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ai可可

    叛逆期是青春期正常的心理,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還有言行的一種心裡狀態,為了維護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有時不能控制自己,獨立意識比小時候明顯增強

  • 2 # 鶴鳴於旦

    給大家講一個我兒子的故事吧。

    我兒子名澤家,今年上六年級。在他上一年級的時候,由於我夫妻倆都工作的原因,平時缺少陪伴與監管,以致於他迷上了玩電腦遊戲。不到半年,眼睛近視了,學習成績下降,回家作業拖拖拉拉,老師數次致電我們溝通,希望家長能夠切實加強教育。基於父母責任與義務的考量,他三年級時,我辭職在家,做起了專職管教的工作。

    我每天看管著他,不讓他接觸遊戲,並努力提供其他條件,培養他的興趣,比如買了木工活的很多工具,讓他動手設計製作自己喜歡的產品,報了課外輔導班,如鋼琴、美術、奧數等。也給他講了很多道理,列舉了大量玩遊戲所產生的問題及後遺症。可是,一點都不起作用,只要一有機會,他馬上拿起手機或電腦,即使玩個幾分鐘也好的,我和他就像捉迷藏一樣。說實話,打也打過,罵也罵過,甚至關過小房間,然而他當面一套話應付,轉身依舊故我,搞得我很迷茫。

    去年雙十一那晚,我和他去逛商場,結果他把眼鏡弄丟了,我讓他跑回家,拿醫院檢查單,馬上到眼鏡店去重配,以免影響第二天上課學習。誰想就這麼一點空隙,我手機上傳來他在電腦上下載遊戲的資訊,氣得我火冒三丈,決心重重懲罰一次。我立馬打電話讓他過來,可他到了我面前,我還是冷靜下來,配好了眼鏡,坐在路邊,我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馬雲有個兒子,也迷上了玩遊戲,經常放學後去遊戲廳。馬雲也時常教導,可是效果不大。有一天,馬雲給了他兒子二百元錢,告訴他可以盡情地去玩遊戲,把錢玩完了才能回家。一天一夜後,他兒子回家了,馬雲和他說:玩了這麼長時間,你應該明白遊戲怎麼回事了吧。玩遊戲可以,只要你說出玩遊戲對你有多少好處,有什麼價值,有多少幫助,只要你提出來是合理的,我就支援你去玩,而且提供你最優質的服務條件。他兒子思索了半天,也說不上一條理由來。馬雲就問他的選擇,他兒子終於瞬間醒悟了,玩遊戲是一分錢不值的東西,就此放棄了,重新回到了學習正軌上。

    我兒子聽完了這個故事,我問他有玩遊戲的價值和理由嗎?他沒回答我,到了家裡,他和我說了這樣一句話:"爸爸,以後如果我忍不住還要玩遊戲的時候,你再給我講講這個故事吧"。到今天,時間過去一年多了,我兒子從來沒有玩過遊戲,不過故事我倒是重複了數次,以使他下更大的決心。

    由此,我得出了幾點經驗,和大家分享:1.不要和孩子說大人的過去,他們不會感興趣,因為時代不同了。你所說的經驗,他們還沒有經歷過,難以想象和理解。現在的孩子成熟早,十歲左右就有青春期的行為表現和叛逆意識了,而且也有了獨立思考能力。2.能罵不打,能說不罵。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表揚要當眾,批評在背後。3.不說世界觀人生觀,只說價值觀。只有他們自己意識到要改變了,才會起到真正的作用,否則就是家長的方式方法錯了。4.舉例要實在,不要拿自己作榜樣,因為我們並沒有什麼功成名就的東西,孩子心裡會不服。5.告訴他一句話,就是受不了委屈與痛苦的孩子永遠不會成長!

  • 3 # 平原春秋

    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會出現一些行為和家長的想法,學校的想法有偏頗,這個時候就是被人理解為是傳統意義上的叛逆。出現了叛逆並不可怕,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期,因此家長要好好的和孩子溝通。學校也要進行適當的教育,幫助孩子好好的度過這一階段。

    青少年叛逆的原因,一個是他認為自己成長了很多,自己可以獨立的去做某些事情,有了自己對事情的看法,有了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有了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家長如果在這方面阻礙他,那麼它就有可能和家長對著幹,這種叛逆是非常強烈的,又是讓家長覺得不可思議,原來還是很聽話,現在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呢?這就是因為他進步了,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孩子用不聽話的這種形式來表達他的成長,或者是成熟。

    還有一種方式呢,就是家長要求孩子做的還是做不到,孩子們只能以不聽話的形式來表達他的抗議,如果家長管孩子管的特別多,那麼孩子處處受禁錮,處處受限制,他也很可能會用叛逆的形式來表達對家庭的不滿。

    對待叛逆的孩子,家長不必過於驚恐,也不必過於在意他們。給他們空間讓他們自由去發展,同時呢,也要注意用和風細雨的方式進行教育和引導。千萬不要和孩子硬碰硬。因為硬碰硬的結果可能是讓孩子更加暴力,更加無所適從。原先採用的方式可以轉換一下,孩子就會接受了。比如凡事多徵求孩子的意見,這孩子的做法和想法不太出格的前提下,就可以允許孩子這樣去做。多交流民主平等,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的快樂,那麼孩子慢慢的就不會叛逆了。

  • 4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其實所謂的叛逆期,就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有一句詩說的很好,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可見,自由是每一個人所共同追求的目標。

    但是在孩子的教育中,恰恰多數家長喜歡用我們的意志去要求孩子,對孩子進行管束。所以現代教育更倡導的是引導式教育,也就是你想讓孩子變成什麼,就引導孩子朝這個方向去發展,而不是命令和強制孩子朝這個方向去發展。透過引導,就可以把家長的意志變成孩子自己的意志,這樣就會達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孩子也不會對家長產生很強的牴觸心理。

    所以在教育當中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積極的引導孩子向好的方向去發展,是每一個家長應該掌握的基本訣竅和技巧。

    所有的家長都應該明白,教育不是壓制,不是強制,不是制約,不是要求,而是順應孩子的天性,去積極的引導。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積極健康的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蘭索拉唑飯前忘服了,吃飯時可以補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