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軟萌小兔嘰

    曾姓為傳統漢族姓氏,最初發源於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西北一帶。夏王少康封地給小兒子曲烈作為子爵王國,稱為��子國。後��國被滅,��國太子巫出奔鄰近的魯國,用原國名"��"為姓氏,但除去了邑,表示離開故城,不忘先祖,稱為"曾"。

  • 2 # 金玉滿堂15406

    華人的姓氏淵源流長,據說起源於太古母系氏族社會,伏羲氏就開始"正姓氏,別婚姻",但先秦時代的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姓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為同族集團的名稱,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稱,用於區別子孫之所出。由於人口增殖,遷居異地,身份技能的變化等,可以分裂一些支派,這些支派就是氏。

    氏是貴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稱號,夏、商、週三代以前,男子多稱氏.女子多稱姓,如孔子,於是姓,孔是氏,丘是名,因男子稱氏不稱姓,故叫孔丘,而不叫子丘。

    姓氏主要來自四個方面:

    一是從土地和賜姓而來,天子就是賜姓命氏的人。

    黃帝對他的二十五個兒子創設了十二個姓。陶唐氏之後代封於劉地,其後裔以劉為姓。

    二是以出生地為姓。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故以姬為姓。

    三是以封爵、官職為姓。楚莊王少子,作上官大夫,後代就以上官為氏。

    四是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

    漢丞相田千秋年紀大了,出入乘車,人稱"車丞相"。後人就以車為姓。葛是古姓,本來是琅琊諸縣人,後屯遷居陽都,陽都本來有姓葛的,又搬去姓葛的,故姓葛的人多了,就用諸葛來區別稱呼他們,從此就有了複姓諸葛。

    由於部落的發展,人口的繁衍.分支逐漸繁多,氏名稱也大大增加.一姓可分成許多氏,一氏又繁衍更多的氏,所以姓氏都不是固定的,實際上姓氏合一或基本穩定,還是自漢朝以後的事。

    秦滅六國不久,漢又統一天下,做為維繫周王室的宗法制度重要標誌的姓氏有別制度,也隨著王室的徹底坍塌而消亡。至此.中國的姓氏才合二而一,或言姓,或言氏,或姓氏兼言。實際上皆以男氏代姓了。這就表明,以後的子孫,都是男姓血緣關係的繁衍,正如明代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所說:"自戰國以下之人,以氏為姓,黃帝以來之姓亡矣。

    ""姓氏之稱,自太史公始混而一",姓氏便成為維繫傳統之紐帶,團結宗族之象徵,於是尊祖敬宗便成為幾千年來華人們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是維護祖國統一的保證。如果一個華人,連自己的先租和父母都不敬愛和尊重的話,很難想象他會成為一個愛國主義者。

    至今數百千年,遷徙到異地他鄉華裔外籍人,現在他們還念念不忘他們的祖國、祖籍、祖先,常常來中國尋根拜祭,在他們的族譜上,還記載得清清楚楚,如日本的劉邦後裔原田家族族譜上所載:"高祖皇帝之血統,嚴然存在之事,予實雖欲不感泣,豈可得耶,又想中華之國立,至漢以來;二千百四十餘年,交待十三、四朝,今雖悠久。

    其間兩國務有盛衰,然無不盡懷漢朝之盛時而慕之者,予常馳念於我高祖統政之故國,切切而不能禁地,於是刊本譜,同族其發欲為,其族譜之基,聊報高祖皇帝之餘德也焉。"

    據傳說,姓的最早起源與原始民族的圖騰崇拜有關。氏族部落不但對圖騰奉若神明,禁止食、殺、冒犯,而且把它作為本氏族統一的族號。

    在原始部落中,圖騰、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圖騰的名稱就演變成同一氏族全體成員共有的標記——姓。由圖騰演變為姓的傳說很多。據考證,夜郎國的國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為圖騰,姓竹。又據史書記載,晉國有狐毛、蛇平,漢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國有豹皮公等人。

    透過這些古怪的姓名和駱、虎、蟻、牛、羊、鳥、龍、竹、梧、茶、菊等與動物、植物名稱相同的姓氏,隱約可見圖騰崇拜對姓氏起源的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跡。

    姓的形成除與圖騰關係密切外,還與女性分不開。據考古學資料表明,西周銅器銘文中,可以明確考定的姓不到三十個,但大多數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姬、媧、婢、妊、妃、好、贏等等。

    不僅古姓多與“女”字相關,就連“姓”這個字本身也從女旁,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個特徵性產物。婦女在生產生活中居於支配地位,實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間可以通婚,在這種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神話裡流傳著“聖人無父,感天而生”的許多故事。

    許多古姓都從女旁,可見我們祖先經歷過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跡。

    姓的產生,從史書上看,先秦時期的《國語·晉語》記載“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周語》記載“我姬民出自天黿”。由此說明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緣關係種族的稱號。

    同姓之間不許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規矩,“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同姓不婚,惡不殖也”(《國語·晉劇)。古人很早就懂得近親婚配會產生不良後代的道理,為辨別男女姓的異同從而決定嫁娶與否,在女子稱謂中標明姓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由此可見,姓的作用在古代主要就是“別種類”“別婚姻”。

    在古代氏族發展的過程中,又衍生出“氏”這個稱號。傳說,黃帝治理天下時,已有“胙土命氏”。氏的產生,最大量、最頻繁的時代是周朝。周朝初年,為控制被征服的廣大地區,大規模地分封諸侯。

    而這些諸侯國的後人即以封國名為氏。另外,各諸侯國又以同樣的方式對國內的卿大夫進行分封,大夫的後人又以受封國的名稱為氏。以後,各種形式的氏的來源又不斷出現,並且氏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姓的數量。但是隻有貴族才有氏,貧賤者有名無氏,氏成為貴族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地球會有引力而月球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