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律啟蒙》分為上、下兩卷,有平聲30個韻部(即絕大部分格律詩所用的韻部)。原文選段:一東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沿對革,異對同,白叟對黃童。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顏巷陋,阮途窮,冀北對遼東。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塵慮縈心,懶撫七絃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鍊青銅。貧對富,塞對通,野叟對溪童。鬢皤對眉綠,齒皓對唇紅。天浩浩,日融融,佩劍對彎弓。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野渡燕穿楊柳雨,芳池魚戲芰荷風。女子眉纖,額下現一彎新月;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釋義:三尺劍:漢語詞語,古劍長凡三尺,故稱。六鈞弓:強弓江東:江東區劃歸鄞州區管轄,浙江省寧波市市轄區。清暑殿:《清暑殿》是宋朝著名文學家馬之純的代表作品之一。廣寒宮: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位於月球的宮殿,月球的居民有太陰星君、月神、月光娘娘、吳剛、嫦娥、玉兔。早行:《早行》是宋代詩人陳與義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白叟:漢語詞語,指白髮老人。黃童:小孩。牧子:放牧的人;牧童。漁翁:老漁人冀北:指河北的北部。遼東:指遼河以東地區,今遼寧省全境,是漢地九州之一。打頭風:漢語詞彙,出自《小舫》,解釋為逆風。梁帝:大梁皇帝。漢皇:漢朝皇帝。七絃:古琴的七根弦。亦借指七絃琴。綠綺:古琴樣式。一說為古琴別稱。霜華:有月光的意思,也可解讀為霜的光氣。青銅:金屬冶鑄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純銅(紫銅)中加入錫或鉛的合金。擴充套件資料:《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分為上下卷。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這類讀物,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明清以來,如《訓蒙駢句》、《笠翁對韻》等書,都是採用這種方式編寫,並得以廣泛流傳。《聲律啟蒙》中的“一東”是什麼意思:“東”指“東韻”,是宋金時期的“平水韻”(也叫“詩韻”)中的一個韻部。“東”叫韻目,即這個韻部的代表字。東韻中包含有許多字,它們的共同點便是韻母相同(當然是指隋唐五代兩宋時期的讀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個句號之前的那個字,即風、空、蟲、弓、東、宮、紅、翁、同、童、窮、銅、通、融、虹等 15字,儘管在現代漢語中的韻母並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屬於東韻,如果是作格律詩,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韻。“一”,是指東韻在平水韻中的次序。平水韻按照平、上、去、人四個聲調分為 106個韻部,其中因為平聲的字較多,故分為上下兩個部分,東韻是上平聲中的第一個韻部。後面的“二冬”、“三江”等情況也相同
《聲律啟蒙》分為上、下兩卷,有平聲30個韻部(即絕大部分格律詩所用的韻部)。原文選段:一東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沿對革,異對同,白叟對黃童。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顏巷陋,阮途窮,冀北對遼東。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塵慮縈心,懶撫七絃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鍊青銅。貧對富,塞對通,野叟對溪童。鬢皤對眉綠,齒皓對唇紅。天浩浩,日融融,佩劍對彎弓。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野渡燕穿楊柳雨,芳池魚戲芰荷風。女子眉纖,額下現一彎新月;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釋義:三尺劍:漢語詞語,古劍長凡三尺,故稱。六鈞弓:強弓江東:江東區劃歸鄞州區管轄,浙江省寧波市市轄區。清暑殿:《清暑殿》是宋朝著名文學家馬之純的代表作品之一。廣寒宮: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位於月球的宮殿,月球的居民有太陰星君、月神、月光娘娘、吳剛、嫦娥、玉兔。早行:《早行》是宋代詩人陳與義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白叟:漢語詞語,指白髮老人。黃童:小孩。牧子:放牧的人;牧童。漁翁:老漁人冀北:指河北的北部。遼東:指遼河以東地區,今遼寧省全境,是漢地九州之一。打頭風:漢語詞彙,出自《小舫》,解釋為逆風。梁帝:大梁皇帝。漢皇:漢朝皇帝。七絃:古琴的七根弦。亦借指七絃琴。綠綺:古琴樣式。一說為古琴別稱。霜華:有月光的意思,也可解讀為霜的光氣。青銅:金屬冶鑄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純銅(紫銅)中加入錫或鉛的合金。擴充套件資料:《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分為上下卷。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這類讀物,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明清以來,如《訓蒙駢句》、《笠翁對韻》等書,都是採用這種方式編寫,並得以廣泛流傳。《聲律啟蒙》中的“一東”是什麼意思:“東”指“東韻”,是宋金時期的“平水韻”(也叫“詩韻”)中的一個韻部。“東”叫韻目,即這個韻部的代表字。東韻中包含有許多字,它們的共同點便是韻母相同(當然是指隋唐五代兩宋時期的讀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個句號之前的那個字,即風、空、蟲、弓、東、宮、紅、翁、同、童、窮、銅、通、融、虹等 15字,儘管在現代漢語中的韻母並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屬於東韻,如果是作格律詩,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韻。“一”,是指東韻在平水韻中的次序。平水韻按照平、上、去、人四個聲調分為 106個韻部,其中因為平聲的字較多,故分為上下兩個部分,東韻是上平聲中的第一個韻部。後面的“二冬”、“三江”等情況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