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是一部教誨世人“去妄存真”的書。明代李贄如是說:“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心漸漸“失真”,便為“榮利所纏縛”,追逐著吞噬純真心性的物慾,積澱起掩蔽純真心性的“塵埃”,真心也就變成了“妄心”。
《菜根譚》中極富濃厚的思辨色彩。福與禍,苦與樂,靜與動,善與惡,恩與怨,貴與賤,順與逆,進與退,清與濁,巧與拙,理與欲,這一對對涉及人生知行的方方面面的辯證關係,看似枯燥而抽象,卻被洪氏了得的生花妙筆闡述得理趣盎然,鮮活透徹,讓人頗受教益。《菜根譚》,不教你做窮兇極惡的“狼”,也不教你做任人宰割的“羊”,而是教你做一個率真自在的“人”。
《菜根譚》裡面的句子都十分經典,也就是印象深刻吧,我的印象深刻呢,就是《菜根譚》的句子剛好符合我的價值觀(與平常反道而行的),或者說顛覆我的價值觀,且我認為《菜根譚》講的更有道理。所以就分享一些自己平時收集所喜好的,加以註釋解析。
【意譯】一個佈施恩惠於人的人,不應總將此事記掛在內心,也不應對外宣揚,那麼即使是一斗粟的恩惠也可以得到萬鐘的回報;以財物幫助別人的人,總在計較對他人的施捨,而要求別人予以報答,那麼即使是付出一百鎰,也難有一文錢的功德。
【意譯】夜闌人靜聽到遠處傳來的鐘聲,可以把我們從人生的夢境中喚醒;靜看清澈的潭水中倒映的月影,可以發現真正的自我本性。
【意譯】一個人的氣度要高遠曠達,但是不能太粗疏狂放;思維要細緻周密,但是不能太雜亂瑣碎;趣味要高雅清淡,但是不能太單調枯燥;言行志節要嚴正光明,但是不要太偏執剛烈。
【意譯】一個有修養的正人君子要善於把握自己,待人接物絕對不可輕浮氣躁,一旦輕浮氣躁,就容易受到外物困擾,從而失去悠閒寧靜的情趣;處理事情不可思前慮後想得太多,不然就會陷入外界的制約,從而失去活潑灑脫的生機。
【意譯】山川秀麗的林泉本來都是勝地,可是一旦沉迷留戀,就會把勝景變成庸俗喧器的鬧市;琴棋書畫是高雅趣味,可是一產生貪戀念頭,就會把風雅的事變得俗不可耐。所以只要心地純真,即使被外物所感染,置身在物慾橫流的環境中,也能建立自己內心快樂的仙境;反之,一旦迷戀聲色物慾,即使置身山間的快樂仙境,也會使精神墮入痛苦深淵。
【譯文】節儉,是一種美德,可過於節儉就會變得吝嗇小氣,為富不仁,反而有傷正道;謙讓也是一種美德,可過於謙讓就會變得卑躬屈節,謹小慎微,反而顯出狡詐的心機。
【譯文】磨鍊心志修身養性者,需要抱著如木石般堅定不移的意志,若是生了羨慕花花世界的念頭,便會步入貪慾的境地;濟助社會治理國家者,須擁有若行雲流水般的淡泊胸襟,如果生了貪戀榮華富貴的念頭,便會墜入危機的深淵。
【意譯】伶人在臉上塗胭脂抹口紅,把一切美醜都決定在化妝筆的筆尖上,轉眼之間歌舞完畢,曲終人散,那些美麗和醜陋哪裡還會存在?下棋的在棋盤上激烈競爭,把一切勝負都決定在棋子上,轉眼之間棋局完了,子收人散,剛才的勝負又在哪裡呢?
人生亦如戲臺、棋局,短暫如朝露,結束時不留痕跡,恰如做了一場大夢。在這夢中有悲喜沉浮,常令人哭時醒來醒時哭。許多人無法看清夢的真相,於是爭妍鬥盛,不能自拔。因為看不透,所以便覺浮生苦,卻不知浮生是場夢,醒時做白日夢,睡時做黑夜夢,現象不同,本質一樣,夜裡的夢是白天夢裡的夢,如此而已。什麼時候才真正不做夢呢?所以世人必須看透,有大徹大悟大清醒,然後才能看清浮生的虛幻。
【意譯】由我來把握和主宰事物,那麼得到也不會欣喜,失去也沒有憂愁,這樣感覺到整個人生都逍遙自在;若讓事物來控制奴役我,那麼不順利時就會惱恨,順利時又會喜歡,一點微小的事就能把自己束縛住。
得失之間,無喜無憂,因心不為外物所役。而心不為外物所役的根源,則在於一顆平常心。世事無常,如果我們有顆平常心,世間的一切,有也好,無也罷,都看作鏡花水月。有,固然可以生活無憂;無,也可以心靈自在,深入體會無垠、無邊、無量。
【意譯】如果能夠拋棄追逐功名富貴之心,就可以超越庸俗的塵世;能夠擺脫仁義道德等教條的束縛,才能進入聖賢超凡絕俗的境界。
超凡入聖在智者看來很簡單:放得下功名富貴,也不汲汲於道德仁義,就可以達到。歸結到一點就是對於自己所追求的不刻意,就會收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外驚喜。
《菜根譚》是一部教誨世人“去妄存真”的書。明代李贄如是說:“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心漸漸“失真”,便為“榮利所纏縛”,追逐著吞噬純真心性的物慾,積澱起掩蔽純真心性的“塵埃”,真心也就變成了“妄心”。
《菜根譚》中極富濃厚的思辨色彩。福與禍,苦與樂,靜與動,善與惡,恩與怨,貴與賤,順與逆,進與退,清與濁,巧與拙,理與欲,這一對對涉及人生知行的方方面面的辯證關係,看似枯燥而抽象,卻被洪氏了得的生花妙筆闡述得理趣盎然,鮮活透徹,讓人頗受教益。《菜根譚》,不教你做窮兇極惡的“狼”,也不教你做任人宰割的“羊”,而是教你做一個率真自在的“人”。
《菜根譚》裡面的句子都十分經典,也就是印象深刻吧,我的印象深刻呢,就是《菜根譚》的句子剛好符合我的價值觀(與平常反道而行的),或者說顛覆我的價值觀,且我認為《菜根譚》講的更有道理。所以就分享一些自己平時收集所喜好的,加以註釋解析。
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則鬥粟可當萬鍾之惠;利物者,計己之施,責人之報,雖百鎰難成一文之功。【意譯】一個佈施恩惠於人的人,不應總將此事記掛在內心,也不應對外宣揚,那麼即使是一斗粟的恩惠也可以得到萬鐘的回報;以財物幫助別人的人,總在計較對他人的施捨,而要求別人予以報答,那麼即使是付出一百鎰,也難有一文錢的功德。
聽靜夜之鐘聲,喚醒夢中之夢;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意譯】夜闌人靜聽到遠處傳來的鐘聲,可以把我們從人生的夢境中喚醒;靜看清澈的潭水中倒映的月影,可以發現真正的自我本性。
氣象要高曠,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縝密,而不可瑣屑;趣味要衝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嚴明,而不可激烈。【意譯】一個人的氣度要高遠曠達,但是不能太粗疏狂放;思維要細緻周密,但是不能太雜亂瑣碎;趣味要高雅清淡,但是不能太單調枯燥;言行志節要嚴正光明,但是不要太偏執剛烈。
士君子持身不可輕,輕則物能撓我,而無悠閒鎮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則我為物泥,而無瀟灑活潑之機。【意譯】一個有修養的正人君子要善於把握自己,待人接物絕對不可輕浮氣躁,一旦輕浮氣躁,就容易受到外物困擾,從而失去悠閒寧靜的情趣;處理事情不可思前慮後想得太多,不然就會陷入外界的制約,從而失去活潑灑脫的生機。
山林是勝地,一營戀便成市朝;書畫是雅事,一貪痴便成商賈。蓋心無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繫戀,樂境成苦海矣。【意譯】山川秀麗的林泉本來都是勝地,可是一旦沉迷留戀,就會把勝景變成庸俗喧器的鬧市;琴棋書畫是高雅趣味,可是一產生貪戀念頭,就會把風雅的事變得俗不可耐。所以只要心地純真,即使被外物所感染,置身在物慾橫流的環境中,也能建立自己內心快樂的仙境;反之,一旦迷戀聲色物慾,即使置身山間的快樂仙境,也會使精神墮入痛苦深淵。
儉,美德也,過則為慳吝,為鄙嗇,反傷雅道;讓,懿行也,過則為足恭,為曲謹,多出機心。【譯文】節儉,是一種美德,可過於節儉就會變得吝嗇小氣,為富不仁,反而有傷正道;謙讓也是一種美德,可過於謙讓就會變得卑躬屈節,謹小慎微,反而顯出狡詐的心機。
進德修道,要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濟世經邦,要段雲水的趣味,若一有貪著,便墜危機。【譯文】磨鍊心志修身養性者,需要抱著如木石般堅定不移的意志,若是生了羨慕花花世界的念頭,便會步入貪慾的境地;濟助社會治理國家者,須擁有若行雲流水般的淡泊胸襟,如果生了貪戀榮華富貴的念頭,便會墜入危機的深淵。
優人傅粉調朱,效妍醜於毫端,俄而歌殘場罷,妍醜何存?弈者爭先競後,較雌雄於著子,俄而局儘子收,雌雄安在?【意譯】伶人在臉上塗胭脂抹口紅,把一切美醜都決定在化妝筆的筆尖上,轉眼之間歌舞完畢,曲終人散,那些美麗和醜陋哪裡還會存在?下棋的在棋盤上激烈競爭,把一切勝負都決定在棋子上,轉眼之間棋局完了,子收人散,剛才的勝負又在哪裡呢?
人生亦如戲臺、棋局,短暫如朝露,結束時不留痕跡,恰如做了一場大夢。在這夢中有悲喜沉浮,常令人哭時醒來醒時哭。許多人無法看清夢的真相,於是爭妍鬥盛,不能自拔。因為看不透,所以便覺浮生苦,卻不知浮生是場夢,醒時做白日夢,睡時做黑夜夢,現象不同,本質一樣,夜裡的夢是白天夢裡的夢,如此而已。什麼時候才真正不做夢呢?所以世人必須看透,有大徹大悟大清醒,然後才能看清浮生的虛幻。
以我轉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憂,大地盡屬逍遙;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順亦生愛,一毫便生纏縛。【意譯】由我來把握和主宰事物,那麼得到也不會欣喜,失去也沒有憂愁,這樣感覺到整個人生都逍遙自在;若讓事物來控制奴役我,那麼不順利時就會惱恨,順利時又會喜歡,一點微小的事就能把自己束縛住。
得失之間,無喜無憂,因心不為外物所役。而心不為外物所役的根源,則在於一顆平常心。世事無常,如果我們有顆平常心,世間的一切,有也好,無也罷,都看作鏡花水月。有,固然可以生活無憂;無,也可以心靈自在,深入體會無垠、無邊、無量。
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聖。【意譯】如果能夠拋棄追逐功名富貴之心,就可以超越庸俗的塵世;能夠擺脫仁義道德等教條的束縛,才能進入聖賢超凡絕俗的境界。
超凡入聖在智者看來很簡單:放得下功名富貴,也不汲汲於道德仁義,就可以達到。歸結到一點就是對於自己所追求的不刻意,就會收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