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北宋張先的《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鞦韆遊女並。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雲去後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賞析
此詞題為“乙卯吳興寒食”,既是一幅寒食節日的風俗畫,又是一曲耄耋者恬靜的夕陽頌。詞的上片極寫節日的歡樂,下片寫歡樂後的幽靜。上片從一旁觀老翁的眼中寫出熱鬧景象,熱鬧的景象中仍含有寧靜的心情;下片幽靜的月色下特意寫了柳絮暗飄,亦可謂靜中有動。此詞是一篇韻味雋永的佳作。整首詞從熱烈歡快漸趨恬靜寧謐,成功地表達出一個有閒的耋耄老人所獨有的心理狀態。全詞情景交融,藝術效果頗佳。有人說其末句堪與使作者聞名於世的“三影”合稱“四影”,可謂深得此詞之妙。
吳興健兒駕著龍舟,在水面上疾馳。用毛竹做的鞦韆架上載著少女,宛若天仙。綠洲春色明媚,遊春的人兒興正高,夕陽西下,忘了回家。碧野青青花兒秀,踏青的人兒,來往遊不定。 行雲飄去遠山暗,夕陽西下,遊春的人兒都不見,笙管息歌舞停,小池庭院寂無聲。中庭的夜晚,月色一片清明,無數楊花從空中飛掠而過,不曾留下一絲花影。
1;“行雲去後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前句說雲去山暗,遊人散後郊外一片寂靜。為上片做結。後句說笙歌已歇,喧囂一天的池院,此刻顯得分外寂靜,一個‘靜’字,又為下文寫景做了鋪墊。
2;。“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時已深夜,萬籟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時候,無數的柳絮飄浮空中,沒有留下一絲兒倩影。寫楊花在月下飄浮無影,既極言其小,更極言其輕。這裡寫“無影”是虛,寫無聲是實。這種無影有靜的寫法,令人玩味。
出自北宋張先的《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鞦韆遊女並。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雲去後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賞析
此詞題為“乙卯吳興寒食”,既是一幅寒食節日的風俗畫,又是一曲耄耋者恬靜的夕陽頌。詞的上片極寫節日的歡樂,下片寫歡樂後的幽靜。上片從一旁觀老翁的眼中寫出熱鬧景象,熱鬧的景象中仍含有寧靜的心情;下片幽靜的月色下特意寫了柳絮暗飄,亦可謂靜中有動。此詞是一篇韻味雋永的佳作。整首詞從熱烈歡快漸趨恬靜寧謐,成功地表達出一個有閒的耋耄老人所獨有的心理狀態。全詞情景交融,藝術效果頗佳。有人說其末句堪與使作者聞名於世的“三影”合稱“四影”,可謂深得此詞之妙。
吳興健兒駕著龍舟,在水面上疾馳。用毛竹做的鞦韆架上載著少女,宛若天仙。綠洲春色明媚,遊春的人兒興正高,夕陽西下,忘了回家。碧野青青花兒秀,踏青的人兒,來往遊不定。 行雲飄去遠山暗,夕陽西下,遊春的人兒都不見,笙管息歌舞停,小池庭院寂無聲。中庭的夜晚,月色一片清明,無數楊花從空中飛掠而過,不曾留下一絲花影。
1;“行雲去後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前句說雲去山暗,遊人散後郊外一片寂靜。為上片做結。後句說笙歌已歇,喧囂一天的池院,此刻顯得分外寂靜,一個‘靜’字,又為下文寫景做了鋪墊。
2;。“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時已深夜,萬籟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時候,無數的柳絮飄浮空中,沒有留下一絲兒倩影。寫楊花在月下飄浮無影,既極言其小,更極言其輕。這裡寫“無影”是虛,寫無聲是實。這種無影有靜的寫法,令人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