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拉 克拉拉(Clara,1819-1896),德國女鋼琴家。生於萊比錫,羅伯特·舒曼之妻。五歲隨父親學鋼琴,1831-1832年隨父首次旅行演出,李斯特等人對其演奏讚歎不已。1840年結婚後,曾與丈夫一起去俄羅斯和義大利旅行演出,後定居柏林,並在法蘭克福高等音樂學院教授鋼琴。
早期以演奏貝多芬的作品聞名,後期以演奏肖邦和舒曼的作品著稱,據傳演奏內在而格調高雅。作有鋼琴協奏曲,特性曲,藝術歌曲,曾編輯《羅伯特·舒曼全集》。 下面是舒曼兩夫妻十三年的家庭生活:夫妻二人定居杜賽爾多夫市並履行著做父母的責任。但青年時代放蕩不羈的生活方式已使舒曼患上梅毒;他同時也患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憂鬱症;在勃拉姆斯造訪五個月後中,舒曼就試圖投入萊茵河自殺。
兩年後,他死於精神病醫院。 然而,事實遠不僅如此。克拉拉直到丈夫去世後才再次見到他。此前舒曼病情好轉時,本可以將他接回家中調養,但她並沒有這樣做。作家貝蒂娜·馮·阿爾尼姆(Bettina von Arnim)前往安德尼希療養院探望時,發現舒曼的狀態良好,不幸的是,有一幫虐待狂的大夫對他“照料有加”。
舒曼被人為的禁錮後,失去了生存的意願,最後慘死於絕食。 熱愛舒曼的大提琴家史蒂芬·依瑟利斯(Steven Isserlis)認為,克拉拉對舒曼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舒曼創作了許多大提琴和鋼琴浪漫曲,深受勃拉姆斯和小提家約瑟夫·約阿西姆(Joseph Joachim)的喜愛,並經常為哪一首是自己的最愛爭得面紅耳赤,”他說,“舒曼去世後,克拉拉以這些浪漫曲質量不高為名,將其悉數銷燬。
” 他還提及 1854 年發生的一樁事。在當時舉辦的一次多人參與人的音樂會中,女高音珍尼·林德(Jenny Lind)頂替克拉拉登臺。克拉拉寫道,去年冬天發生的一切紛爭事故都不及今晚這樣讓她損失慘重,令她如此感到羞愧難當。依瑟利斯說,“正在那個冬天裡,舒曼曾試圖自殺,克拉拉的心裡卻只想著自己的事業。
” 舒曼身患重症後,克拉拉不得不負起支撐家務、撫養子女的重擔。這樣一來,她重操舊業也許是形勢所迫?“許多人都主動提供幫助,”依瑟利斯指出,“克拉拉卻只願接受保羅·門德爾松(Paul Mendelssohn)一個人的資助。如果瞭解克拉拉的成長曆程,就不難理解她這個人的個性特點。
”曾有一天,克拉拉 10 歲的哥哥在父親面前演奏。他彈得亂七八糟,維克怒了,將兒子暴打一頓。克拉拉在一旁面帶微笑地看著,然後走到鋼琴邊,流暢地彈完那首曲子。“她從小就被當作獨奏型鋼琴家進行培養,因此,當自己的職業受制於種種侷限而不能為繼時,她感到非常沮喪。
”依瑟利斯說。 伴奏家格林漢姆·約翰遜(Graham Johnson)持不同觀點,克拉拉的態度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她那樣做主要是為了逃避流言蜚語,而舒曼的精神病正是個令人生畏的話題。她一生熱愛音樂,例行演出對她而言,就像一日三餐和空氣一樣重要。
通常,人們希望女性是優雅的、溫順的,而克拉拉與此毫不沾邊。如果她是個男人,她的所做所為絕不會被人們認為有什麼出格的地方。” 約翰遜已創作了一部音樂劇《母親克拉拉》。該劇著重描寫克拉拉與女兒尤金(Eugenie)的緊張關係。尤金與同性戀女友移居倫敦,直到母親去世後,才回到身邊。
“克拉拉作為生活坎坷的女性的一面要比她作為涉世不深的少婦的一面更吸引人,” 約翰遜說,她曾經不顧兒子的死活,只是為了不耽誤自己的音樂會。” 尤金算是舒曼悲慘家族中最幸運的一位了。勃拉姆斯追求過的朱莉,二十歲便死於肺結核;最小的費利克斯青年時也死於同一種病;費迪蘭德因嗎啡上癮而死;最年長的瑪莉作為母親的助手,度過了鬱鬱寡歡的一生;艾米爾16個月便夭折了;更慘的是,路德維希三十年後也被送入瘋人院;他母親只前去看望過寥寥數次。
2006年舒曼音樂節總監露西·帕爾漢姆(Lucy Parham)這樣為克拉拉申辯:“從常人的觀點來看,如果必須經歷她所遭受的一切,必須面對那樣嚴厲的父親,這個人肯定會受極大的創傷。男性通常對克拉拉持否定態度;當今任何一位女性都會認識到克拉拉生活的艱難,會替她鳴不平。
她很堅強;而且必須堅強。” 鋼琴家皮爾斯·拉里(Piers Lane)對此表示贊同:“她絕對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經歷了那麼生活的坎坷,她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也是一位傑出的鋼琴家。但是,他補充說,“如果不是她激發舒曼創作了《C大調幻想曲》那樣的作品,我才不管她是哪種人。
正是這首作品,彰顯了她對於丈夫的重要意義。” “克拉拉簡直就是女超人,”抒情歌曲伴奏家羅傑·維格羅里斯(Roger Vignoles)說,“有趣的是,舒曼的歌曲集《婦女的愛情與生活》(Frauenliebe und Leben) 有時被人們認為對女性有些不敬,但主人公卻非常勇敢。
那時,克拉拉很自然地陷入英雄崇拜,儘管舒曼身上缺點不少;這並不妨礙她日後變得堅強。”克拉拉是否對舒曼造成了創傷?“有可能。舒曼顯然很敏感,喜怒無常;與克拉拉這樣能幹、強悍的人在一起生活,舒曼逐漸走向自我封閉。” 依瑟利斯目前在創作舒曼音樂會臺詞。
“我很驚呀,這麼多人支援克拉拉,”他說,“當然人們同情她:她有一位嚴厲的父親和不幸的婚姻。但舒曼之所以願意入住精神病院,就是不想傷害妻子,這也許顯示了舒曼對妻子的感受。克拉拉是位深受重創的人,雖然最終贏得了勝利,心想事成。但卻讓他人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克拉拉 克拉拉(Clara,1819-1896),德國女鋼琴家。生於萊比錫,羅伯特·舒曼之妻。五歲隨父親學鋼琴,1831-1832年隨父首次旅行演出,李斯特等人對其演奏讚歎不已。1840年結婚後,曾與丈夫一起去俄羅斯和義大利旅行演出,後定居柏林,並在法蘭克福高等音樂學院教授鋼琴。
早期以演奏貝多芬的作品聞名,後期以演奏肖邦和舒曼的作品著稱,據傳演奏內在而格調高雅。作有鋼琴協奏曲,特性曲,藝術歌曲,曾編輯《羅伯特·舒曼全集》。 下面是舒曼兩夫妻十三年的家庭生活:夫妻二人定居杜賽爾多夫市並履行著做父母的責任。但青年時代放蕩不羈的生活方式已使舒曼患上梅毒;他同時也患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憂鬱症;在勃拉姆斯造訪五個月後中,舒曼就試圖投入萊茵河自殺。
兩年後,他死於精神病醫院。 然而,事實遠不僅如此。克拉拉直到丈夫去世後才再次見到他。此前舒曼病情好轉時,本可以將他接回家中調養,但她並沒有這樣做。作家貝蒂娜·馮·阿爾尼姆(Bettina von Arnim)前往安德尼希療養院探望時,發現舒曼的狀態良好,不幸的是,有一幫虐待狂的大夫對他“照料有加”。
舒曼被人為的禁錮後,失去了生存的意願,最後慘死於絕食。 熱愛舒曼的大提琴家史蒂芬·依瑟利斯(Steven Isserlis)認為,克拉拉對舒曼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舒曼創作了許多大提琴和鋼琴浪漫曲,深受勃拉姆斯和小提家約瑟夫·約阿西姆(Joseph Joachim)的喜愛,並經常為哪一首是自己的最愛爭得面紅耳赤,”他說,“舒曼去世後,克拉拉以這些浪漫曲質量不高為名,將其悉數銷燬。
” 他還提及 1854 年發生的一樁事。在當時舉辦的一次多人參與人的音樂會中,女高音珍尼·林德(Jenny Lind)頂替克拉拉登臺。克拉拉寫道,去年冬天發生的一切紛爭事故都不及今晚這樣讓她損失慘重,令她如此感到羞愧難當。依瑟利斯說,“正在那個冬天裡,舒曼曾試圖自殺,克拉拉的心裡卻只想著自己的事業。
” 舒曼身患重症後,克拉拉不得不負起支撐家務、撫養子女的重擔。這樣一來,她重操舊業也許是形勢所迫?“許多人都主動提供幫助,”依瑟利斯指出,“克拉拉卻只願接受保羅·門德爾松(Paul Mendelssohn)一個人的資助。如果瞭解克拉拉的成長曆程,就不難理解她這個人的個性特點。
”曾有一天,克拉拉 10 歲的哥哥在父親面前演奏。他彈得亂七八糟,維克怒了,將兒子暴打一頓。克拉拉在一旁面帶微笑地看著,然後走到鋼琴邊,流暢地彈完那首曲子。“她從小就被當作獨奏型鋼琴家進行培養,因此,當自己的職業受制於種種侷限而不能為繼時,她感到非常沮喪。
”依瑟利斯說。 伴奏家格林漢姆·約翰遜(Graham Johnson)持不同觀點,克拉拉的態度具有那個年代的特點。她那樣做主要是為了逃避流言蜚語,而舒曼的精神病正是個令人生畏的話題。她一生熱愛音樂,例行演出對她而言,就像一日三餐和空氣一樣重要。
通常,人們希望女性是優雅的、溫順的,而克拉拉與此毫不沾邊。如果她是個男人,她的所做所為絕不會被人們認為有什麼出格的地方。” 約翰遜已創作了一部音樂劇《母親克拉拉》。該劇著重描寫克拉拉與女兒尤金(Eugenie)的緊張關係。尤金與同性戀女友移居倫敦,直到母親去世後,才回到身邊。
“克拉拉作為生活坎坷的女性的一面要比她作為涉世不深的少婦的一面更吸引人,” 約翰遜說,她曾經不顧兒子的死活,只是為了不耽誤自己的音樂會。” 尤金算是舒曼悲慘家族中最幸運的一位了。勃拉姆斯追求過的朱莉,二十歲便死於肺結核;最小的費利克斯青年時也死於同一種病;費迪蘭德因嗎啡上癮而死;最年長的瑪莉作為母親的助手,度過了鬱鬱寡歡的一生;艾米爾16個月便夭折了;更慘的是,路德維希三十年後也被送入瘋人院;他母親只前去看望過寥寥數次。
2006年舒曼音樂節總監露西·帕爾漢姆(Lucy Parham)這樣為克拉拉申辯:“從常人的觀點來看,如果必須經歷她所遭受的一切,必須面對那樣嚴厲的父親,這個人肯定會受極大的創傷。男性通常對克拉拉持否定態度;當今任何一位女性都會認識到克拉拉生活的艱難,會替她鳴不平。
她很堅強;而且必須堅強。” 鋼琴家皮爾斯·拉里(Piers Lane)對此表示贊同:“她絕對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經歷了那麼生活的坎坷,她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也是一位傑出的鋼琴家。但是,他補充說,“如果不是她激發舒曼創作了《C大調幻想曲》那樣的作品,我才不管她是哪種人。
正是這首作品,彰顯了她對於丈夫的重要意義。” “克拉拉簡直就是女超人,”抒情歌曲伴奏家羅傑·維格羅里斯(Roger Vignoles)說,“有趣的是,舒曼的歌曲集《婦女的愛情與生活》(Frauenliebe und Leben) 有時被人們認為對女性有些不敬,但主人公卻非常勇敢。
那時,克拉拉很自然地陷入英雄崇拜,儘管舒曼身上缺點不少;這並不妨礙她日後變得堅強。”克拉拉是否對舒曼造成了創傷?“有可能。舒曼顯然很敏感,喜怒無常;與克拉拉這樣能幹、強悍的人在一起生活,舒曼逐漸走向自我封閉。” 依瑟利斯目前在創作舒曼音樂會臺詞。
“我很驚呀,這麼多人支援克拉拉,”他說,“當然人們同情她:她有一位嚴厲的父親和不幸的婚姻。但舒曼之所以願意入住精神病院,就是不想傷害妻子,這也許顯示了舒曼對妻子的感受。克拉拉是位深受重創的人,雖然最終贏得了勝利,心想事成。但卻讓他人付出了多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