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第一節,“我出東門遊,邂逅承清塵。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時無桑中契,迫此路側人。” 就交代男女主人公是怎麼遇到的,出東門後,是回憶相識的情景,《詩經。鄭風》,“出其東門,有女如雲”春秋時鄭國東門外是一片廣場,那時候男男女女,來來往往,所以在這樣的機會下,和自己喜歡的男子認識了。這是一個標準的一見鍾情的相遇,是偶然遇到互相愛慕,就“邂逅承清塵” 承清塵是足下的泥土,“承”暗指這個男子的身份地位不低,詩歌開篇就描寫這樣露骨的行為,這個女子雖然是在漢魏時期,但是一見面就能委身相悅的也太那個了吧?其實不然,此詩指開始,男子的身份,和女子的身份是不同的。但是有一點,女子對男子一見傾心,這是這首詩的關鍵。“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這句裡地位不同就更明顯了,所以更不是這個女子太過放浪。分明是自己不能拒絕的人是一個有勢力的男人。詩歌作者是誰?繁欽後來做了曹操的主薄。所以我懷疑這首詩,寫的是他自己曾經遇到的一個女子。顏氏家訓指責他“性無檢格”,所以他本人遇到一個女子,那女子本來對他就傾心,而迫於他的地位又沒有理由拒絕他,所以才會有那樣大膽的作風。漢魏時期女子還沒有到很沒有自由的地步,至少不會跟宋朝以後,讓女人裹腳,嚴禁出門。這首詩裡的女子還是可以出去拋頭露面,雖然“時無桑中契”但是仍然可以“迫此路側人”。在路上相見,就能互相愛慕。後句又“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是回憶,或者想象著女子“侍寢”男子左右,又說明了男子地位之高,女子甘心侍奉左右的情景,也不是此女子大膽狂放,不知道理法,故意勾引自己愛的這個男子。我們都看過乾隆下江南,每個女子都會愛上皇上,那是因為皇上的氣度,氣派,還有風流,不是每個女子都能拒絕的了的。更何況一見鍾情,並不同於,《詩經。庸風。桑中》裡的平民的約會。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此詩的魅力,否則此詩也不會越過歷史滾滾的風煙流傳於現代。這是我個人的一些理解. 第二節,寫了兩個人交換信物彼此情濃意切。 共24句,開頭就交代了兩人的感情基礎,是“我既媚君姿,君亦媚我顏。” 《定情詩》裡的女子溫柔,媚魅,她天生一種柔弱需要愛憐的樣子,只有碰到權貴,那個全身閃耀著金光的男人出現,立即打動她那棵柔弱的心,她幻想這個男人,會給她自己想要的幸福,幸福的開始當然是互相贈送禮物,“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何以致殷勤?約指一雙銀。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何以結恩情?佩玉綴羅纓。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何以答歡欣?紈素三條裙。何以結愁悲?白絹雙中衣。何以消滯憂?足下雙遠遊。“ 這個男人是用金錢來回答愛。的他給了這個美麗的女子一些奢侈的禮物,他給了她今生永遠的承諾嗎?也許會有可是結果卻是什麼呢?她喜愛美好的樣子雖然是從側面寫的,從男子送她的各種禮物,來表達男子對她的珍愛,讀來,不覺輕輕嘆息,總覺得這個女子象紅樓夢裡的尤二姐,被那個華麗而風流的賈蓮騙得心甘情願,死心塌地,就等著有一天自己生下一男半女,被賈二爺娶回府裡,整個是痴心一片,渾然不覺自己將來的處境。這個女子何嘗不是在美麗的寵愛面前迷失了自我,象一隻被寵愛的小貓小狗,拼卻混身的魅力,來取悅眼前的男子,也相信自己會永遠被自己的情人寵愛下去。在此段用了11個句子,對答式鋪陳他們的愛情,“拳拳”之忠,區區之愛,殷勤之情,如何表達這種歡惜之心,相投之意,挈闊之思,離別之憂呢?他們是透過互相饋贈禮品來體現的。金環銀環,明珠香囊。女主人則用針線,聯理男子的佩物。可是再美好的愛也有離別,兩個人好象並不是在一起,的所以每次分離,自然也有禮物相贈,來表達思念之情。 第三段34句是女子失戀,以及由此產生的痛苦心情。 “與我期何所?乃期東山隅。日旰兮不至,穀風吹我襦。遠望無所見,涕泣起(止寺)(止屠),與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陽。日中兮不來,凱風吹我裳。逍遙莫誰睹,望君愁我腸。與我期何所?乃期西山側。日夕兮不來,躑躅長嘆息。遠望涼風至,俯仰正衣服。與我期何所?乃期北山岑。日暮兮不來,悽風吹我衿。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愛身以何為?惜我年華時。中情既款款,然後克密期。褰裳躡茂草,謂君不我欺。廁此醜陋質,徙倚無所依。自傷失所欲,淚下如連絲。” 女子懷著堅貞愛情的美好理想,每次到東山,南山,西山,北山去那裡等待。她心神不寧,坐立不安,百無聊賴地低頭整理衣襟,登高到山頂遙望,直到日旰,日中,日夕,日暮,都沒有等到她愛的人。面對這悽楚冷漠的結果,她默默忍受,卻仍然回味著初相識,初相戀的美好情景。“愛身以何為?惜我年華時。中情既款款,然後克密期。”希望那個人珍愛自己的青春年華,記得自己曾經的深情款款。定下的約定,應該會如願以償。 她撩起長長的裙子,在翠綠如蔭的草叢中穿梭,自己曾經的美麗和自信,一掃而空,猜測著男子是因為嫌棄自己“相貌醜陋”才拋棄了自己,可還是天真的認為“謂君不我欺。”她傷心自己的被拋棄不禁“淚下如連絲”。 最後是那個人突然的消失掉了,他也許會來,帶著她喜愛的禮物,可是也許他還會走,走了後就再也不會回來了。詩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沒有再繼續敘述,她去約會的男人,是否還會出現,所以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這首詩歌的主要藝術特色,是一受漢樂增影響,用第一人稱,讓女主公自己的語氣,來陳述自己的愛情。二,用側面描寫,互贈禮物來表達感情的深厚。三是形式表達自由奔放,四,是直抒胸臆。 《定情詩》約是三國時期的作品,在漢魏時期的詩歌作品中有很高的地位,無論從藝術性,和思想性來看都是一篇不錯的敘事詩。
開篇第一節,“我出東門遊,邂逅承清塵。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時無桑中契,迫此路側人。” 就交代男女主人公是怎麼遇到的,出東門後,是回憶相識的情景,《詩經。鄭風》,“出其東門,有女如雲”春秋時鄭國東門外是一片廣場,那時候男男女女,來來往往,所以在這樣的機會下,和自己喜歡的男子認識了。這是一個標準的一見鍾情的相遇,是偶然遇到互相愛慕,就“邂逅承清塵” 承清塵是足下的泥土,“承”暗指這個男子的身份地位不低,詩歌開篇就描寫這樣露骨的行為,這個女子雖然是在漢魏時期,但是一見面就能委身相悅的也太那個了吧?其實不然,此詩指開始,男子的身份,和女子的身份是不同的。但是有一點,女子對男子一見傾心,這是這首詩的關鍵。“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這句裡地位不同就更明顯了,所以更不是這個女子太過放浪。分明是自己不能拒絕的人是一個有勢力的男人。詩歌作者是誰?繁欽後來做了曹操的主薄。所以我懷疑這首詩,寫的是他自己曾經遇到的一個女子。顏氏家訓指責他“性無檢格”,所以他本人遇到一個女子,那女子本來對他就傾心,而迫於他的地位又沒有理由拒絕他,所以才會有那樣大膽的作風。漢魏時期女子還沒有到很沒有自由的地步,至少不會跟宋朝以後,讓女人裹腳,嚴禁出門。這首詩裡的女子還是可以出去拋頭露面,雖然“時無桑中契”但是仍然可以“迫此路側人”。在路上相見,就能互相愛慕。後句又“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是回憶,或者想象著女子“侍寢”男子左右,又說明了男子地位之高,女子甘心侍奉左右的情景,也不是此女子大膽狂放,不知道理法,故意勾引自己愛的這個男子。我們都看過乾隆下江南,每個女子都會愛上皇上,那是因為皇上的氣度,氣派,還有風流,不是每個女子都能拒絕的了的。更何況一見鍾情,並不同於,《詩經。庸風。桑中》裡的平民的約會。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此詩的魅力,否則此詩也不會越過歷史滾滾的風煙流傳於現代。這是我個人的一些理解. 第二節,寫了兩個人交換信物彼此情濃意切。 共24句,開頭就交代了兩人的感情基礎,是“我既媚君姿,君亦媚我顏。” 《定情詩》裡的女子溫柔,媚魅,她天生一種柔弱需要愛憐的樣子,只有碰到權貴,那個全身閃耀著金光的男人出現,立即打動她那棵柔弱的心,她幻想這個男人,會給她自己想要的幸福,幸福的開始當然是互相贈送禮物,“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何以致殷勤?約指一雙銀。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何以結恩情?佩玉綴羅纓。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何以答歡欣?紈素三條裙。何以結愁悲?白絹雙中衣。何以消滯憂?足下雙遠遊。“ 這個男人是用金錢來回答愛。的他給了這個美麗的女子一些奢侈的禮物,他給了她今生永遠的承諾嗎?也許會有可是結果卻是什麼呢?她喜愛美好的樣子雖然是從側面寫的,從男子送她的各種禮物,來表達男子對她的珍愛,讀來,不覺輕輕嘆息,總覺得這個女子象紅樓夢裡的尤二姐,被那個華麗而風流的賈蓮騙得心甘情願,死心塌地,就等著有一天自己生下一男半女,被賈二爺娶回府裡,整個是痴心一片,渾然不覺自己將來的處境。這個女子何嘗不是在美麗的寵愛面前迷失了自我,象一隻被寵愛的小貓小狗,拼卻混身的魅力,來取悅眼前的男子,也相信自己會永遠被自己的情人寵愛下去。在此段用了11個句子,對答式鋪陳他們的愛情,“拳拳”之忠,區區之愛,殷勤之情,如何表達這種歡惜之心,相投之意,挈闊之思,離別之憂呢?他們是透過互相饋贈禮品來體現的。金環銀環,明珠香囊。女主人則用針線,聯理男子的佩物。可是再美好的愛也有離別,兩個人好象並不是在一起,的所以每次分離,自然也有禮物相贈,來表達思念之情。 第三段34句是女子失戀,以及由此產生的痛苦心情。 “與我期何所?乃期東山隅。日旰兮不至,穀風吹我襦。遠望無所見,涕泣起(止寺)(止屠),與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陽。日中兮不來,凱風吹我裳。逍遙莫誰睹,望君愁我腸。與我期何所?乃期西山側。日夕兮不來,躑躅長嘆息。遠望涼風至,俯仰正衣服。與我期何所?乃期北山岑。日暮兮不來,悽風吹我衿。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愛身以何為?惜我年華時。中情既款款,然後克密期。褰裳躡茂草,謂君不我欺。廁此醜陋質,徙倚無所依。自傷失所欲,淚下如連絲。” 女子懷著堅貞愛情的美好理想,每次到東山,南山,西山,北山去那裡等待。她心神不寧,坐立不安,百無聊賴地低頭整理衣襟,登高到山頂遙望,直到日旰,日中,日夕,日暮,都沒有等到她愛的人。面對這悽楚冷漠的結果,她默默忍受,卻仍然回味著初相識,初相戀的美好情景。“愛身以何為?惜我年華時。中情既款款,然後克密期。”希望那個人珍愛自己的青春年華,記得自己曾經的深情款款。定下的約定,應該會如願以償。 她撩起長長的裙子,在翠綠如蔭的草叢中穿梭,自己曾經的美麗和自信,一掃而空,猜測著男子是因為嫌棄自己“相貌醜陋”才拋棄了自己,可還是天真的認為“謂君不我欺。”她傷心自己的被拋棄不禁“淚下如連絲”。 最後是那個人突然的消失掉了,他也許會來,帶著她喜愛的禮物,可是也許他還會走,走了後就再也不會回來了。詩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沒有再繼續敘述,她去約會的男人,是否還會出現,所以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這首詩歌的主要藝術特色,是一受漢樂增影響,用第一人稱,讓女主公自己的語氣,來陳述自己的愛情。二,用側面描寫,互贈禮物來表達感情的深厚。三是形式表達自由奔放,四,是直抒胸臆。 《定情詩》約是三國時期的作品,在漢魏時期的詩歌作品中有很高的地位,無論從藝術性,和思想性來看都是一篇不錯的敘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