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王明燦

    父母身處的年代跟現在是不一樣的。

    小時候他們所處的環境,沒有智慧手機,沒有社交平臺、吃雞等東西,這些對於他們都是新鮮事物,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他們深陷工作的忙碌,對於新出來的東西都不是特別感冒,也沒有時間去了解。

    恰好現在我們又喜歡接觸這些東西,喜歡在網路上玩各種遊戲,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可以說雙方存在“代溝”,雙方在生活上存在巨大差距。

    另外,除了生活方式不同之外,雙方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也各有差距。就拿工作來說,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子女考公務員,去體制內上班,追求一份安穩的事情,認認真真地腳踏實地工作就可以了。但是作為子女則不同,他們不會踏實地上班,會經常折騰,鼓弄新鮮的事情,各種跳槽,只要哪裡有發展就奔那裡去。

    他們認為,現在是市場化經濟的年代,已經不是過往那種計劃經濟的時刻了,工作也不會一輩子幹到底,需要多方面去學習。

    這麼一來,老一輩和年輕人就會有差距了。

    因此要想和父母做好溝通,首先要學會理解長輩,尊重他們的思想,懂得從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他們說的話,哪些是有道理的,哪些不合適,雙方進行討論。其次是做好自己。父母是關心自己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好,你要是做的不錯,各方面都很優異,哪怕你做的事情跟他們有所不同,也還是會理解你的。

    儘量地要做好溝通工作,不要出了事情就彼此發脾氣,互相指責,這對雙方的關係維持來說並不合適。

  • 2 # 冬日的斜陽

    父母和我們相差一代,代溝肯定是有的,所處的環境和社會的發展都不一樣。

    可能父母是以他們比較老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沒有我們新一代的潮流和廣闊,但是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大多是為子女著想,可能有時表達得不對,有所誤解。

    念其養育之恩的不易,就不要過多地和父母計較,不喜歡的不樂意的可以和父母好好說說,畢竟兒女長大了有自己的路要走,可以適當地指點,但不可控制太強。

    凡事有問題,就提出來,要用嘴巴去說去溝通,悶在心裡是沒用的,多溝通才能更加明白對方的意思,而不至誤解。

    遇到事不可迴避,躲不了的終究要面對,好好和父母談談,如果父母態度執意,自己也不可極端,方向只要是健康向上就沒問題。跟父母說,自己長大了想這樣做,這樣做有什麼好處,讓他們換個角度為你想想。

    其他沒什麼事,也不必多說什麼,有時間就問候問候,和父母說說話讓他們開心些,就算是幾句,就算是一通電話,也能讓他們開心滿足的。

  • 3 # 夯七婚戀指導

    非常能理解題主的心情,因為之前的一些政策導致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年齡差距變大,所以孩子和父母之間可能會產生代溝。於是就出現了我們與父母在思想、價值觀念和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心理隔閡。但我想說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差異並不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改變;

    第一:溝通。記得有這麼一句話:“溝通可化腐朽為神奇,變天塹為坦途。”這也正說明了溝通是我們工作、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也是解決代溝的有效方法之一。溝通能化解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隔閡,消除我們與父母之間的誤解,同時還能增進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和感情,使我們能更加了解彼此的想法。有時候我們常常抱怨父母不瞭解自己,或者是覺得他們總強加一些自己的想法在我們身上,但其實事實上是我們沒有與父母進行有效的溝通,沒有與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所以導致我們會和父母起一些衝突。當然溝通也是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因為理解也屬於一種溝通,相當於情感和心理的溝通。

    第二:理解。換一個一個比較專業的術語來說,就是應該“換位思考”。理解就是要求我們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能做到將心比心。所以我們和父母雙方應該相互傾聽、傾訴、分擔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尋找思想上的異同點,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只有理解對方的想法才能使問題變得簡單。所以“換位思考”在解決代溝問題中是也很重要的一個方法。

  • 4 # 鵜鶘心理

    這幾乎是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會遇見的家庭困境,甚至很多具備良好溝通能力的人,唯獨和自己的父母說不上三句就要撂挑子走人!在我們年少時,和父母難以溝通,主要集中在父母始終把我們當做孩子,對我們缺乏信任;在我們成年後,和父母難以溝通,主要體現在我們說什麼,他們都不採信,外人說什麼,他們都信以為真;在我們自己的孩子越長越大,自己也逐漸進入父母的角色,然而依舊和父母難以溝通,主要呈現在對下一代的教育照顧上面有不同的分歧……所以,這種難以溝通似乎還真的貫穿始終哦?!

    我最近接手的一個心理諮詢:案主是一位37歲的未婚女性,她是嚮往丁克家庭(結婚後不要孩子),而其父母強烈反對,不厭其煩地催促女兒早點結婚生子,所謂年齡越長、生育危險越大!案主和其父母自然各執一詞,無法達成共識。經過一段時期的心理諮詢之後,案主最終認識到:自己父母是不具備丁克婚姻的經驗,所以他們會擔心自己女兒將來如果在這上面遇見困惑,他們缺乏能力幫到女兒;雖然父母也很清楚非丁克家庭也會遇上各種難題,但是他們至少自己經歷過,心裡有底……就是當案主產生這種認知後,她自然不會像之前把父母放在她的對立面,她和父母的關係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從以前辯論的正方和反方,到如今同一陣營的不同意見。

    心理諮詢不能改變個人對生活的選擇,案主依然堅持選擇丁克婚姻,而其爸媽依然希望女兒迴歸傳統婚姻,但是當案主和父母朝著同一個方向(希望幸福)的時候,所謂的溝通之難好像沒有這麼難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時英美為什麼不聯合德國,一起對付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