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是從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日開始算起。三伏是從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算起。
請看“三九”和“三伏”計算方法的簡單介紹:
中國農曆有“九九”的說法,用來計算時令。計算的方法是從冬天的冬至日算起(從冬至開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開始),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第三個九天叫“三九”,其它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個九天,數滿九九八十一天為止。這時冬天已過完,春天來到了。
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中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庚日是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寅、庚辰……每年的《農村年書》中登載著這樣的日期。因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即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規定也是10天。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數也不相同,於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別。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三九是從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日開始算起。三伏是從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算起。
請看“三九”和“三伏”計算方法的簡單介紹:
中國農曆有“九九”的說法,用來計算時令。計算的方法是從冬天的冬至日算起(從冬至開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開始),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第三個九天叫“三九”,其它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個九天,數滿九九八十一天為止。這時冬天已過完,春天來到了。
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中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庚日是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寅、庚辰……每年的《農村年書》中登載著這樣的日期。因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即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規定也是10天。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數也不相同,於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別。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