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3394312396

    填充牆設定構造柱的規範 1、構造柱的定位詳建築圖。如建築圖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則設定:1)寬度大於2m的洞口的兩側。2)長度超過2。5m的獨立牆體的端部。構造柱斷面為牆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長度範圍內,箍筋間距加密到100。

    構造柱的鋼筋應錨入梁板內上下各一個錨固長度。 2、砌體填充牆端部無結構牆、柱時,應設定構造柱;當牆長超過5m(牆厚不大於120為4m)而無中間橫牆或立柱拉結時,應在牆長中間部位設定混凝土構造柱。 3、砌塊牆與結構柱或混凝土牆交接處,應在柱或混凝土牆內預留拉結鋼筋,每隔500mm或兩皮砌塊間設2根6。

    5拉結鋼筋,伸入牆內長度不應小於牆長的1/5,且不應小於700mm,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不應小於1000mm,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時應通長設定。 4、規範要求,構造柱應上下兩端可靠錨入梁中,正確做法應該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預留構造柱縱筋。這一點在施工中,由於施工單位管理不嚴,且偷懶怕麻煩,普遍很難做到。

    在柱下端梁中預留情況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會預留的。做法是:柱縱筋先伸至梁底,事後在梁底相應位置鑿四個孔,將四根插筋插入,然後用環氧樹脂錨固,最後將上部插筋與下部縱筋搭接連線。 5、(1)構造柱在框架砌體填充牆中的作用和構造要求框架結構砌體填充牆設定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其作用與多層砌體結構中的構造柱一樣,即將較長的填充牆沿長度方向用構造柱分開,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橫樑和構

    造柱構成填充牆的封閉邊框,使填充牆形成幾片帶有封閉邊框的牆體, 這就猶如對牆體加了一個豎向和橫向的“套箍”一樣,對牆體起約束作用。

    即使填充牆開裂,也不致散落解體,仍然可保證其足夠的穩定性。但它與多層砌體房屋中構造柱不同的是,構造柱本身不連續。故這一作用的實現,一方面要求牆與柱應可靠連結,牆與上部梁用斜砌磚牢固擠緊;另一方面要求構造柱與上下樑也應可靠拉結,同時要求構造柱不能對主體框架結構造成不利影響,如阻止上下樑的豎向相對變形,造成上下樑的開裂等 。

    (2)目前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目前,常砌體填充牆中鋼筋混凝土構造柱見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施工順序錯誤,即將構造柱與框架樑一起施工,構造柱鋼筋與梁同時綁紮,柱上下端鋼筋錨人梁內,然後同時澆築混凝土。這樣雖然做到了連結可靠,但卻將構造柱變成了與其相連梁的支點,與結構設計採用的計 算模型不符。

    當上下樑產生相對變形時將對梁造成不利影響,容易造成梁開裂.2)施工順序沒有錯,但頂部與上層梁連線過強即是連線構造不當,構造柱限制了上下樑的相對變形,在構造柱混凝土澆築至頂部時,將頂部混凝土換為細石混凝土,甚至換為膨脹混凝土。這種施工方法的結果與1)相同。

    3)施工順序沒有錯,但頂部與上層梁連線過弱,也屬連線構造不當,柱頂鋼筋未錨於梁中或未與梁底部鋼筋焊接,使得構造柱與上部梁間無拉結,構造柱對填充牆起不到應有的約束作用。

    上述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簡單地認為砌體填充牆中與多層砌體房屋中的構造柱的作用、要求和做 法一樣,或對填充牆中構造柱的作用和要求理解不充分;沒有相應的標準圖也是造成填充牆構造柱施工方法不統一、不規範的原因之一;構造柱不

    是主要受力構件,不需要計算,容易被設計和施工技術人員忽視,是上述問題存在的人為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尼克斯夏天會和比斯利續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