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王勃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翻譯煙霧四處瀰漫籠罩澄碧江水皎潔明月不停的向南邊飛移心中的寂寞多得將離亭掩蓋這個夜晚的山水都呈現寒意詩的前兩句“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以煙籠月移,顯示送別後夜色的深沉;後兩句“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以亭掩夜寒,顯示人去後周圍的冷寂。這四句詩,分別來看,首句寫的是地面景,次句寫的是天空景,第三句寫的是近處景,末句寫的是遠方景,看似各自獨立的四個畫面,而又相互關連,融合為一。黃叔燦在《唐詩箋註》中指出這首詩的“‘寂寞’句跟首句,‘江山’句頂次句”。這是說,一三兩句都是寫離亭,而門戶深掩之景是與煙籠碧砌之景相照應的;二四兩句都是寫從離亭眺望所見,而江山夜寒之景又是與中天月馳之景相綰合的。這是一三兩句之間與二四兩句之間的承接關係。其實,一二兩句之間與三四兩句之間也有其內在聯絡。對月夜景色有體驗的讀者會知道,地面的煙霧往往隨夜深月轉而加濃。杜牧《泊秦淮》詩中的“煙籠寒水月籠紗”句和李存勗《憶仙姿》詞中的“殘月落花煙重”句,都是如實地寫出了煙霧與夜月的關係。同時,對送別有體驗的讀者也知道,當行人未去、匆匆話別之際,是無暇遠眺周圍景色的,只有在行人已去、惘惘若失之時,才會從凝望中產生這種江山夜寒之感。謝逸《千秋歲》詞中的“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句,所寫的感受也與此相似。黃叔燦在《唐詩箋註》中還稱讚這首詩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離情,俱從此字托出。”這個“寒”字的確是一個畫龍點睛的字,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著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但詩中的任何一個字,都不可能離開句和篇而孤立地起作用。這個“寒”字在本句內還因“此夜”兩字而注入離情,說明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覺到的膚體寒冷,而是在這個特定的離別之夜獨有的內心感受。而且,這首詩中可以拈出的透露離情的字眼,還不止一個“寒”字。首句寫煙而曰“亂”煙,既是形容夜煙瀰漫,也表達了詩人心情的迷亂。次句寫月而曰“飛”月,既是說明時間的推移,也暗示詩人佇立凝望時產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寫離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寫外界的景象,也是寫內心的情懷。從整首詩看,詩人就是運用這樣一些字眼把畫面點活,把送別後的孤寂悵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寫之中。而這首詩的妙處更在於這融化的手法運用得渾然無跡;從而使詩篇見空靈蘊藉之美。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王勃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翻譯煙霧四處瀰漫籠罩澄碧江水皎潔明月不停的向南邊飛移心中的寂寞多得將離亭掩蓋這個夜晚的山水都呈現寒意詩的前兩句“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以煙籠月移,顯示送別後夜色的深沉;後兩句“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以亭掩夜寒,顯示人去後周圍的冷寂。這四句詩,分別來看,首句寫的是地面景,次句寫的是天空景,第三句寫的是近處景,末句寫的是遠方景,看似各自獨立的四個畫面,而又相互關連,融合為一。黃叔燦在《唐詩箋註》中指出這首詩的“‘寂寞’句跟首句,‘江山’句頂次句”。這是說,一三兩句都是寫離亭,而門戶深掩之景是與煙籠碧砌之景相照應的;二四兩句都是寫從離亭眺望所見,而江山夜寒之景又是與中天月馳之景相綰合的。這是一三兩句之間與二四兩句之間的承接關係。其實,一二兩句之間與三四兩句之間也有其內在聯絡。對月夜景色有體驗的讀者會知道,地面的煙霧往往隨夜深月轉而加濃。杜牧《泊秦淮》詩中的“煙籠寒水月籠紗”句和李存勗《憶仙姿》詞中的“殘月落花煙重”句,都是如實地寫出了煙霧與夜月的關係。同時,對送別有體驗的讀者也知道,當行人未去、匆匆話別之際,是無暇遠眺周圍景色的,只有在行人已去、惘惘若失之時,才會從凝望中產生這種江山夜寒之感。謝逸《千秋歲》詞中的“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句,所寫的感受也與此相似。黃叔燦在《唐詩箋註》中還稱讚這首詩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離情,俱從此字托出。”這個“寒”字的確是一個畫龍點睛的字,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著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但詩中的任何一個字,都不可能離開句和篇而孤立地起作用。這個“寒”字在本句內還因“此夜”兩字而注入離情,說明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覺到的膚體寒冷,而是在這個特定的離別之夜獨有的內心感受。而且,這首詩中可以拈出的透露離情的字眼,還不止一個“寒”字。首句寫煙而曰“亂”煙,既是形容夜煙瀰漫,也表達了詩人心情的迷亂。次句寫月而曰“飛”月,既是說明時間的推移,也暗示詩人佇立凝望時產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寫離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寫外界的景象,也是寫內心的情懷。從整首詩看,詩人就是運用這樣一些字眼把畫面點活,把送別後的孤寂悵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寫之中。而這首詩的妙處更在於這融化的手法運用得渾然無跡;從而使詩篇見空靈蘊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