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004596690954

    如果寶寶表現出對陌生人的抗拒,就任由他自然地活動,當寶寶保持距離觀察到對方是“不危險”的,就會放鬆警惕,這個時候再慢慢地用他感興趣的方法跟他玩耍就很容易被接納。在被接納前,千萬不要著急接近或者接觸寶寶身體,不然就前功盡棄了。

    一些家長覺得強行把寶寶放到陌生人的懷裡,就能夠鍛鍊他,改掉他怕生的“壞毛病”。結果導致寶寶抗拒心理更嚴重,適得其反。

    其實媽媽可以從寶寶比較熟悉的人開始入手,讓孩子逐漸接觸“熟悉人比較多,而陌生人比較少”的環境,在熟悉了有少數陌生人在場的環境後,再擴大他的接觸範圍,讓孩子一點點地適應與陌生人交往以及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

    擴充套件資料:

    認生是寶寶的一種自我保護意識。在寶寶看到陌生人時,他意識到家人和陌生人是不同的個體,寶寶害怕這個陌生個體給他帶來傷害,因此,就以敏感閃躲,甚至大聲哭鬧的激烈方式來向家人傳遞自己害怕的情緒,以此得到家人的保護。

    事實上“認生”其實是寶寶心智發展和社會經驗積累的過程,是寶寶的一種“成長”。只要家長能夠理解寶寶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給予適當的幫助,寶寶就能夠安然度過猛烈的認生期。

    小朋友之間難免有對比,但是每個寶寶都有其獨特地與生俱來的氣質,有些寶寶確實比較不怕生,家長沒必要埋怨自己的寶寶膽小。如果家長的你是屬於言語謹慎的型別,你們可以考慮請一位生性活潑開朗的成人加入你們的養育團隊,比如祖輩、朋友、保姆、老師等都是可以的。這樣對寶寶儘快順利度過認生期很有幫助。

  • 2 # 小落9318

    其實孩子認生很正常,是孩子社會化能力發展的表現。寶寶從出生到幾個月會逐步與媽媽(照顧寶寶的人)產生一種依戀關係,在這種穩定的依戀關係下,寶寶才有安全感。而生人的出現打破了這種依戀關係和安全感,寶寶就會出現不安和恐懼。

    認生是一個標誌,說明孩子開始建立與某些具體的人的聯絡,是成長!所以千萬別認為自己的寶寶有什麼毛病。反而,你的一言一行對於寶寶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可能你的一句話就足以改變寶寶幼小的心理。時常誇讚你的寶寶,鼓勵寶寶,對他\她良好性格的形成是非常有必要!

    寶寶認生的原因

    原因一

    不經常帶寶寶出去接觸其他人

    經常把寶寶放在家裡帶,寶寶就失去了和其他人接觸的機會,寶寶的生活圈就會狹小起來,很容易一見到陌生人就產生害怕的心理。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見識少”。

    原因二

    經常由一個人帶著

    經常由媽媽、奶奶或外婆等一個人帶著的寶寶,每天幾乎跟一個人打交道,很容易對其他人產生排斥心理,以至於有時爸爸抱幾分鐘,寶寶就會哭。

    原因三害怕某種特徵的人

    可能有些寶寶對一些比較“奇怪”的人會“認生”,而對其他陌生人並不“認生”。比如對一些留大鬍子、戴眼鏡或戴帽子的陌生人,心生恐懼,這就可能是因為寶寶在家裡沒有看到過這樣的人。

    如何正確對待寶寶的認生行為?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認生可以保障寶寶的人身安全,不會輕易被拐走。但認生多多少少會影響到寶寶與他人的溝通交流。所以幫助寶寶順利度過認生這一階段,粑粑麻麻責任重大。

    第一步 走出家門

    媽媽可以有意識地帶寶寶走出家門,以幫助寶寶儘早適應他可能接觸到的各種社會環境。經常帶寶寶去社群廣場、花園綠地等場合,讓寶寶看看周圍新鮮有趣的環境,感受不同人的聲音和印象。

    第二步 給寶寶安全感

    寶寶認生一般都與“害怕”有關,所以媽媽及周圍接近寶寶的人都要給寶寶一種安全感。媽媽以及家人平時都要保持態度溫和、情感穩定,不要忽冷忽熱,尤其在寶寶哭時,更要有耐心,不能訓斥寶寶,雖然他還聽不懂大人的語言。媽媽也要提醒親朋好友,接近寶寶時,動作要慢一點、溫柔些。千萬不能很突然地將寶寶交給“陌生人”抱,這樣會加強他的戒備和緊張心理,讓他沒有安全感,以後會更害怕接觸陌生人。

    第三步 迎合寶寶的心理

    由於孩子的天性,家長可以先帶寶寶和那些比較年輕的阿姨或者小寶寶待在一起,因為年輕的阿姨讓他有種媽媽般的感覺,而從小寶寶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慢慢地讓寶寶知道除了家裡人之外,其他人也都是和藹可親的,不用害怕、膽怯。

    同時,儘量讓寶寶可以逐步接觸些不同的人群,包括戴眼鏡、帶帽子、留鬍子等有點特徵的人,慢慢地寶寶就會適應他們,不再產生戒備心理。媽媽不妨在家裡偶爾戴個眼鏡或帽子來讓寶寶慢慢習慣這樣的人群。

    第四步 多帶寶寶增加與人交往

    媽媽可以嘗試著讓其他家庭成員多抱抱寶寶,在他們抱的時候媽媽可以暫時離開一會兒。讓寶寶慢慢熟悉除爸爸媽媽之外的陌生人。可以先從家裡人開始,然後再是其他不熟悉的人,比如爸爸媽媽的同事、朋友、鄰居等。

    如果孩子過於膽小,父母可以嘗試干涉。孩子最初採取的對應行為多是自然反應,如果不加以干預,就會成為行為習慣。

    ·一個刺激下的反應有可能泛化到其他情景中。假如一個孩子在外面對其他小朋友“搶玩具”的行為聽之任之,那麼在家中也會對前來串門的“霸道”小客人一讓再讓。

    即便是天性懦弱的孩子,也可以在教育下嘗試新的應對方式,而非總是被動和忍讓。如果孩子一直不能選擇新方式有效地應對“強橫”,也就意味著喪失了學習人際交往中適應性行為的機會。

    如果你周圍有學齡前的兒童,可以推薦他們用一下【貓小帥識字】這款識字軟體哦~在手機上下載就能用,裡面有豐富多彩的故事和遊戲,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學習漢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耳屎多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