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也是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處處面臨著太多的誘惑、太多的慾望、太多的壓力,從而生出太多的煩惱、太多的痛苦。而一個秉持淡泊心態的人,則少了貪慾,多了清廉;少了喧鬧,多了寧靜;少了爭鬥,多了內省;少了驅名逐利,多了清心寡慾……始終保持一種寧靜自然的心態,從而活得輕鬆自在,達到一種美好境界。 諸葛亮在《誡子書》裡說過:“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名利,是做人的重要智慧之一。 淡泊是一種豁達的處世態度,是一種明悟的思想境界。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淡泊;去留無意,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望天上雲捲雲舒,也是一種淡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同樣是一種淡泊。 淡泊是一種志向,是一種人生追求。人生百態,迥然異同:或濃墨重彩、大起大落、轟轟烈烈;或耕讀田野、清風細雨、夕陽遠山。激情燃燒是人生,散淡恬靜也是人生。淡泊可寄情山水之間,也可寓意花鳥蟲魚動物。同是飄搖細雨,同是明月繁星,有的人能看到,有的人看不到,這是一種心境的不同。淡泊是一種人生體驗,是一種對自然萬物的認同,是一種天人合一之後的物我兩忘。 淡泊還是一種氣度,一種修養。有了淡泊不倨不傲,不阿不妒,不爭不貪。有了淡泊不卑不亢,不拘小節。平平淡淡胸中自有內斂的韻味,含蓄中自有幹天雲氣。淡泊有自己的淡泊方式,只要你自然、灑脫、從容,就是淡泊。它沒有模式,沒有特定環境。不一定要梅妻鶴子,也不一定要煙雨桃源,也未必不可放歌長嘯、壯懷激烈。 淡泊是自然從容,它不是刻意的矯柔造作,不是偽裝的虛情假意。沒有萬卷詩書的薰陶,沒有萬里風塵路後的感悟,模仿的前衛是那麼的蒼白無力,誇張的時髦是那麼的庸俗不堪,飛揚的個性是那麼的一文不值。也許只有歷盡滄桑的成熟才能做到真正的坦然淡泊。 然而,淡泊又不是碌碌無為。大丈夫自然要拿得起,放得下,有所為有所不為,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悽風苦雨後才有彩虹的美麗,飢寒交迫後才有心情的清朗。萬念俱灰那不叫淡泊,淡泊是一種清燈古卷裡與紅袖添香同在的灑脫,這是一種人生境界,從一而終的從容,真真實實的存在。 淡泊人生,並非逃避現實,也非看破紅塵,而是在踏踏實實幹好本職工作基礎上,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清醒,堂堂正正,不搞投機鑽營;多一份灑脫,多一份超然,世事我曾抗爭,成敗不必在我。人生在世,往往不會一帆風順,榮辱得失尋常事,喜怒哀樂自然情。不必為過去的得失而後悔,也不必為現在的失意而煩惱,更不必為未來的難測而憂愁。只有認識到平淡是真的道理,時刻保持心理平衡,才能逐步過渡到淡泊的人生境界。 兩千多年的儒家學說提倡“安於貧而樂於道”,是最早的“淡泊”思想。孔子的高足顏回,人稱顏夫子。其家境貧寒,卻樂於學禮習道,在貧困中修身養性,成天樂哈哈的,沒有一絲憂懼之心。因此,孔子贊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而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不過,這種安貧樂道、苦中求道的做法,會使人產生厭世的情緒。而諸葛亮的“淡泊明志”說,則在儒家思想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不僅僅要求人們做到不圖名、不逐利、不貪享安樂,而且還要有遠大抱負和政治理想,“淡泊”的目的,是培養自己的品性和理想,是為了實現宏大抱負服務的。 春秋時的晏嬰,官至齊國丞相。雖然身居高位卻一直住在一處非常簡陋的老宅子裡,齊景公過意不去,多次要求晏嬰遷住新居,都被他謝絕了。這時,齊景公突然想起一個“調虎離山”之計,他把晏嬰以出使晉國為名調出齊國,然後把晏嬰的鄰居遷走,擴建了新宅。晏嬰回國後,又漂亮又大氣的新居已經落成了。但晏嬰在謝過齊景公後,卻拆了新居,又按鄰居們原來的樣子修復了他們的住房,讓鄰居重新搬回來。景公無奈,只得同意。 晏嬰身居高位,卻如此不貪享受,心繫黎民,其高潔的情操,正是“淡泊明志”的生動體現。 古往今來,“淡泊明志”者層出不窮,不計其數。像魏晉時期的“建安七子”,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的范仲淹,等等。他們不計名利得失,心裡裝著天下和百姓,從而書寫了人生最美的樂章,永遠值得後人景仰。 與淡泊名利相對的則是不盡的“貪慾”。正像那些淡泊明志的人層出不窮一樣,貪婪的人也不少。本來,人有某種慾望是正常的,慾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動力,可是,慾望是無止境的,慾望太強烈,就會發展成“貪婪”,就會造成痛苦和不幸。 因此,適當抑制自己的慾望,保持淡泊、知足的心態,才能體會出無盡的人生樂趣,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一旦過了界,落下的恐怕就不是“樂趣”了。 然而,大道理人人都懂,真正做起來,並不是容易的。在我們身邊,常常看到有些人為了謀到一官半職,請客送禮,煞費苦心地找關係,託門路,機關用盡,而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還有些人為了發財,不是靠自己的智慧去拼搏,而是走左道旁門,違法亂紀,坑人害己,落得鋃鐺入獄的下場;有的人放著自己已擁有的東西不珍惜,而把目光盯向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結果既損害了家庭幸福,也損害了自己的健康。凡此種種,實不值當。名利乃身外之物,過度追求就會得不償失。其實,在我們的生命裡,享受樂趣和幸福的方式很多,值得追求的也不少,為什麼丟了西瓜撿芝麻呢?對我們來說,少點名利觀,多點生活情趣,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人生如花草樹木,枯榮無常,生命如流星般短暫,歲月如刀劍般無情。風霜雨雪天經地義,喜怒哀樂人之常情。自己道路自己走,自己日子自己過,自己的生命還要自己來珍重。每一個生命都不一樣,都是一個奇蹟。每一天也都不同,都是一個開始。生命不能選擇,生命的方式可以選擇。毫無疑義,選擇淡泊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也是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處處面臨著太多的誘惑、太多的慾望、太多的壓力,從而生出太多的煩惱、太多的痛苦。而一個秉持淡泊心態的人,則少了貪慾,多了清廉;少了喧鬧,多了寧靜;少了爭鬥,多了內省;少了驅名逐利,多了清心寡慾……始終保持一種寧靜自然的心態,從而活得輕鬆自在,達到一種美好境界。 諸葛亮在《誡子書》裡說過:“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名利,是做人的重要智慧之一。 淡泊是一種豁達的處世態度,是一種明悟的思想境界。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淡泊;去留無意,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望天上雲捲雲舒,也是一種淡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同樣是一種淡泊。 淡泊是一種志向,是一種人生追求。人生百態,迥然異同:或濃墨重彩、大起大落、轟轟烈烈;或耕讀田野、清風細雨、夕陽遠山。激情燃燒是人生,散淡恬靜也是人生。淡泊可寄情山水之間,也可寓意花鳥蟲魚動物。同是飄搖細雨,同是明月繁星,有的人能看到,有的人看不到,這是一種心境的不同。淡泊是一種人生體驗,是一種對自然萬物的認同,是一種天人合一之後的物我兩忘。 淡泊還是一種氣度,一種修養。有了淡泊不倨不傲,不阿不妒,不爭不貪。有了淡泊不卑不亢,不拘小節。平平淡淡胸中自有內斂的韻味,含蓄中自有幹天雲氣。淡泊有自己的淡泊方式,只要你自然、灑脫、從容,就是淡泊。它沒有模式,沒有特定環境。不一定要梅妻鶴子,也不一定要煙雨桃源,也未必不可放歌長嘯、壯懷激烈。 淡泊是自然從容,它不是刻意的矯柔造作,不是偽裝的虛情假意。沒有萬卷詩書的薰陶,沒有萬里風塵路後的感悟,模仿的前衛是那麼的蒼白無力,誇張的時髦是那麼的庸俗不堪,飛揚的個性是那麼的一文不值。也許只有歷盡滄桑的成熟才能做到真正的坦然淡泊。 然而,淡泊又不是碌碌無為。大丈夫自然要拿得起,放得下,有所為有所不為,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悽風苦雨後才有彩虹的美麗,飢寒交迫後才有心情的清朗。萬念俱灰那不叫淡泊,淡泊是一種清燈古卷裡與紅袖添香同在的灑脫,這是一種人生境界,從一而終的從容,真真實實的存在。 淡泊人生,並非逃避現實,也非看破紅塵,而是在踏踏實實幹好本職工作基礎上,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清醒,堂堂正正,不搞投機鑽營;多一份灑脫,多一份超然,世事我曾抗爭,成敗不必在我。人生在世,往往不會一帆風順,榮辱得失尋常事,喜怒哀樂自然情。不必為過去的得失而後悔,也不必為現在的失意而煩惱,更不必為未來的難測而憂愁。只有認識到平淡是真的道理,時刻保持心理平衡,才能逐步過渡到淡泊的人生境界。 兩千多年的儒家學說提倡“安於貧而樂於道”,是最早的“淡泊”思想。孔子的高足顏回,人稱顏夫子。其家境貧寒,卻樂於學禮習道,在貧困中修身養性,成天樂哈哈的,沒有一絲憂懼之心。因此,孔子贊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而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不過,這種安貧樂道、苦中求道的做法,會使人產生厭世的情緒。而諸葛亮的“淡泊明志”說,則在儒家思想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不僅僅要求人們做到不圖名、不逐利、不貪享安樂,而且還要有遠大抱負和政治理想,“淡泊”的目的,是培養自己的品性和理想,是為了實現宏大抱負服務的。 春秋時的晏嬰,官至齊國丞相。雖然身居高位卻一直住在一處非常簡陋的老宅子裡,齊景公過意不去,多次要求晏嬰遷住新居,都被他謝絕了。這時,齊景公突然想起一個“調虎離山”之計,他把晏嬰以出使晉國為名調出齊國,然後把晏嬰的鄰居遷走,擴建了新宅。晏嬰回國後,又漂亮又大氣的新居已經落成了。但晏嬰在謝過齊景公後,卻拆了新居,又按鄰居們原來的樣子修復了他們的住房,讓鄰居重新搬回來。景公無奈,只得同意。 晏嬰身居高位,卻如此不貪享受,心繫黎民,其高潔的情操,正是“淡泊明志”的生動體現。 古往今來,“淡泊明志”者層出不窮,不計其數。像魏晉時期的“建安七子”,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的范仲淹,等等。他們不計名利得失,心裡裝著天下和百姓,從而書寫了人生最美的樂章,永遠值得後人景仰。 與淡泊名利相對的則是不盡的“貪慾”。正像那些淡泊明志的人層出不窮一樣,貪婪的人也不少。本來,人有某種慾望是正常的,慾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動力,可是,慾望是無止境的,慾望太強烈,就會發展成“貪婪”,就會造成痛苦和不幸。 因此,適當抑制自己的慾望,保持淡泊、知足的心態,才能體會出無盡的人生樂趣,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一旦過了界,落下的恐怕就不是“樂趣”了。 然而,大道理人人都懂,真正做起來,並不是容易的。在我們身邊,常常看到有些人為了謀到一官半職,請客送禮,煞費苦心地找關係,託門路,機關用盡,而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還有些人為了發財,不是靠自己的智慧去拼搏,而是走左道旁門,違法亂紀,坑人害己,落得鋃鐺入獄的下場;有的人放著自己已擁有的東西不珍惜,而把目光盯向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結果既損害了家庭幸福,也損害了自己的健康。凡此種種,實不值當。名利乃身外之物,過度追求就會得不償失。其實,在我們的生命裡,享受樂趣和幸福的方式很多,值得追求的也不少,為什麼丟了西瓜撿芝麻呢?對我們來說,少點名利觀,多點生活情趣,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人生如花草樹木,枯榮無常,生命如流星般短暫,歲月如刀劍般無情。風霜雨雪天經地義,喜怒哀樂人之常情。自己道路自己走,自己日子自己過,自己的生命還要自己來珍重。每一個生命都不一樣,都是一個奇蹟。每一天也都不同,都是一個開始。生命不能選擇,生命的方式可以選擇。毫無疑義,選擇淡泊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