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oHuang188

    三教寺三教寺距石柱縣縣城7公里,地處三河鄉的回龍山上,那裡森林密佈,遮天蔽日,風景宜人。三教寺是集儒、佛、道三教於一體的寺廟,也因此得名。它也是唯一一座經皇帝御批和尚可以婚配的寺廟。簡介三教寺石柱縣三教寺距縣城7公里,地處三河鄉的回龍山上,那裡森林密佈,遮天蔽日,風景宜人。三教寺初修建於明朝弘治八年,即1495年,距現在已經500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由石柱宣撫使馬澄之妻陳氏所建。明朝祟禎年間,秦良玉當時執掌石柱土司大權,原秦良玉平播部將永貞和尚(法名永真智光)從盤龍寺(銀杏堂)回到這裡訓練了一支能征善戰的八百羅漢兵,因為需要而增修了三教寺,其遺址和部分寺廟一直儲存至今。三教寺依山傍水、自下而上建有山門、藏經樓、玉皇殿、三清殿和大雄寶殿,寺廟高大雄狀,佔地3000m2。是當時全國惟一經皇帝(即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批准和尚可以結婚生子的寺廟。現完整儲存有三清殿及左右廂房。珍藏有破山禪師手跡。除了有三教寺之外,邊上還有秦良玉陵園、土家族文化碑林、龍眺臺、臥龍眼、懸棺群等景觀。現為石柱縣市級保護單位。名稱由來三教寺為什麼取名"三教寺"?按《宗教詞典》說,"三教",也稱"三時教",指的是有教、空教、中道教三教。但民間還有另外一種傳說。據說,秦良玉原籍為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人,後嫁與石柱(今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宣撫使馬千乘為妻。因開礦之事,得罪了權貴,馬千乘被害死於獄中,在此期間,秦良玉四處逃難,到處遷徙。一天,秦良玉,帶著一個風水先生,來到烏江岸上,想找個好地方住家。風水先生反覆斟酌後,就看中了烏江龔灘這個地方。風水先生邊看龍脈邊說:"龔灘古鎮,前有高山大川,後有馬鞍鐵城,左右有青羊關和鳳凰山為屏障,是一個將來要出"公侯"的寶地"。風水先生這一番話,當時被一個放牛娃兒聽見了。這個放牛娃其實並非一般的牧童,而是牛郎仙童。他認為風水先生的說法不夠準確,因此,就鄭重其事地要改正風水先生的說法。他一本正經地衝著風水先生說:"你講這裡將來要出公侯,我說要出母侯。"說罷,這個放牛娃就不見了。風水先生靈機一動,連忙哈哈大笑,對秦良玉說:"夫人如定居此地,不久必將大富大貴,前途無量。"秦良玉也覺得龔灘這個地方的確不錯,於是就決定在此居住下來。住了不久,果然奉旨繼承夫職。她就回到石柱,當了石柱的宣撫使。三教寺由於秦良玉自幼習文練武,有膽有識,她當了宣撫使之後,聰明才智得到了更好地發揮。 明末年間,後金國屢次派兵對明王朝進行攻擊。明熹宗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朝廷在束手無策的情況下,下詔天下"勤王",抗擊金兵,保衛京都。秦良玉帶起白桿兵,日夜兼程,北上抗金,首戰告捷,被皇上誥封夫人,授都督僉事領總兵銜。明崇禎三年(公元1636年),華北永平(今唐山市)等四城失守,崇禎詔天下"勤王",秦良玉又率精兵北上,很快收復了四城。崇禎平臺召見,並賜彩帛、羊酒和詠詩,以示慰勞。崇禎在詩中誇她說:"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裡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崇禎皇帝在平臺召見秦良玉之後,接著又召見了秦良玉帶去勤王的五百四川僧兵,因為這五百僧兵,武藝高強,是秦良玉的主力隊伍,為收復華北四城,立下了汗馬功勞。朝廷準備論功行賞。賞錢賞帛,這些僧兵都婉言謝絕。準備賜官,大家也眾口一辭,不想當官。皇帝問這些僧兵,究竟想要什麼?其中一位代表,說出了大家的心裡話:"啟稟皇上,我等對於官爵祿利,視之如水。但求皇上恩准,和尚可以娶妻為室,可以開戒吃暈,這就足之夠矣。"崇禎皇帝為了褒獎這些保衛大明江山的有功之人,未多猶豫,便點頭允諾。此時,眾位僧兵,連忙叩首,齊呼:"謝主龍恩!"勤王有功的僧兵回到石柱、酉陽等地之後,仍然削髮為僧。照常當和尚。據說,他們與別的和尚不同的是,可以娶妻,可以吃肉。他們既信奉佛教,也信奉道教,同時對於儒家的學說,也非常尊崇。因此,他們所在的寺廟,就稱為三教寺。在川東南的三教寺,最有名的有兩處,一處是在石柱,規模較大,秦良玉的陵園就坐落在那裡。另一處就在秦良玉當年曾經居住過的烏江右岸的龔灘。這兩處的三教寺,都是旅遊勝地。隨著改革開放,如今遊人,大有與日俱增之勢。現在有些人,在龔灘三教寺遺址參觀時,還有些老年人要講起當年風水先生和仙童預料,在烏江邊到底要出"公侯"還是要出"母侯"的故事。秦良玉勤王回鄉後,被朝廷封為"忠貞侯",看來當年的風水先生,還是要比仙童差一著。

  • 2 # 世照網傳媒黃河

    據說最早的三教寺出現在南北朝時期北周的山西婁煩。婁煩屬於今天的太原,是太原的一個縣。婁煩原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或部落名稱,後來演變成地域概念。就像渠縣的賨人與賨人谷一樣。由於是一個少數民族,一開始受正統宗教文化影響較少,因此三教寺應運而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車載充氣泵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