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里蜀江客
-
2 # 好漢子
謝邀:關於您提的問題,簡單說兩句個人觀點,一,相聲是一門特殊藝術,透過一百多年老藝人們的口傳心授,以說,學,逗,唱四門功課為基礎傳承發展而來。受者必有其天賦加勤奮,方可成器。二,掌握基本功的要領,把一個故事的內容鋪平墊穩,前後邏輯思維要清晰,包袱抖的明郎,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三,忽視了本行門派的規拒,無論用什麼"式“都不靈,脫離了相聲老藝人的傳承,用什麼"公式“,換什麼演員去表演,都不會得到喜歡相聲觀眾的認可。
-
3 # 厷安
所謂的公式,其實就是套路,肯定是有逗樂的套路,理不歪不樂就是一個。再一個就是說的溜索。還有許多,我不怎麼喜歡相聲,不去探討了。
-
4 # 一斤包子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答,相聲的主旨是逗樂觀眾,至於用什麼樣的招數不是很重要。
但是所謂的公式相聲所採取的素材笑點著實有點尷尬,這也導致很多人認為這個方式不可取或是認為是有點譁眾取寵。其實我覺得只是素材選的不夠好,如果選的得當依然可以逗樂觀眾。
另外就是博士夫婦,畢竟是業餘愛好,在演繹方式和方法上都有所欠缺。如果是有好的段子再加上更好的表演者,又有誰能保證公式相聲不能夠生存呢?
在相聲的發展歷程中,老一輩的相聲表演者也曾經以搖滾相聲,模特相聲等等來嘗試。那是在相聲落寞的年代,也可以看做是相聲人為了衛道的一種努力和掙扎,但是效果並不理想。
也就是說,公式相聲是有存在空間的。
以前的諸多演繹的失敗也大都因為沒有合適的段子和合適的人。合適的段子應該不難創作出來,但是題材更應該貼近生活和通俗易懂。如果真拿學校那種公式來說事就令人尷尬了。
創新精神值得肯定,但是我說句實在話,段子作者作為高知分子,或許其中的笑點對於他們本身很容易理解。但是知識稍微有點欠缺或是沒有經歷過的人就很難理解或跟不上節奏了。畢竟相聲的創立的初衷也是為了博我們這些市井小民一樂的。
好的相聲並不缺乏觀眾,好的形式也不會被摒棄,但是短時間內要做到讓大眾接受現在看來還是有點難。或許公式相聲的發展也是需要一個時間和過程,作為相聲愛好者也希望相聲永久的繁榮昌盛下去。
另外我說一句,沒有多少表演經驗還是應該先以學習為主,太急於求成可能適得其反。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首先公式相聲的定義就是模糊的,因為即使那個博士本人也沒有具體說清楚,他那個公式如何運用,才能創作相聲。
如果僅就目前網上流傳的幾段所謂公式相聲來說,專業相聲演員去說也不會有好效果,因為這些作品不具有相聲作品的結構,笑料之間也沒有邏輯關係,更不要說什麼鋪平墊穩。當然有個別的包袱,還是可以吸收到相聲作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