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藤新一new
-
2 # 幸福謀方心理
內化(internalization)是將看、聽、想等思維觀點經過內證實踐,所領悟出的具有客觀價值的認知體系。就好像每個人的觀點都像染料,有顏色,但是會是不同的顏色。然後另外的新的觀念和思想進入到一個人的觀念和內心當中,就像在自己的染料裡滴進一滴別的顏色,最終混到一起,分不開了,新的顏色就產生了。也就是新的思想和觀念,內在都被吸收混合在一起了。
內化是社會影響的一種方式。
假設一個小男孩從小就被父親母親教育,要給老人讓座,老人摔倒了要去扶起來。一旦這個觀念被小男孩兒內化,這個觀念就會變成小男孩,自身價值體系的一部分,他深深地相信這一點,並把它變成了特一個信念。
當他看到老人摔倒,他就會去把老人扶起來,這樣做並不是為了獲得某種外在獎勵。而是因為他從內心就堅信自己是正確的,因為他從小被灌輸了這種觀念。
在內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可信度,就是提供資訊的這個人的可信性。對小孩子來說,父母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除此之外,可信度高的人還有領域內的專家。
假設現在出了一個新的交通規則,在一個路況上車輛必須在限定的速度內行駛。那麼我們會觀察到,有三種不同的做法,其中一種就是內化。
第一種人在交警檢查路段會遵從規則,在限定的速度內行駛。他們一旦離開了交警的視線,就會超速。這種人遵守規則,是為了逃避懲罰。
第二種人一直保持在限速範圍內駕駛。因為他的父親總是按照限速駕駛,他知道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他可能非常死板地在遵守規則,一秒鐘都不超速。這種是榜樣認同在起作用。
而內化的狀態下,人們的行為會更加靈活。這就是第三種人。他們遵守交通規則,是因為他們相信限速駕駛的確很好,而且能夠防範交通事故。而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會一直遵從,在一個能見度極高,方圓幾公里都看不到一輛車子的情況下,他可能會超出限速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