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穆斯林紅色哦

    卡巴迪源於印度,是一種徒手運動,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青年男子的民間體育運動專案。在平坦的場地上進行,不需任何器械。場地上有長8——10米(成年男子10米,其餘8米)的中線,中線兩端各坐一人或堆以衣服為標誌。這項運動需要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協調性和快速反射能力。卡巴迪因它在亞洲的廣泛開展和簡單的比賽形式而被稱為“群眾運動”。運動進行中不需要任何的精密裝置。卡巴迪發源於南亞,2支球隊之間競爭,每支隊10——12名球員(7名場上運動員,5名替補隊員)。比賽包括上下半場,成年男子、青年男子每個半場20分鐘,女子,青年女子,少年男女上下半場各15分鐘。2個隊完成半場比賽,中間休息5分鐘,雙方交換場地。比賽時,運動員需要在一個呼吸過程裡面連續高喊“卡巴迪-卡巴迪”,透過攻入對方場地界線,儘可能多地接觸對方防守隊員而不被逮住並且平安返回己方半場才能得分。同時,被進攻隊員碰觸過的防守隊員要被“逐出”,直到己方得分,才能夠按照順序依次復活繼續比賽。如果進攻隊員雖然進入對方半場,但是沒有透過“界線”,這種情況視作“無效進攻”,除非防守隊員有被逐出的。這項運動對於運動員個人而言,需要其有較強的敏捷性,相當的肺活量,很好的肌肉協調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同時,需要團隊成員間充分的配合,默契程度越高,防守成功率越高,並且戰略戰術會得到更好的應用。比賽攻防雙方和場地處於瞬息萬變之中,具有較強的觀賞性。比賽規則: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需要長時間的憋氣進行追逐。在比賽中,進攻一方須連續不斷大聲呼喊“卡巴迪”。男子場地的面積為13m×10m,女子和青年男子12m×8m,少年11m×8m,全場以中線為界,分為兩個半場,每個半場,畫有一條“攔截線(界線)、得分線”。在底線2米以外處設一等待區。每隊隊員10-12人,7人上場,其餘5人坐在替補區座位上。比賽分為上下半場,各20分鐘,中場休息5分鐘。比賽時,雙方站在己方半場,進攻方派一名運動員,連續不斷大聲呼喊“卡巴迪-卡巴迪”進入對方半場,觸及對方,返回得分,被對方抓住,對方得分。兩個隊伍交替進攻和防守。得分高的一方獲勝。在比賽中,得分的主要方式就是進攻隊員儘可能的入侵對方的場地,觸及對方而不被捕捉。進入對方半場的叫做“進攻者”,另一方防守叫做“防守者”。進攻者一起步,就必須“卡巴迪”,稍有停頓或含糊,即被罰出場。進攻者進入對方場地,但未越過攔截線時,返回,罰出。過攔截線後,可以返回,叫“無效進攻”。進攻者可用手、腳等身體的任何部位觸及防守者,觸到幾個人,返回就的幾分,被觸及的人出場。反之,進攻者在追逐時喊不出聲或被防守者逮住,則被罰出場,對方得分,得幾分可以復活幾個場外的隊員。如進攻者未觸及任何防守者。比賽由雙方輪流派出進攻者。這項運動需要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協調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卡巴迪是1990年北京亞運會成為正式比賽專案的。這項運動已經發展到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南韓、中國等國家。在15屆亞運會上,卡巴迪比賽將按照亞洲業餘卡巴迪協會的比賽規則來進行。如果比賽少於7個隊伍參加的話,比賽將 會採用單迴圈賽制,如果比賽超過8支參賽隊的話,將分組迴圈賽。前兩名的隊伍與另外一個小組前兩名的隊伍進行交叉半決賽從而產生冠軍。獲勝的隊伍將獲得2分,平1分。而如果在半決賽或者決賽中出現平局,將馬上進行五分鐘的加時賽。參賽隊應該最多12名隊員,最少10名隊員組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吃生巴豆會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