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第五玥璋
-
2 # 厚石
甲午海戰,清朝之敗,不僅僅是敗在武器裝備,更主要的是敗在體制上。
從國家政體上講。甲午海戰之前,中日兩國都進行了革新,但兩者的革新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洋務運動,仍然秉承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國體、政體沒有絲毫改變。這只不過相當於人換了一身衣服,外表看變了,但實質仍然腐朽不堪,虛弱無力。而日本經歷明治維新之後,全國上下煥然一新。一方面,新政府確立國家制度,如設立帝國議會及制定大日本帝國憲法;一方面,又以培植產業及加強軍力(富國強兵)為國策推進,急速地發展成近代國家。因此,甲午海戰其實是一個近代先進國家和一個落後腐朽的封建國家之間的戰爭。
從戰略意志和文化心理上講,中國一直認為日本是彈丸小國,對其輕視。同時,產生於農耕環境中的儒家思想,注重於對內的穩定,不注重對外的擴張。當初,剽悍、勇猛的滿族八旗,已經被儒家同化,早已喪失了銳氣。本應馳騁於遠海的鐵甲鉅艦,卻被滿清變成了看家護院的保鏢。而對於日本來講,因為身處海島,地震、海嘯等惡劣的自然環境,一直威脅著他們的生存。因此,對於征服大陸這一目標,千百年來一直不曾改變,大陸情結貫穿了日本歷史的始終。因此,開戰前,日本意志堅定,甚至被稱為“舉國發動,國運相搏”。因此,甲午海戰,一個是驕傲自大,毫無銳氣。一個是意志堅定,舉國上下,同仇敵愾。
由於,政治、戰略、文化和意志均和日本有較大的差距,僅憑几個人的優秀,一兩件先進武器,是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的。自然,中國戰敗也就毫無懸念了。
-
3 # 青年史學家
甲午海戰中,清朝敗給日本,敗在體制。這句話沒有錯。在當時的甲午海戰中,中國之所以打敗仗,絕對不是因為自身軍事實力的問題。
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
歷史上常常拿中國的洋務運動與日本的明治維新進行比較,既然兩者能夠比較,說明兩者的相同點較多,而差異之處又具有典型性,值得後人剖析。不論是日本的明治維新還是大清的洋務運動都可以歸結為落後國家對先進的工業文明的一次探索。兩者都是在被列強開啟國門的情況之下決心找尋圖強之策,兩者改革的時間均為18世紀60年代的樣子。因此甲午中日海戰又被稱作是對於兩個國家改革成果的一次檢驗。事實上正如大家後來所看到的結局,日本勝利,獲得了大量賠款、豐沃的土地以及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特權,而大清失敗,洋務運動遂不復存在,之所以洋務運動失敗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為能夠觸動封建頑固派的利益,改革僅僅停留於器物層面,因此改革的失敗是早已註定的。
曾經耀武揚威於日本的北洋艦隊
洋務興起之時,阻止了大量的資金從海外軍事強國購買各種型號的戰艦和火器,一度北洋艦隊世界聞名,因其現代化的軍事裝備。曾經北洋艦隊出訪日本,日本政府客客氣氣,在一次處理中日軍隊的糾紛中,日本軍隊明顯吃虧。當然也讓日本開始警覺,奮起趕超,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洋務運動發展遇到瓶頸,再未添置過一兵一艦,而日本海軍奮起直追,總算導致了洋務運動的結局,由此可見體制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
4 # 笑嘗歷史百態
確實敗在體制上,很多人把甲午中日戰爭歸結到慈禧太后修園子上,但是你們想過沒有,修園子的錢跟購買軍艦的錢相比,九牛一毛。
靠買,是不能強國的!最終原因還是出現在了體制上。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北洋軍艦的成立。
在成立初期,北洋軍艦購買了西方先進的軍艦,很多歐洲的軍艦廠都在幫中國建造,在成立之初,北洋軍閥確實是世界第八,亞洲第一。
但是!但是!
回到上一句話“靠買,是不能強國的”。隨著技術的發展,中國的體制本身就缺乏創新跟迭代,北洋初期大力購買的軍艦迅速的被迭代,由於經費的限制,無法購買新式的軍艦,迅速又被日本給超越了。
大清內部體制出現了問題,無論是從經費的提供還是自我技術的創新都跟不上世界的發展,淘汰便成為了必然。
甲午中日戰爭,不僅僅是海戰,還有陸戰!雖然北洋軍艦被日本超越,但是真正作戰的時候也還是有來有往,戰爭中,我們4艘軍艦被擊沉,敵軍同樣4艘軍艦被重傷,後期海軍也是自己坐困威海衛,等待“不可能到來的支援”,最後威海衛被攻克,無奈跟艦炮跟岸炮對轟,不得已才自沉的。
但是陸軍作戰卻大為不同,可以用“一擊即潰”來形容清日的戰爭,基本上十幾個清軍才能換一個日本兵,陸軍差距太過於明顯。
無論是造成軍艦的無法更新迭代也好,陸軍的一擊即潰也好,歸根結底還是在於當時清政府的體制制度,缺乏創新,內部腐朽等等。
回覆列表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體制和中央集權對皇帝負責的皇權體制在某個發展階段是進步的,我們要怪就怪英國工業革命造成大工業生產能力摧毀了弱不禁風的小農經濟,而這種落後的經濟體制也不是清朝造成的,但至少清朝統治者還在墨守成規,沒有與時俱進。日本就是發現了西方與東方資本主義制度和封建社會制度的巨大落差,使日本快速學習西方成為亞洲唯一的資本主義國家,工商業帶來的利潤讓日本沒有富強本國的經濟,卻選擇了軍工,建成一個與清伯仲難分的海軍。然而資本主義工業的雛形就能維護艦艇的需要,而大清艦隊卻大都需要花錢的,因為本國工業實在太落後了。日本當時有純資本家嗎?說有也是官僚資本家,既然資本家多出這麼一個字首,也就顯得不倫不類,說明日本還不是真正的資本主義國家,但開始有工業基礎了。反觀清朝,還是原地踏步,就是出現了洋務運動,也是人家洋人的東西,從根本上不但不能自己生產,配套設施也不能自己滿足。一句話:不是政治體制的原因,而是經濟體制的差異,換句話說,就是一個蹩腳的工業國家來PK一個發達的農業國家也是綽綽有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