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掙脫枷鎖的囚徒
-
2 # 親吻生活一愛欣
這個問題要怎麼看。長年累月地在這種環境下作業,雖然說身體有了一定的適應能力,但是長期低溫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很大影響。低溫環境下,面板及皮下血管收縮,血液迴圈不暢,身體新陳代謝緩慢,機體免疫力則會逐漸下降。此時身體最敏感的臟器是腎臟,腎怕寒涼,腎寒涼了則影響其代謝排毒功能,則會出現腎臟虛冷中寒症狀,會有小腹急痛、小腹冰冷、尿頻尿急等,有的人細菌乘虛而入會引發急性膀胱炎等。
如果你平時身體素質很好,沒有腎虛得某些症狀,你可完全不用擔心。喝這麼多水一天排尿10次,可能是膀胱對天氣炎涼陰冷的應激反應。人在寒涼或者緊張的時候會出現這種現象。但是你長期處於野外作業,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尤其要護好腰部避免腎臟著涼,腎臟長期著涼損傷陽氣很容易得病。建議你買個或者自己做個護腰帶(腹帶)繫上,鞋子的鞋底要厚一點,褲子穿的暖和點,天冷一定要穿襯褲。寒從腳生,尤其陰天寒溼之氣上升會影響到腎的正常代謝。
可能我囉嗦一點,再囑咐你幾句。你以後要儘量喝熱水,野外沒有條件就自己買個保溫水壺;回家儘量多吃點溫腎補腎的食物,比如韭菜、雞蛋、豬肉(豬肉溫補腎臟最好)、山藥、桂圓、大棗、核桃、枸杞等。除了尿頻,如果感覺自己身體還有其它不適,最好去就醫檢查一下。野外工作人員非常辛苦,你是很值得尊敬的人,祝你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正常,不正常,怎麼說呢?
這麼說吧,這是對“咋冷、陰天”氣候變化的一種適應性變化,算是一種正常生理反應吧。
這也就是俗話說的“冷尿熱屁窮撒謊”中的“冷尿”。
我們暫且不論“熱屁窮撒謊”有沒有道理,“冷尿”是具有充分的生理機制可以解釋的。
具體的機制至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寒冷利尿人是恆溫動物,要維持核心體溫的相對恆定,對內外可以打破熱平衡的因素都極其敏感。
人的舒適溫度範圍極其狹窄,基本上僅限於26~28℃,還得無風或微風,空氣相對溼度在50%左右。
超過這個範圍就會感覺到熱,低於會感覺到冷。
這就是為什麼,這兩天剛剛降溫,很多人就咋呼“從夏天一下子墜入冬天”的原因。
事實上,就人的溫度體感來說,每年幾乎就不是四季,只有冬夏兩季。
題主給出的“溫度17-25℃,陰天”,人們感覺到不僅是涼,而是實實在在的寒冷,尤其是前幾天最高氣溫還在30℃以上的豔陽高照。
這種咋冷,尤其是沒有Sunny的陰天,我們會感覺到特別寒冷。
即使不說體感,17℃也達到了生理上可以造成傷害的低溫閾值,因而這種寒冷是很真實的。
人體對此的適應性變化首先就是面板血管的收縮,以降低面板與環境溫度差,減少散熱。
要知道,面板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面板血管的收縮和舒張涉及非常大量的血液迴圈的再分配。
低於適溫溫度的氣溫就可以刺激面板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意味著大量血液被“擠壓”進入了身體深部的中央迴圈,等同於血容量快速增加,血壓也隨之升高。
這就刺激容量和壓力相關的感受器,傳送訊號抑制下丘腦產生抗利尿激素來增加尿液分泌,以平衡血容量的增加和血壓的上升
這在醫學上叫“寒冷利尿”。
寒冷直接刺激膀胱容量縮小寒冷對膀胱的直接刺激所需要的溫度低於寒冷利尿。
動物實驗中,動物從27℃環境轉移到4℃環境,膀胱容量就出現瞬時縮小,出現尿頻;從4℃環境轉回27℃環境,膀胱容量會很快恢復。
說明,題主給出的“17-25℃”溫度,已經足以直接刺激膀胱容量的改變。
急性寒冷,即使是身體區域性的寒冷刺激也可以直接誘導膀胱的過度活躍不僅是環境氣溫降低,即使身體區域性接觸低溫物體,也會誘發尿頻甚至尿急。研究已知,區域性寒冷刺激膀胱活躍導致的尿頻尿急是透過一種被稱為TRPM8的受體介導的。
說TRPM8,你可能會感到陌生。
但是,要說薄荷的涼感,很熟悉吧?也正是啟用TRPM8的結果。
題主給出的“17-25℃”,總低於薄荷的涼感了吧?
因此,“17-25℃,陰天”足以直接刺激膀胱的活躍,誘導尿頻,甚至尿急。
當然,這種寒冷刺激的膀胱的過度活躍存在巨大的個體差異。在平常就存在膀胱活躍的人(這種“兜”不住尿的“小膀胱”人在人群中並不少見)這種刺激更顯著。
氣溫17-25℃,陰天,喝水1.5升,排尿10次,“恰如其分”通常,膀胱的容量在600~800毫升,雖然在150~200毫升就可以刺激產生尿意;但是,一般情況下,容量達到300~500毫升才會排尿,努力憋尿甚至可以達到800毫升。
在舒適溫度下,我們每天排尿1~2升,分4~6次排洩。
而題主給出的這種咋冷的“氣溫17-25℃,陰天”條件下,寒冷可以三管齊下刺激多尿、尿頻、尿急。
喝水1500毫升,加上寒冷利尿多排洩的尿液,總計排尿量可達2000~2500毫升。
加上寒冷刺激的膀胱容量的縮小,和膀胱的過度活躍,每次排尿200~250毫升很正常。
這樣,每天的2000~2500毫升,分10次排洩,只能說,正常到非常“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