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饞嘴肥貓鏟史官
-
2 # 宋安之
清軍入關時,吳三桂擁兵大概5萬,雖然雙方兵力懸殊,但是由於滿清對於漢人的打壓,吳三桂還有約20萬遼民的跟隨,擁有約七萬的兵源補充,依據寧遠還有山海關之險,吳三桂雖然野戰上打不過清軍,但是據邊城之險抵禦清軍入關還是沒問題的,不然也不會在崇禎朝時屢立戰功鎮守一方。
雖然打不過清軍,但是將清軍拒之關外還是沒問題的,但清軍最後還是入關了,問題已經不是兵力對比了,而是當時局勢對比了,清軍入關時,中國有四方勢力,關外滿清、大順李自成、大西張獻忠,南明小朝廷,吳三桂只是明朝的一方將領,並非當時幾大勢力,北京還被李自成攻陷,北京的明庭都完了,吳三桂陷入包餃子的危險狀態中了,當時已經不是打不打清軍的問題了,而是投降那方的問題了,這才是清軍入關的原因。
根據吳三桂的生平來看,這位三姓家奴只能勉強稱之為梟雄,並非那種雄才大略之人,吳家受明庭大恩,他又鎮守關外,朝廷給他錢給他爵位給他後勤,安心抵禦清軍就好,不需要考慮奪取天下,格局本身就小,突然之間,李自成攻陷北京城,他的後盾明庭崇禎帝以身殉國,他就如無根浮萍,當時又被包餃子,前面是清軍,後面是消滅了明庭的大順李自成,吳三桂只有選擇政治投機其中一方了,這時候吳三桂家人還有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下擄去,吳三桂憤怒之下選擇了放清軍入關,想以清軍壓制李自成,結果一發不可收拾,一片石之戰,李自成敗的一塌糊塗,一蹶不起再也沒有起來,吳三桂也順其自然的成為漢奸。
清軍入關之前,已經不是吳三桂與清軍的兵力對比了,而是涉及到當時天下形勢,吳三桂只能選擇一方投降,最終吳三桂選擇了清軍,這才造就了清軍的順利入關。
補充一下,吳三桂最初擁兵大概3萬,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禎帝以身殉國後,吳三桂以報君父之仇在山海關“傳檄遠近”,號召忠明勢力一同抵抗李自成,召集到其他明軍潰散士兵和唐通的部分降兵共約2萬人,加上他本部人馬大概5萬人,也就是說在清軍入關和一片石之戰前吳三桂的兵力擴大至5萬。
-
3 # 優己
因為吳三桂沒有糧草跟後勤保障,要麼投降清軍要麼投降李自成!可是吳三桂派人到京城探聽虛實,發現李自成自己也沒糧草,不僅沒糧草跟給養,還準備拿下吳三桂,搶吳三桂的糧草跟給養,這才是吳三桂嚇得趕緊投降的主因!
吳三桂在當時擁有騎兵一萬人步兵七萬多,累計大致在八萬多到九萬之間。但是山海關只是一個關隘,只是一個屯兵的城堡,明軍在這裡囤積糧草武器,但不生產糧草。吳三桂能夠鎮守山海關跟清軍對峙的主因就是有整個明帝國在給他供給後勤跟武器。他從來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李自成攻佔北京後,等於掐斷了吳三桂的糧草供應。吳三桂沒有糧草沒法打仗!所以,如果跟清軍對戰的話,清軍直接圍住就行了,吳三桂的部隊就得餓死!
-
4 # 綠林大學畢業
清兵入關時有十幾萬兵力,吳三桂當時大概只有五萬兵馬,可以肯定的說打不過。
1,北京的崇禎上吊自殺了,首都被攻破了,全國亂套了,明朝沒有一個人主持大局。沒有穩定的後方,誰來給吳三桂提供軍需糧草,打仗就是打錢,沒錢怎麼打……另外當兵沒有軍餉,誰肯給你賣命呀
2,那時的大清那是真強,君名臣賢,軍民齊心,三軍效力。當時的八旗還很驍勇善戰,個個從小都是精通騎射。另外八旗的作戰器械都很完善先進,什麼大炮、攻城器械應有盡有。文臣武將能人輩出……
3,首都被攻破了,皇帝上吊自殺了,全國大亂,其實吳三桂和他的軍隊們都很迷茫,他們面臨著為誰而戰?打又打不過,只能選擇投降了……可偏偏關鍵時刻,李自成手下把吳三桂紅顏給日了,還特麼咔嚓把吳三桂全家給咔嚓了。奪妻之恨,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這就有了衝冠一怒為紅顏,最後投靠了滿清。
4,吳三桂本身具有投機心理,民族意識個人立場不夠堅定,天生骨子裡就沒有那種誓死戰死沙場的決心……缺乏男兒的血性,頭可斷,血可流,但是膝蓋絕對不能彎……
歷史就是歷史,我們誰也無法改變,也無法準確的還原當時的情況。只能站在後來人的角度去客觀的看待當時的事件。現在滿族也是我們大中華的一員,56個民族是一家,願大家相信相愛,理性客觀的看待歷史,團結奮發圖強,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回覆列表
這個真的打不過,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清軍十幾萬兵力,其中精銳的騎兵兵力大約在三四萬之間,這就是久經戰陣的那幫老底子。
看起來不很多,但是戰鬥力在當時簡直是橫掃無敵了。
這幫士兵由於利益與愛新覺羅家族緊緊聯絡在一起,忠心耿耿。
這些士兵從小以射獵為生,天上的飛鳥,地上的走獸,對付的都是高速移動靶,射你個人簡直太輕鬆不過。
有的優秀射手能在百步之外,箭射出弧線來,繞過盾牌和護衛,準確命中藏在後面目標的咽喉。
袁崇煥在主持遼東戰局的時候,曾經以當地精兵為基礎,組建過一支萬餘人的騎兵部隊,裝備火銃,戰鬥力也很強,基本上也能與清兵硬扛,但是數量上還落在下風。後來他被剮以後,蒙古投向清朝,馬匹沒有了著落,大規模擴建關寧鐵騎的計劃就擱淺了。
關寧鐵騎也被分割使用,吳三桂只是率領其中一部,約有兩三千人馬。
袁崇煥招收兵馬,是以遼人守遼土的原則,從本地招兵,挑選精幹人員,並分予土地,照料家屬。這些人都與清軍有仇,有利益之爭,打起仗來都是很玩命的。
崇禎被圍,吳三桂回師,除了帶著這些精兵,更多的都是拖家帶口的家屬人員。
崇禎上吊,李自成和吳三桂又翻了臉。吳三桂回奪山海關,面臨的局勢極其尷尬。
無後援,無補充,無餉銀,拖家帶口,數量還遠遠落在下風。
拿什麼來與清軍硬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