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就開始出現廣義五律,武週年代沈佺期、宋之問定型狹義七律,其成熟於中晚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七言句,簡稱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首聯),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尾聯)。每首的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習慣是對仗句。排律除首尾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仗。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律詩通常押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廣義律詩允許失粘,狹義律詩不允許失粘。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廣義律詩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許拗格存在,允許三仄尾。
如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就是典型代表。
律詩的形式:
律詩的格律非常嚴謹,在句數,字數,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規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規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聲韻,而且一韻到底,中間不得換韻。五律以首句不入韻為正例,入韻為變例;七律以首句入韻為正例,不入韻為變例。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規定:講究粘和對。
4,每首中對仗聯可以多到三聯、也可以少到一聯,這是律詩的重要特點。
2、絕句的特點:
1.律絕
律絕跟律詩一樣,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押韻。
絕句按字數分:五言絕句及七言絕句。
五絕
(1)平起式 兩字壓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式 兩字壓韻
(3)平起式 三字壓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4)仄起式 三字壓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七絕
(1)仄起式 兩字壓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兩字壓韻
(3)仄起式 三字壓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4)平起式 三字壓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絕中
除了“平平仄仄平”沒有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
其他句式都是第一字可平可仄。
七絕中
除了“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只有第一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其他句式都是第一第三字可平可仄。
注:句末是平的字要押韻。
跟律詩一樣,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
律絕必須依照韻書的韻部押韻。晚唐以後,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律絕可以用特定的格式。
律絕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聲,則第三字必須是平聲;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個用了仄聲,則第五字必須是平聲。
如果用對仗,往往用在首聯。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是在首聯用對仗的,
但是,尾聯用對仗,也不是少見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聯用對仗的。
首尾兩聯都用對仗,也就是全篇用對仗,也不是少見的。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是全篇用對仗的。
2.古絕
古絕既然是和律絕對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詩格律束縛的。它是古體詩的一種。凡合於下面的兩種情況之一的,應該認為古絕:
⑴用仄韻(但這有爭議,有很多學者詩人認為律絕的標準是粘對律句,與韻的平仄無關);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時還不粘、不對。當然有些古絕是兩種情況都具備的。
如果不用律句,只能算是古絕。五言古絕比較常見,七言古絕比較少見。
古絕和律絕的界限並不十分清楚的,因為在律詩興起以後,即使寫古絕,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響。
①依平仄型別來看,七言平起式等於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於五言平起式。
五言平起式相當少見,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少些。
②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罕見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罕見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這一點也與律詩相同。
律詩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就開始出現廣義五律,武週年代沈佺期、宋之問定型狹義七律,其成熟於中晚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七言句,簡稱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首聯),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尾聯)。每首的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習慣是對仗句。排律除首尾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仗。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律詩通常押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廣義律詩允許失粘,狹義律詩不允許失粘。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廣義律詩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許拗格存在,允許三仄尾。
如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就是典型代表。
律詩的形式:
律詩的格律非常嚴謹,在句數,字數,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規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規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聲韻,而且一韻到底,中間不得換韻。五律以首句不入韻為正例,入韻為變例;七律以首句入韻為正例,不入韻為變例。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規定:講究粘和對。
4,每首中對仗聯可以多到三聯、也可以少到一聯,這是律詩的重要特點。
2、絕句的特點:
1.律絕
律絕跟律詩一樣,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押韻。
絕句按字數分:五言絕句及七言絕句。
五絕
(1)平起式 兩字壓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式 兩字壓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式 三字壓韻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式 三字壓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絕
(1)仄起式 兩字壓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兩字壓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式 三字壓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式 三字壓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絕中
除了“平平仄仄平”沒有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
其他句式都是第一字可平可仄。
七絕中
除了“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只有第一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其他句式都是第一第三字可平可仄。
注:句末是平的字要押韻。
跟律詩一樣,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
律絕必須依照韻書的韻部押韻。晚唐以後,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律絕可以用特定的格式。
律絕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聲,則第三字必須是平聲;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個用了仄聲,則第五字必須是平聲。
如果用對仗,往往用在首聯。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是在首聯用對仗的,
但是,尾聯用對仗,也不是少見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聯用對仗的。
首尾兩聯都用對仗,也就是全篇用對仗,也不是少見的。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是全篇用對仗的。
2.古絕
古絕既然是和律絕對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詩格律束縛的。它是古體詩的一種。凡合於下面的兩種情況之一的,應該認為古絕:
⑴用仄韻(但這有爭議,有很多學者詩人認為律絕的標準是粘對律句,與韻的平仄無關);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時還不粘、不對。當然有些古絕是兩種情況都具備的。
如果不用律句,只能算是古絕。五言古絕比較常見,七言古絕比較少見。
古絕和律絕的界限並不十分清楚的,因為在律詩興起以後,即使寫古絕,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響。
①依平仄型別來看,七言平起式等於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於五言平起式。
五言平起式相當少見,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少些。
②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罕見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罕見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這一點也與律詩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