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木屐在日本韓國很流行,有人說起源於中國,那麼最早的木屐長什麼樣子呢?
18
回覆列表
  • 1 # 考古軍中馬前卒

    1.目前所見的最早的木屐,是新石器時代的

    木屐能夠有效保護人的足底,加上穿著方便,形制非常簡單,不是什麼“高科技產品”,其起源時間不會太晚。但是由於木屐本身是用木材、繩索等有機質材料製成的,往往很難儲存下來,因此很多更早的材料沒有儲存下來,我們目前能看到的,是新石器時代的木屐,且多分佈於南方地區的遺址,因為這些遺址處於保水環境,隔絕了氧氣,對有機質文物的儲存有利。

    (1)浙江寧波慈溪湖遺址,發現了良渚時代的木屐

    這裡發現的兩件木屐都是左腳所穿的,用薄木板製成,分別長20多釐米。可以看出,木屐的整體形狀跟人的足形十分接近,能夠明顯區分出左右腳來,邊緣還有用於穿繩的小孔。造型可以說已經是非常“現代”了。

    (2)浙江餘杭卞家山遺址,也發現了良渚時代的木屐

    這件木屐儲存的相對較差,透過殘留部分可以看出,它的基本樣式跟慈溪湖遺址發現的十分接近。

    以上的這些木屐,距今大約有5000年,可以說是非常早了。宋代有人研究過木屐的起源,說“三代已前人皆跣足,三代以後始服木屐”,意思是說,夏商周之前,人們都光著腳走路,夏商周以後才開始穿木屐。現在看來,這種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我們應當以確鑿的考古證據為準。

    2.後世的木屐更加多樣化

    到了歷史時期,木屐仍然為社會各階層所喜愛,樣式變得更多。

    揚州高郵神居山漢墓,墓主人被推斷為西漢時期的廣陵王劉胥,這座墓中發現了木屐,跟史前時代的木屐有所不同,這些木屐的底部增加了兩根木條,或稱為“齒”,可以進一步抬高屐面,很適合在潮溼多雨的環境中穿著。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南昌發掘了一座古墓,根據出土的寫字的木簡、木方可知,墓主人叫高榮,是漢末三國時期東吳的一位官員,在棺木旁邊,就擺放著木屐。

    這件木屐顯然就更為“先進”了,其上半部分像套鞋,下面還有兩個較高的齒,下雨穿著它,腳一點兒也不會弄溼。

    提到屐齒,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句古詩——應憐屐齒印蒼苔。的確,到了歷史時期,木屐多帶有齒了。關於屐齒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晉書·宣帝紀》載:“青龍二年諸葛亮病卒,諸將燒營遁走,帝出兵追之,關中多蒺藜,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悉著屐,然後馬步俱進是也。”

    說的是諸葛亮跟司馬懿作戰時候的事兒。諸葛亮病死之後,蜀軍撤退,司馬懿連忙追趕。但是當時地面上有很多帶刺的蒺藜,阻礙軍隊前進。於是司馬懿派了兩千名士兵,專門穿用軟木製成的不帶屐齒的木屐前進,這樣一來,蒺藜都紮在了木屐上,為大軍開出一條道路。

    有個成語叫屐齒之折,說的是東晉名臣謝安的事兒,

    《晉書·謝安傳》:玄等既破堅 ,有驛書至, 安方對客圍棊,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棊如故。客問之,徐答雲:”小兒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

    淝水之戰,東晉一方以謝安為總指揮,由謝玄等人率軍抵禦苻堅大軍。結果東晉獲勝,苻堅撤軍。捷報傳來,謝安正在跟人下棋,還要裝作若無其事,彷彿這是一件不足道的小事兒一樣。但是下完棋,他就暴露了,得意忘形地往回走,過門檻的時候把屐齒碰斷了都不知道。

    總之,根據目前的材料看,木屐在中國的起源是非常早的,比日、韓等周鄰國家的都要早,很可能對這些國家的木屐產生過影響。

    參考資料:

    王志高;賈維勇.南京顏料坊出土東晉、南朝木屐考——兼論中國古代早期木屐的階段性特點.文物.2012.41-58

  • 2 # 做書

    據《韓詩外傳》記載,木屐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

    晉國的公子重耳曾遭受迫害,被追殺、流放,日子過得非常慘,幾天都沒吃飯。情急之下,介子推割下自己的一塊大腿肉保住了重耳的命。後來重耳重新做回國君,成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晉文公。為了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決定親自到綿山把早已隱居山林的介子推請出來。但是介子推死活不肯,晉文公無奈之下放火燒山,誰也沒想到,這把火直接燒死了介子推。晉文公悲痛萬分,派人將介子推死時抱著的樹木做成一雙木屐,不時哀呼“足下”,後來這個詞也引申為敬重、尊重的含義。晉文公做的這個木屐也可以說是中國的第一隻木屐。

    古時候,人們把木製鞋底的鞋統稱為木屐,這種鞋一般沒有鞋幫,只能透過繩帶系在腳面上固定。因為鞋子底部的前後各有一個跟,又叫做“齒”,它又被稱為齒屐。如《辭海·木部》釋:“木屐,木底鞋,有齒。”這種加了齒的木屐便於人們在水草、冰雪中行走,實用性極高,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人們對這種鞋式寵愛有加,既可以做婚鞋,又可以做軍鞋、雨鞋。

    南朝文人謝靈運曾對木屐加以改良,把木齒做成可以隨意拆卸的款式,爬山時去掉前齒,下山後去掉後齒,既穩固又安全。後來人們就把這種改良後的木屐稱為“謝公屐”,李白還曾經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誇獎過它:“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可以說它是現代高跟鞋的鼻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中,有哪些在低端局能夠取得優勢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