飯至上的觀念,它還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禮的本源。 所謂禮之初始諸飲食,揭示了文化現象是從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生活中發生,這是中華民族順應自然生態的創造。

  • 2 # 江湖夜雨孤影行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它的意思是“禮儀制度和風俗習慣,始於飲食活動之源”。

    這句話出自《禮記-禮運》。

    原文:

    言偃復問曰:“夫子之極言禮也,可得而聞與?”孔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時》焉。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義,《夏時》之等,吾以是觀之。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及其死也,升屋而號,告曰:‘皋,某復!’然後飯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體魄則降,知氣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鄉。皆從其初。

    這段話是孔子在魯國參加完蜡祭,在宗廟門外的樓臺上游覽時和言偃的對話其中的一段內容。

    當時言偃又問孔子道:“夫子把禮說的這樣重要,還可以說的再詳細一點嗎?”孔子說:“我之前為了研究夏代的禮,還特意跑到杞國作了考察,但是由於年代久遠,留下值得參考的文獻很少,只找到一本《夏時》。我還為了研究殷代的禮,也跑去宋國考察了一番,也沒留下多少文獻,最後只找到一本《坤乾》。我就依據這兩本書和你們談談吧。在古代,禮最開始產生於飲食,在那是人們還未發明陶器,將穀物、小豬都是放在石頭上焙烤的,挖個小坑當酒杯,喝的時候雙手捧上,用土摶成的鼓槌,壘個小土臺子就當鼓,他們覺得這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神靈的敬意,好像也是可以的。這就有了最開始的祭禮。到他們死時,其家屬就上到屋頂向北方高喊:‘喂!親人某某你回來吧!’招過魂就將生稻生米含在死者口中,等到送葬那天,將熟食用草葉包著當作祭品送他上路。就這樣向天上招魂,在地下埋葬,肉體人之於地,靈魂升之於天。因此人死後頭都是朝北的,北向是陰;活人都面向南,南方是陽。古代傳下來的這些禮儀現如今依舊在實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上五年級,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