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南京柳麻子,面色黃黑,滿臉長著瘡疤、小疙瘩,行動隨隨便便,身體象木偶一樣呆板。他善於說書,一天說書一回,定價一兩銀子。請他的人在十天前送去請貼、定金,約好時間,他經常不得空。南京同時有兩個走紅的人,就是王月生、柳麻子。 南京柳麻子,黧黑,滿面疤槃,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說書。一日說書一回,定價一兩。十日前先送書帕下定,常不得空。南京一時有兩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 我聽他說景陽岡武松打虎,與《水滸》的描述大不相同。他描寫刻畫,細緻入微,但又直截了當、乾淨利落,並不嘮嘮叨叨。他的吆喝聲有如巨鍾,說到關鍵地方,大呼叫喊,聲音震得房屋象要崩塌一樣。他說武松到酒店買酒,店內沒有人,武松猛然一吼,店中空缸空壇都嗡嗡作響,在一般人不經意的情節細微的地方著力渲染,細緻到這個地步。主人一定要不聲不響地靜靜坐著,集中注意力聽他說,他才開口;稍微看到奴僕附著耳朵小聲講話,聽的人打哈欠伸懶腰、有疲倦的樣子,他就不再說下去,所以要他說書不能勉強。每到半夜,抹乾淨桌子,剪好燈芯,靜靜地用白色杯子送茶給他,他就慢慢地說起來,聲音或快或慢,或輕或重,或斷或續,或高或低,說得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把世上其他說書人的耳朵摘下來,使他們仔細聽柳敬亭說書,恐怕都會驚歎得咬舌死去呢! 餘聽其說《景陽岡武松打虎》白文,與本傳大異。其描寫刻畫,微入毫髮,然又找截乾淨,並不嘮叨。勃夬聲如巨鍾,說至筋節處,叱吒叫喊,洶洶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內無人,謈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甕甕有聲。閒中著色,細微至此。主人必屏息靜坐,傾耳聽之,彼方掉舌。稍見下人呫嗶耳語,聽者欠伸有倦色,輒不言,故不得強。每至丙夜,拭桌剪燈,素瓷靜遞,款款言之,其疾徐輕重,吞吐抑揚,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說書之耳而使之諦聽,不怕其不齚舌死也。 柳麻子相貌十分醜陋,但是他口齒靈利,眼神流動,衣服雅靜,簡直與王月生一樣地美好,所以他們的聲價正好相等。 欣賞: 《柳敬亭說書》全文可分為五個段落,首言柳麻子的外形長相,續言柳麻子說書的行情,接著舉例項說明柳麻子說書的景況,再以其他說書人的羞愧說明柳麻子之好,最後則是總結他有好行情的原因. 第一段 介紹柳麻子的外貌,從「南京柳麻子」到「土木形骸」.古代稱呼他人時,習慣將他人的省籍或是郡望放在姓名前,柳麻子為江蘇泰州人,南京在江蘇西南部,泰州則在江蘇中部,此處的南京應是指柳麻子生活所居的地方,即柳麻子在南京一帶說書,而非他的省籍.接著介紹他的外貌,從面板的顏色,到臉部面板凹凸小瘤,將整個人集中焦點到他的臉部.接著又將注意力轉到柳麻子的性格以及行為表現,描述他性格率真不做作,表現在行為上予人一種放蕩不羈的感覺.從外表寫到臉部,再放大敘寫他整個人的外顯行為表現,文字精簡,筆力分明,寫得很有層次. 第二段 從「善說書」到「王月生,柳麻子是也.」主要介紹柳麻子的才能,並從時空兩個向度說明柳麻子的行情.本文篇名為〈柳敬亭說書〉,可知柳敬亭(柳麻子)的才能即是說得一口好書,一天的價錢定為一兩,「十日前先送書帕下定,常不得空」,這是從時間方面來談,說明了柳麻子的炙手可熱;又說到「南京一時有兩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南京是當時長江流域繁榮的文化城市,說書人必定不少,這裡從空間方面點出柳麻子是說書界的佼佼者,再度突顯了柳麻子的獨特之處. 第三段 從「餘聽其說『景陽岡武松打虎』白文」到「入筋入骨」.主要說明柳麻子說書時的景況,此段又可分為兩部分:前段舉說「武松打虎」白文的例項,後段則是描述他說書的習慣以及語調的轉換.作者透過柳麻子說書的片段,描寫他說書時對人物動作的細緻刻劃,「找截乾淨,並不嘮叨」說明了恰到好處的拿揑工夫.「哱力 夬聲如巨鍾」和「叱咜叫喊,洶洶崩屋」兩句,將剛脆的聲音,叫喊的氣勢作出生動的譬喻.柳麻子說武松故事,就把武松本人的精神樣貌清晰的呈現.作者為了加深對柳麻子說書的陳述,特地舉了武松到店裡買酒一段為例,武松大吼一聲導致店內酒缸,牆壁震動作響,展現武松的氣魄,這般文字雖寥寥數語,卻將柳麻子說書時模擬武松威武的形態,表露無遺;非柳麻子不能盡情刻劃武松沽酒時的神情,不是作者不能盡情刻劃柳麻子說書時的神態,從這一段文字,讀者彷佛真在聽柳麻子說書,好像真見到武松在面前喝酒,柳麻子之口,張岱之筆,均稱神妙. 第三段後半部則是從柳麻子說書的習慣講起.柳麻子只要發現有人交頭接耳,或是伸懶腰出現疲倦的樣子,就停止說書,這看出了柳麻子對說書藝術的某種堅持.即使說書說到半夜,配合有氣氛的油燈,白色淡雅的瓷杯,表現了柳麻子說書的從容自若;至於他說書的語調速度,快慢輕重,配合著文氣的起伏以及自己的呼吸吐納.作者將柳麻子說書的精彩程度,以「入情入理,入筋入骨」八個字呈現. 第四段 從「摘世上說書之耳」到「不怕其齰舌死也」.此段從其他說書人對比柳麻子說書的功力,是一種「借賓顯主」的寫法.說來有些誇張,但正以此表示柳麻子說書的技巧是其他人望塵莫及的,因而突顯了柳麻子高妙的說書藝術. 最後一段 從「柳麻子貌奇醜」到「固其行情正等」.雖然他的樣貌極醜,但因為口齒伶俐,眼神活躍,而在當時藝苑佔有一席之地.本段總結全文,迴應首段柳麻子的容貌不佳,也照應第二段的「南京一時有兩行情人」,王月生是有美貌的秦淮名妓,讓許多公卿為之迷戀:柳麻子是容貌醜陋,因為本身的口藝技巧高妙而得名,是故得以走紅而有好的行情. 總括 本篇主要介紹柳敬亭說書藝術的純練,受肯定之處不在容貌(外在),而是技巧(內在)的精湛,描述了一段柳敬亭說書的實際情形,文章中宛如見到柳敬亭說書時的精神氣勢,也見到作者陳述筆力之高.
譯文: 南京柳麻子,面色黃黑,滿臉長著瘡疤、小疙瘩,行動隨隨便便,身體象木偶一樣呆板。他善於說書,一天說書一回,定價一兩銀子。請他的人在十天前送去請貼、定金,約好時間,他經常不得空。南京同時有兩個走紅的人,就是王月生、柳麻子。 南京柳麻子,黧黑,滿面疤槃,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說書。一日說書一回,定價一兩。十日前先送書帕下定,常不得空。南京一時有兩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 我聽他說景陽岡武松打虎,與《水滸》的描述大不相同。他描寫刻畫,細緻入微,但又直截了當、乾淨利落,並不嘮嘮叨叨。他的吆喝聲有如巨鍾,說到關鍵地方,大呼叫喊,聲音震得房屋象要崩塌一樣。他說武松到酒店買酒,店內沒有人,武松猛然一吼,店中空缸空壇都嗡嗡作響,在一般人不經意的情節細微的地方著力渲染,細緻到這個地步。主人一定要不聲不響地靜靜坐著,集中注意力聽他說,他才開口;稍微看到奴僕附著耳朵小聲講話,聽的人打哈欠伸懶腰、有疲倦的樣子,他就不再說下去,所以要他說書不能勉強。每到半夜,抹乾淨桌子,剪好燈芯,靜靜地用白色杯子送茶給他,他就慢慢地說起來,聲音或快或慢,或輕或重,或斷或續,或高或低,說得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把世上其他說書人的耳朵摘下來,使他們仔細聽柳敬亭說書,恐怕都會驚歎得咬舌死去呢! 餘聽其說《景陽岡武松打虎》白文,與本傳大異。其描寫刻畫,微入毫髮,然又找截乾淨,並不嘮叨。勃夬聲如巨鍾,說至筋節處,叱吒叫喊,洶洶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內無人,謈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甕甕有聲。閒中著色,細微至此。主人必屏息靜坐,傾耳聽之,彼方掉舌。稍見下人呫嗶耳語,聽者欠伸有倦色,輒不言,故不得強。每至丙夜,拭桌剪燈,素瓷靜遞,款款言之,其疾徐輕重,吞吐抑揚,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說書之耳而使之諦聽,不怕其不齚舌死也。 柳麻子相貌十分醜陋,但是他口齒靈利,眼神流動,衣服雅靜,簡直與王月生一樣地美好,所以他們的聲價正好相等。 欣賞: 《柳敬亭說書》全文可分為五個段落,首言柳麻子的外形長相,續言柳麻子說書的行情,接著舉例項說明柳麻子說書的景況,再以其他說書人的羞愧說明柳麻子之好,最後則是總結他有好行情的原因. 第一段 介紹柳麻子的外貌,從「南京柳麻子」到「土木形骸」.古代稱呼他人時,習慣將他人的省籍或是郡望放在姓名前,柳麻子為江蘇泰州人,南京在江蘇西南部,泰州則在江蘇中部,此處的南京應是指柳麻子生活所居的地方,即柳麻子在南京一帶說書,而非他的省籍.接著介紹他的外貌,從面板的顏色,到臉部面板凹凸小瘤,將整個人集中焦點到他的臉部.接著又將注意力轉到柳麻子的性格以及行為表現,描述他性格率真不做作,表現在行為上予人一種放蕩不羈的感覺.從外表寫到臉部,再放大敘寫他整個人的外顯行為表現,文字精簡,筆力分明,寫得很有層次. 第二段 從「善說書」到「王月生,柳麻子是也.」主要介紹柳麻子的才能,並從時空兩個向度說明柳麻子的行情.本文篇名為〈柳敬亭說書〉,可知柳敬亭(柳麻子)的才能即是說得一口好書,一天的價錢定為一兩,「十日前先送書帕下定,常不得空」,這是從時間方面來談,說明了柳麻子的炙手可熱;又說到「南京一時有兩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南京是當時長江流域繁榮的文化城市,說書人必定不少,這裡從空間方面點出柳麻子是說書界的佼佼者,再度突顯了柳麻子的獨特之處. 第三段 從「餘聽其說『景陽岡武松打虎』白文」到「入筋入骨」.主要說明柳麻子說書時的景況,此段又可分為兩部分:前段舉說「武松打虎」白文的例項,後段則是描述他說書的習慣以及語調的轉換.作者透過柳麻子說書的片段,描寫他說書時對人物動作的細緻刻劃,「找截乾淨,並不嘮叨」說明了恰到好處的拿揑工夫.「哱力 夬聲如巨鍾」和「叱咜叫喊,洶洶崩屋」兩句,將剛脆的聲音,叫喊的氣勢作出生動的譬喻.柳麻子說武松故事,就把武松本人的精神樣貌清晰的呈現.作者為了加深對柳麻子說書的陳述,特地舉了武松到店裡買酒一段為例,武松大吼一聲導致店內酒缸,牆壁震動作響,展現武松的氣魄,這般文字雖寥寥數語,卻將柳麻子說書時模擬武松威武的形態,表露無遺;非柳麻子不能盡情刻劃武松沽酒時的神情,不是作者不能盡情刻劃柳麻子說書時的神態,從這一段文字,讀者彷佛真在聽柳麻子說書,好像真見到武松在面前喝酒,柳麻子之口,張岱之筆,均稱神妙. 第三段後半部則是從柳麻子說書的習慣講起.柳麻子只要發現有人交頭接耳,或是伸懶腰出現疲倦的樣子,就停止說書,這看出了柳麻子對說書藝術的某種堅持.即使說書說到半夜,配合有氣氛的油燈,白色淡雅的瓷杯,表現了柳麻子說書的從容自若;至於他說書的語調速度,快慢輕重,配合著文氣的起伏以及自己的呼吸吐納.作者將柳麻子說書的精彩程度,以「入情入理,入筋入骨」八個字呈現. 第四段 從「摘世上說書之耳」到「不怕其齰舌死也」.此段從其他說書人對比柳麻子說書的功力,是一種「借賓顯主」的寫法.說來有些誇張,但正以此表示柳麻子說書的技巧是其他人望塵莫及的,因而突顯了柳麻子高妙的說書藝術. 最後一段 從「柳麻子貌奇醜」到「固其行情正等」.雖然他的樣貌極醜,但因為口齒伶俐,眼神活躍,而在當時藝苑佔有一席之地.本段總結全文,迴應首段柳麻子的容貌不佳,也照應第二段的「南京一時有兩行情人」,王月生是有美貌的秦淮名妓,讓許多公卿為之迷戀:柳麻子是容貌醜陋,因為本身的口藝技巧高妙而得名,是故得以走紅而有好的行情. 總括 本篇主要介紹柳敬亭說書藝術的純練,受肯定之處不在容貌(外在),而是技巧(內在)的精湛,描述了一段柳敬亭說書的實際情形,文章中宛如見到柳敬亭說書時的精神氣勢,也見到作者陳述筆力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