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以笙丶丶

    所謂圖式,是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的網路.社會知覺的基礎是被認知事物本身的屬性,但認知者的主觀因素也會對社會知覺的過程和結果產生重要的影響.這包括認知者的經驗、認知者的動機與興趣、認知者的情緒.其中個體過去的經驗不同,對相同的物件的認知也會有不同的結果,現代社會心理學用“圖式”概念來解釋這一現象.進行社會知覺時,圖式對新覺察到的資訊會起引導、組合的作用.

    概念產生過程

      在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圖式是指一個有組織、可重複的行為模式或心理結構,是一種認知結構的單元.一個人的全部圖式對組成一個人的認知結構.  圖式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在康德的認識學說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圖式看作是“潛藏在人類心靈深處的”一種技術,一種技巧.因此,在康德那裡,圖式是一種先驗的範疇.當代知名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透過實驗研究,賦予圖式概念新的含義,成為他的認知發展理論的核心概念.他把圖式看作是包括動作結構和運算結構在內的從經驗到概念的中介,在皮亞傑看來,圖式是主體內部的一種動態的、可變的認知結構.他反對行為主義S→R公式,提出S→(AT)→R的公式,即一定的刺激(S)被個體同化(A)於認知結構(T)之中,才能作出反應(R).個體所以能對各種刺激作出這樣那樣的反應,是由於個體具有能夠同化這些刺激的某種圖式.這種圖式在認識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能過濾、篩選、整理外界刺激,使之成為有條理的整體性認識,從而建立新的圖式.皮亞傑認為,圖式雖然最初來自先天遺傳,但一經和外界接觸,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圖式就不斷變化、豐富和發展起來,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水平上.他用圖式、同化、順化、平衡四個基本概念闡述個體認知結構的活動過程,形成他具有自己特色的建構理論.按照皮亞傑的理論,兒童的心理結構或認知結構,正是在與環境的不斷的適應過程中,在這種動態的平衡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因此,他提出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活動是認知結構產生的源泉,讓兒童獲得充分活動的機會,對他們的認知發展是極為必要的,不可缺少的條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聯校存在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