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隔壁小王
-
2 # 航道浮冰
這是人的本性決定的,大臣們都知道去南方比較好,南方穩定,沒有大的反叛,錢糧豐富,退到南方還能避免後金和農民軍兩線作戰,可以坐山觀虎鬥,不論怎麼計算都是應該南渡。但是呢,誰來背這個鍋?建議南渡等於喪失國都,任由蠻族和亂民禍害百姓,是必須有人負責的,誰願意為了皇家的江山,丟掉自己的性命,留下千秋罵名呢?大家都不願意站出來,反而對提出這種方案的人口誅筆伐,來彰顯自己的錚錚鐵骨,然後大家就在觀望中被一窩端了。正確的做法是留一個“魏忠賢”,強力壓制誇誇其談的清流,南渡長江,等到穩定腳跟以後,後金和李自成兩敗俱傷以後,皇帝殺了“魏忠賢”以謝天下,興兵北伐恢復故土,所有的清流都會激動的淚流滿面,皇帝也是英明神武,全部的罪惡都由“魏忠賢”承擔。別驚訝,很多歷史上大奸臣,都是在為皇帝背鍋的(比如和珅搜刮一生,嘉慶把他一殺,全部都成了嘉慶的錢,乾隆難道不是存心想養肥了殺?)。
-
3 # 滄海拾遺錄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自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明朝就開始實行兩京制,南京為陪都,與北京一樣設定有六部都察院等一整套政府機構,明末李自成起義主要活動在淮河以北地區,南方大部分地區都沒有遭受戰火的侵襲。在北京周邊局勢危急之際,崇禎皇帝如果選擇南下到南京,留守在南京的政府機構馬上就可以開始運轉,憑藉南方豐富的資源,崇禎皇帝完全可以將政權穩固下來,再徐圖北上收復失地也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崇禎皇帝最終沒有選擇南下,而是留守在北京,最終北京城被獻城,崇禎皇帝走投無路自盡而死。那麼,崇禎皇帝沒有南下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朝中大臣大都堅決反對南遷。朝中大臣強烈反對南遷的幾個顧慮因素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北京的官僚集團擔心自身利益受損阻止崇禎皇帝南下。留在北京的以東林黨為代表的各部大臣不願隨同皇帝南下,多次勸阻。因為一來他們是北京的官員,到了南京,那裡還有另一套完整對應的政府機構,去了之後這些北京的官員就沒了位置和好處。二來北京的官僚集團家業大都在這裡,一旦倉促南下,他們這些官員必定損失慘重。
二是許多大臣擔心重演當年宋室南渡的故事。當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人攻破,以康王趙構為首的南宋政權倉促南渡,最終保住了江南半壁江山,但北方故土都長期淪陷於金人之手。許多大臣不願附和皇帝的想法背上棄國南逃的罵名,還在幻想憑藉各路勤王大軍裡應外合能夠保住北京城。
三是部分大臣與皇帝離心離德,暗自做好了兩手準備,打算一旦有變投奔新主,因此對南遷沒有什麼興致。到了崇禎十七年,部分大臣看到朝政已經糜爛之極,有了另投新主的打算,不少大臣宦官都與起義軍暗通款曲,李自成起義軍兵臨城下,還沒怎麼攻城,勤王之師還沒來得及到達,部分大臣宦官已經開啟城門迎接新主了。
-
4 # 有得觀史
由於滿清崛起,清兵對北京虎視眈眈,當李自成越過山西直逼北京時,崇禎處於雙方夾擊之下非常被動,南遷可以打破這種局面,緩解壓力,大明朝不致於那麼快滅亡。
既然有好處大臣為啥強烈反對?因為好處是崇禎皇帝的,他們得不到,他們能得到的只有壞處。
第一,大臣們的家都在北京,一般都經營了幾十年,有的幾代為官經營了上百年甚至更久,遷都南京細軟可以拿走,房產和土地沒法帶走,丟下又心疼,所以不願走。朝廷不走,就有希望保住他們的家業。
第二,清兵打過來也好,李自成打過來也好,大明朝滅亡了會被新的朝廷代替,皇帝只有一個,大臣需要很多,他們當不了大明朝的官,可以當新朝的官,沒必要丟家舍業到南京去。
第三,很多大臣對崇禎失去了信心,覺得大明朝氣數已盡,即便是到了南京也堅持不了太久,沒必要跟著崇禎繼續混下去。
第四,崇禎皇帝沒有擔當而且善殺,陳新甲奉旨與清軍談判,結果意外洩露,遭群臣彈劾,崇禎不是保護他,而是把他殺了。大臣們都知道崇禎是啥樣的人,現在支援崇禎南遷,丟掉北方大片土地,棄了皇陵,將來崇禎緩過神來個秋後算賬,他們很可能被罷官甚至丟掉性命。
實際上,大臣與崇禎離心離德,崇禎即便南遷成功也堅持不了太久。還不如君王死社稷落得個好名聲。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要從明朝的兩京制度來說。
明朝北京是京師,南京是京都,在南京也是有一套完整的政府部門,和北京一樣有六部都察院等等,但因為皇帝在紫禁城辦公,所以北京的六部比南京六部地位要高。
而崇禎是皇帝,在哪裡都影響不了他,北京官員就不一樣了,自己的政治勢力都在北京,有一大群利益集團,跑到南方去那南方的小朝廷原有的官員不可能全部退位讓賢,權利分配肯定不均勻,南方官員在那邊也是有自己的班底,在北方淪陷自己的政治班底優勢就沒有了,去南方搶權不一定就能搶過南方官員。而且北京之所以壓南京一頭是因為皇帝在北京,這回變成皇帝在南京,這些北方官員政治優勢立馬就沒了。雖然明末大部分官員都是抱團,但涉及權利鬥起來可不講感情的。
再加上提議遷都等於變相的丟城失地,誰提議這個罪名就要誰來擔,所以去南方就變的名聲受損權利流失,一般北京三四品的官員都是熬了十幾二十年甚至幾十年才熬到京師裡面,北方官員才不肯在從頭再熬個幾十年,反正換個朝廷只是換個主子而已,新朝廷多多少少都需要前朝的官來穩定秩序,把崇禎制止在北京還能賣個好價錢,就像魏德藻這樣出賣崇禎毫無壓力。
我個人覺得明末北京官員不乏忠良,但肯定也有打定主意投降李自成的人在,所以只要提議遷都,這些人就跳出來扣上大義的帽子,不要說忠良,崇禎這個皇帝都擔不起。以至於眼睜睜看著北京被圍而不敢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