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嶗山隱士3

    你統計一下在美的留學生有多少是北大清華的,實事會給你一個正確的答案。現在你沒見中國的生育率下降,都看明白了,養了也是白養,都是給人家做嫁衣,老了還得靠自己,上養老院去吧!

  • 2 # 東山下

    清華成立的出發點就是為美國培養懂美國和懂中國的人才,當年庚子賠款後,美國總統退還一部分錢,建立留美預備學校,也就是清華大學的由來。

    培養的人才為誰所用?這才是關鍵。可以為中國用,比如說早期的時候留美學子很多都回國做貢獻,比如說修建鐵路的詹天佑,還有一大批人才都在為國家效力。也可以為美國所用,改革開放以來,北大清華學生外出留學回來不到兩成,大部分都留在美國了。

    不同角度的觀察會有不同角度的論點,如果光從國家角度出發看,北大,清華人才都流到美國去做貢獻了,那對中國的好處不大,中國的利益受到一定損害的,光光教育的投入都得不償失。

    如果從人類的角度去看,那也可以這麼理解,這些去美國的人才為美國貢獻的同時,也為人類社會做出了貢獻,他們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在異國他鄉工作,努力奉獻為人類的發展推進,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問題的核心是為什麼中國留不住北大清華的人才?我們不要給北大清華的學生帶上道德的高帽,他們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是因為學成無法歸來,因為國內沒有條件讓他進行科研,有的人是因為在美國生活確實比較愜意,收入高,可以滿足自己的慾望,也可以達到自己的目標。

    他們中有不少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也有不少人迫於現實無法歸國。這兩種情況都要求我們深刻的反思高等教育,對於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錢利群先生提出非常精闢的觀點,主要是在教育上培養愛國主義的精神,培養貢獻社會的精神,而不是自私自利。對於因為國內科研體制結構產生的阻礙問題,我們要花大力量去整改,首先是科研評價的問題,科研不是浮躁的,必須甘坐冷板凳,科研不止看論文,也要為研究成果負責,科研不止只看見當下,也要為未來的基礎理論研究打下基礎。

    首先,停止用論文來評價和安排科學人員的職稱評定,在基礎研究方面,搞基礎研究的人可能十年都沒辦法寫成一篇論文,那你叫人家怎麼寫論文啊?沒有論文,那隻能去抄啊,抄,還有什麼創新呢?

    其次,在應用科技的研究方面,切實的引導廣大科研機構跟當下最需要的科技相連線,在經費在專案給支援,以科研成果的轉化作為評價人價值的依據

    綜上所述,評價科研人才應分為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兩條線,基礎研究看未來應用研究看當下。至於怎樣減少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個範圍已經超過本人能力了。參考如下,學生到社群參加公益的是標準,學生的正能量展現情況等等,不一而足。

  • 3 # 放浪形骸為所欲為

    人才的定義,應該是又紅又專、熱愛祖國。生於中國、長於中國、受益於中國,反而去美國的、為美國服務的,不是人才。與哪個地方畢業的,無關。本次疫情,這類背離祖國的東西,慘遭兩國拋棄、嫌棄、懷疑。其境遇,值得他們反思,也值得觀眾深思:沒有忠誠,那點“才幹”是個屌。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沒有祖國的科學家,永遠是流浪者,永遠寄人籬下、永遠是商品……永遠不可能是具有人格意義上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旬老太公園旅遊不小心摔傷,讓導遊賠償25萬元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