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風暴
-
2 # 黴黴泰勒
雖然清朝腐朽僵化的統治需要被推翻,但太平天國運動絕對稱不上是一次有積極影響的革命,他沒有為社會帶來一點進步,沒有改變封建統治的屬性,甚至造成了社會動亂,百姓死傷,流離失所和社會倒退。更沒有帶來題主所說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洪秀全念過幾年私塾,屢試不第,到廣州接觸了一點基督教,回到廣西結合中國佛教道教創了拜上帝教,開始傳教並招募流民暴徒造反起義,太平軍攻城略地後經常進行不分青紅皂白的大屠殺,以進天京城的大屠殺最為髮指。太平軍攻下南京後開始故步自封,貪圖享樂,大量掠奪土地和財富,洪秀全一人就強掠2300名女子作為妃子,一躍成為史上后妃最多的人,洪秀全不可避免的開始殺功臣,太平軍統治集團幾大天王開始互相鬥爭和殘殺,最後被曾國藩剿滅。有資料顯示太平天國期間南方人口減少40%。
不可否認洪秀全及太平軍不向帝國主義妥協,不承認不平等條約和禁菸體現了一定的骨氣。但是農民起義畢竟有他的侷限性,那就是他們不是力求改變社會制度,不是為廣大人民謀福祉,不想推動社會進步,不是為了自由平等和正義而戰鬥,他們只是想消滅現在的地主,然後自己來當地主。因此洪秀全所表現出的低劣屬性也就不足為奇了。相信在太平天國的統治下,百姓也會民不聊生。
至於題主提到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真不知從何說起。可能是他們打下天下能享受勝利果實時的興奮吧。
太平天國不允許吸食鴉片,當然這也是他遭到西方列強反對的重要原因之一。
(太平天國運動)
假如太平天國推翻滿清,哪怕與滿清劃江而治,都是西方列強尤其是英國所不能忍受的,因為太平天國境內不允許販賣鴉片,更不允許吸食鴉片,這一政策對靠鴉片貿易來對沖貿易逆差的大英帝國來講無異於釜底抽薪!
鴉片戰爭是近代中國難以忘卻的恥辱,不僅僅是因為在戰爭中失敗,更有甚者,是整個國家在面對列強欺辱時的無奈。
當英華人將鴉片走私進大清國土的時候,他們的目的非常明確,依靠鴉片的魔力換取大清的白銀。
(東印度公司的鴉片倉庫)
由於西方人對茶葉和瓷器的剛性需求,英華人不得不大量進口這些商品販賣到西方,但是由於華人對西方產品並無喜好,導致英國對華貿易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到18世紀後期,由於東印度公司發生債務危機,英華人不得不想一些偏門左道的辦法來提高大清對英國貨的購買力,於是他們開始對大清走私鴉片。
到19世紀30年代,每年透過非法途徑流入大清的鴉片多達數千噸,使東印度公司獲得了每年上千萬銀元的利潤,從此大清從白銀流入國變成白銀流出國。
英華人掙到錢了,可大清國民的身體跨了。
鴉片屬於毒品的一種,吸食成癮後人體的免疫力將會遭到破壞,往往形如枯槁瘦弱不堪。當時大清境內大約有1000萬人有鴉片成癮症狀,所以林則徐不得已採取措施沒收英華人的走私鴉片並予以銷燬,於是引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可惜面對列強的堅船利炮大清敗了,不得已簽署了不平等條約,同時預設鴉片在境內的流通,到太平天國期間,英華人每年輸入的鴉片多達5000噸,據估計,大清境內吸食鴉片的人數多達2000-4000萬人。
而富庶的江南一帶是鴉片的主要消費區,所以當太平天國運動發展到長江中下游的時候,英國派出代表和天平天國進行談判,希望保住在當地的利益,作為交換英華人支援太平天國。可惜,英華人打錯了算盤,太平天國領導人不僅拒絕了這個好意,還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並禁止鴉片在境內流通和消費。
可以說,太平天國的政策直接傷害了英華人的利益,所以最後英華人(包括其他列強)與清廷聯合起來共同向太平天國發難。
(洋槍隊與太平軍作戰)
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太平天華人的精神面貌和大清治下的不同?
因為:
大清境內毒品橫行,幾乎每10個人裡就有一人是毒癮患者,自然精神萎靡。
太平天國境內對毒品零容忍,人們身體健康,自然精神煥發。
大清對列強妥協,不惜出賣國家和人們的利益,百姓忍辱負重,自然死氣沉沉。
太平天國在境內廢除不平等條約,廢除封建陋習,人們開心的建設自己的家園,自然生氣勃勃。
一句話,兩個政府在政策上的不同,造就了人們不同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