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途加菲
-
2 # 在林中路上
孤立來看這兩句話,就只是字面意思:生命短暫,有限,而知識無限。於是我們都理解為:所以要在有生之年以有限生命努力追求知識。這種理解是斷章取義,而且違背莊子本意。
原話出自《養生主》。此文是直接談養生之道。開篇就是這段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不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身,可以養親,可以盡年。‘’這段話怎麼理解呢?莊子為什麼要提出這樣的主張?
莊子生於複雜多變,攻伐頻仍的戰國時期,他曾周遊列國,懷抱理想,希望自己的才華得到施展,但是他看到這樣的社會現實,使他感覺實現理想的困難,即使實現理想,功成名就,最終難得善終。很多功臣都是如此,前朝之比干,當時之商鞅,管仲,伍子胥等莫不如此。由此類現象在,他看透了君王的殘暴,看透了人性的惡,看到了生存於世的艱難,所以他決定棄世歸隱,以保全自己。
那怎麼保全呢?他認為:不能去做官(所以他拒絕了楚王的徵聘),而且還要保養身體。怎麼講?
他認為,生命有限,社會知識,人的知識,天地知識,一切的一切都是無窮無盡的,那麼都去追求,不可能以有限的生命去完成,否則就疲憊不堪。怎麼做呢?要把握知識的規律,也就是天地自然各種物件的規律,即道。就如庖丁解牛一樣,掌握了規律,並順應和利用規律,就不必糾纏於對具體知識的追求了,在看待事物,處理問題,解決問題時,就能得心應手了。
那麼養生也是如此。養生首先要保身全身,這是前提。那在這亂世中,怎麼做得到呢?莊子看到,既然那些有大才的人創下了功名都無法存身,何況一般百姓呢?要存身,就不能做大才,至少不能顯出大才,否則就會如大材之樹被伐。立世存身,一定要抓住社會生存規律:為善不近名,為惡不近刑。
保全了生命,活下來,還要活得好,要得天年,要能好好供養雙親,那就要保養身體,也就是"緣督以為經‘’,打通身體的經脈,這是保養身體之道。任督二脈是人的兩大主脈,抓住了它,保持經絡暢通,就能延年益壽,達到怡養天年,自然終老的目的。
其實莊子借本文的養生之道,來闡明他的基本哲學思想:知識無窮,不可能以有限生命獲得,否則就會很疲憊,那最好最聰明的方法,就是把握知識的規律,順應規律。正如庖丁解牛一樣,而養生又如解牛一樣,把握立於世存於世和保養身體的規律,那麼追求知識,解決問題就能遊刃有餘,自由無礙了。
-
3 # 和平鴿Amy1877
生命有限、知識無限。在有限的生命裡,學習宇宙萬物無限大的知識,並發掦傳播,能讓人們易懂,並實踐在生活中,共同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
4 # 幸福居士墨韻齋王雅欣
“生也有涯,知也無涯。”這句話怎樣理解?
“生也有涯,知也無涯。”從字義上理解為:人的生命是有時間限制的,也就是有限的。知識是無限的,沒有邊際的,無窮盡的。
那麼怎樣理解這句話?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與定論,不同的理解就會有不同的人生軌跡。不同的人生軌跡造就不同的人生!
有的人認為:人生短暫,努力求知。
有的人認為:人生短暫,知識無邊,學有學不完,幹嗎要學,夠用即可。
這句話出自莊子之口,大家都認為莊子是:無為處世哲學。其實非也!
莊子是:無為,無所不為。是有為。可為而為之。不可為而不為之!
其實是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限的,在有限的生命裡知道一些有用的東西,來指導人生,幫助人類更好的發展與生活!
“人生有涯,知識無涯。”這句話讀者朋友怎麼理解?
反正我覺得:“道都是反過來的。”
2019.3.30
於鄉下老家
回覆列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話出自《莊子.內篇.養生主》。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
乍一看這句話的意思似乎有勸人孜孜不倦,努力求學的意思。
但是不要被誤導,其實這話只說了一半,還有一半兒,莊子老先生還沒有說完。
其實這兩句話還有後文,就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這一句話連起來的意思就是,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必然疲憊不堪。既然知道這一點還要去追求知識,只會更加疲睏不堪。
莊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也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以逍遙自得,順應世俗,隨遇而安的處世哲學聞名於世。
“吾生也有涯…”這句話充分的體現了莊子老先生追求順其自然的學習態度。這句話也勸世人凡事不要去鑽牛角尖兒,因為知識是學不完的,哪怕你用盡有限的生命去學習,那麼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天,你仍然會發現,這世界上還有很多東西都還沒有學到,或者說還來不及學。所以凡事要適可而止,順應自然,這樣才能達到心理上的平衡,和知足常樂的健康心態 。
其實學習也罷,為人處事也罷,凡事不要追求極致,是一種難得的人生狀態。時常勸慰自己知足,這樣也能獲得一份內心的平靜與平衡。
但是反觀這句話,我們又不難發現其中的消極意味。也許對於正處在人生的特殊時期的年輕人來說,也許奮起直追,努力求學,才是他們當下最應該做的事兒。這個時期如果過於知足常樂,順其自然,又會產生難免產生一種懈怠的心情。
其實對於古代文化來說,很多東西我們都應該一分為二地去看待,不應完全盲從,但也不能全盤否認。比如莊子老先生的這種處世哲學對於中老年人是比較適合的,然而卻並不適用於正在拼搏奮鬥的年輕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