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茲:這個  晨:清早  源自【名稱】《學劉公幹體五首》 【年代】南朝宋 【作者】鮑照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學劉公幹體詩五首:  【其一】 欲宦乏王事,結主遠恩私。 為身不為名,散書徒滿帷。 連冰上冬月,披雪拾園葵。 聖靈燭區外,小臣良見遺。 【其二】 曀曀寒野霧,蒼蒼陰山柏。 樹逈霧縈集,山寒野風急。 歲物盡淪傷,孤貞為誰立。 賴樹自能貞,不計跡幽澀。  【其三】 胡風吹朔雪,千里度龍山。 集君瑤臺上,飛舞兩楹前。 茲晨自為美,當避豔陽天。 豔陽桃李節,皎潔不成妍。  【其四】 荷生淥泉中,碧葉齊如規。 迴風蕩流霧,珠水逐條垂。 彪炳此金塘,藻耀君王池。 不愁世賞絕,但畏盛明移。  【其五】 白日正中時,天下共明光。 北園有細草,當晝正含霜。 乖榮頓如此,何用獨芬芳。 抽琴為爾歌,絃斷不成章。  作品選析  自建安以來,詩壇出現了一種摹擬前人詩體的風氣。這種風氣蓋始於文人作家摹仿樂府舊題,後來便擴充套件為摹仿前代作家的創作。不過六朝人雖說摹仿,究竟還儲存和體現了摹仿者本人的風格特徵。這跟明代擬古主義者亦步亦趨、生吞活剝的做法還是有區別的。 劉公幹即“建安七子”之一的劉楨。他寫詩曾與曹植齊名,成就高於儕輩,可惜作品傳世太少,其中以《贈從弟三首》最為有名。而鮑照集中今所存的《學劉公幹體五首》,除第二首有可能摹仿劉楨《贈從弟三首》中“亭亭山上松”一首外,其它各詩很難確指為摹仿劉詩某首。近人黃節認為這第三首是摹仿劉楨《贈從弟》中“鳳凰集南嶽”一首的,繹玩詩旨,其說恐亦未必可靠。只好闕疑。但劉楨詩今雖僅存十五首,卻能見出作者的個性。他確是一個有骨氣的人,外具清高之風,內稟堅貞之節。因此他的詩很能代表建安時代知識分子凜然有風骨的一面。鮑照的這五首《學劉公幹體》,確實也體現了劉楨的人和詩所具有的這一特點。這已經足夠說明問題的了。 第三首詩(“胡風吹朔雪”)通首用比體,即以北國皎潔的冬雪自喻。全詩八句,四句為一節,而一節中的每兩句各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從結構看,簡括而謹嚴,沒有枝蔓,沒有鋪排,十分凝鍊。詩意也極醒豁,一望可知,毫無隱曲;然而層次井然,轉折分明。雖屬摹仿前人,在鮑照詩集中卻是精心刻意之作。 開頭兩句寫遠在北方的雪被胡地寒風吹越龍山(即逴龍山,古代傳說中北方的一座冰山),落到帝都所在。三四兩句寫雪的形象美觀動人,“集君瑤臺上”寫靜止的雪,“飛舞兩楹前”寫動盪的雪,筆意雖平淡樸實,卻把雪的丰姿寫得十分具體。“君”即國君,“瑤臺”字面用屈原《離騷》“望瑤臺之偃蹇兮”,指巍峨而潔白的宮殿。試想,皚皚的白雪靜靜地落積在高臺之上,自然很壯觀。《文選》李善注引鄭玄《禮記》注云:“兩楹之間,人君聽治正坐之處。”可見“兩楹前”即皇帝的正殿之前。雪花在殿前空中飄動飛舞,景象也很美。這兩句雖說是景語,實涵“比”的成分。說詳下。  夫用雪自喻,較易理解。其潔白晶瑩,正象徵人品的高尚純潔。北國多雪,本屬自然現象;但作者為什麼要寫它從陰寒幽僻的朔漠吹到帝王的殿堂之上呢?這就隱寓著作者本人的身世之感。鮑照出身於微賤的寒門,想在朝廷上佔一席之地是很不容易的;正如雪雖皎潔卻來自遙遠的荒漠,不可能輕易進入帝王所居之地。所以作者於此詩的第三、四句,特意把下雪的場面安排在以帝王宮殿為背景的地方,這實際上寄託了鮑照希望躋身朝廷、與豪門權貴分享政權的理想,當然其中也不無追名逐勢往上爬的庸俗成分。但讀者從詩人以雪自喻這一點來體會,至少會感到鮑照雖“心存魏闕”,卻還沒有低聲下氣到對權貴豪門摧眉折腰的地步。  然而這第一節只是表達了作者的主觀願望。下面四句突然一個轉折,跌入了另一境界。即春日一旦來臨,在豔陽天氣裡,只允許桃李爭妍鬥勝;而這時的雪,縱使高潔得一無塵滓,也沒有容身之地了。此詩好就好在:“豔陽天”和“桃李妍”,原是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一般人心目中,它應該屬於值得肯定的良辰美景的範疇;然而作者卻把它當作高潔無滓的白雪的對立面。於是這明媚春光。桃李繽紛的場景一下子便成為名利場中趨炎附勢的象徵,使讀者在強烈的對比下竟對絢麗妍美的“豔陽天”產生了庸俗塵下之感。這就是詩人不同凡響的大手筆了。正由於這樣的寫法,才更加顯出豪門權貴的炙手可熱,也自然體會到寒士階層命運的可悲和身世的淒涼。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鮑照之學劉楨,乃是形神兼備地學,學得有血肉、有筋骨。詩中所體現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仍是劉宋時代的鮑照而非建安時代的劉楨。這種摹仿與學習,實際上是由繼承而求得發展,而不是照葫蘆畫瓢的每況愈下。悟徹此理,始可與言詩也已。  作者簡介  鮑照 : (約414~466)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一說上黨(今屬山西)。他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一帶度過的。26歲時曾謁見臨川王劉義慶,毛遂自薦,初不得重視,後終得賞識,獲封臨川國侍郎,後來也做過太學博士、中書舍人之類的官。後因宮廷內部鬥爭,死於亂兵之中。鮑照一生沉淪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詩文,在生前就頗負盛名。詩、賦、駢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則是詩歌,其中樂府詩所佔的比重很大,且多名篇。還擅長寫七言歌行,能吸收民歌的精華。感情豐沛,形象鮮明,並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唐代的李白、高適、岑參等人的創作有一定的影響。他與謝靈運、顏延之合稱“元嘉三大家”。有《鮑氏集》、《鮑參軍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散文最大的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