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泰和道安

    《道德經》第二十章,“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是說,在別人看來,我的內心淳厚質素,樸實無華,不過一個愚笨之人罷了,如同天地尚未剖判之前的樣子,渾渾沌沌的。有大智慧的人,誰會賣弄小聰明呢?他們都是深藏若虛,一副大智若愚的樣子。

    寧處汙瀆 不就楚相

    【版本】

    本句, 楚簡本缺失,帛書本作“我愚人之心也,湷湷呵”,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均作“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湷湷、渾渾、沌沌,都是愚人貌,義通。本文從帛書本,即“我愚人之心也,湷湷呵。”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天地萬類 競為自由

    【釋義】

    “我”:自稱,自己。會意字,從戈,本義是一種有長柄和三齒鋒刃的武器。從甲骨文起,借指第一人稱代詞,多為殷商的自稱,如“我受年”、“我伐羌。”《說文》:“我,施身自謂也。”《廣韻》:“己稱也。”《易經˙觀卦》:“觀我生。”《孟子˙盡心上》:“萬物皆備於我矣。”《莊子》:“今者吾喪我”,“吾”與“我”,義同,用法不同,“吾”不作賓語。

    “愚”:愚笨,這裡指有大智慧的人,不賣弄聰明,表面上看起來很愚笨,即“大智若愚”。愚,會意字,從心,從禺;禺,猴屬,獸之愚者。《康熙字典》:“戇也,闇也,蒙也,昧也,蠢也,鈍也,愗也,滯也,固也,蔽也,冥也。”《荀子˙修身篇》:“非是是非之謂愚。”戅(zhuàng),愚蠢,側重於迂直、不知變通。

    “心”:內心。《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總包萬慮謂之心。”《詩經˙小雅˙杕杜》:“日月陽止,女心傷止。”

    “湷”,渾沌無知的樣子。古通“渾”,淳厚質樸。《切韻》:“渾,濁也。”《列子˙天瑞》:“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未相離也。”此處是指人的淳厚、質素、樸實,無知無慾、不通世事的樣子。

    “沌”:會意字,從水(氵),篆書之形像一道水流,表示水不流暢;從屯,屯有聚集、阻塞義;屯兼表聲。本義是水不得流暢,引申為混沌,形容不通世事、無知無識的樣子。

    池魚有食雖覺好 一入刀俎悔無及

    【簡評】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周紀》有云“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可見聖人德才全盡,愚人德才兼亡。聖人自謂“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不過是在名利誘惑之下,不會利令智昏,在“昭昭”、“察察”的“眾人”看來,如同“愚人”而已。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稱,“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可謂名利兼收的“大寵”,不料莊子卻“寵辱不驚”,笑著對楚國使者說:“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文以文繡,以如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汙我。我寧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重利、尊位,這種為“眾人”所無限嚮往的物事,為何莊子卻“視之如糞土、棄之如敝履”呢?莊子不過是看透了這名利背後,任人擺佈、生死不測的代價罷了。這世間,人情最難還;在廟堂,生死在帝王。拿人錢財,必然受制於人;受人寵幸,必然屈居人下,生死決於人手,戒懼嗎?所以,莊子寧可選擇自由。

    一夢黃粱化蝶去 耳邊清淨無人擾

    據《鄭州志》記載,列子心胸豁達,貧富不移,榮辱不驚。因家中貧窮,常常吃不飽肚子,以致面黃肌瘦。執政的子陽派人給他送了十車糧食,他再三致謝,卻不肯收糧。妻子抱怨他,他卻說“子陽並不瞭解我,聽了別人的話才送糧食給我。以後也可能聽別人的話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後,鄭國發生變亂,子陽被殺,其黨眾多被株連致死,列子得以安然無恙。不收糧食,餓的是肚子,外人都覺者是個大傻瓜;收了糧食,丟的是性命,外人方覺得是大智慧。和利令智昏的“眾人”相比,聖人參透大道,洞察先機,居安思危,從容地規避了未來的危咎而已。

    三國蜀主劉禪,大兵壓境之下,乾淨利落地投降了,被封為“安樂公”,得以壽終正寢,世人多責其投降之迅速,又豈知大勢所趨之下,劉禪投降,保全了千萬蜀國百姓,是對是錯,後人又如何能夠說得清楚呢?也許劉禪便是真正的“大智若愚”了。為政如此,居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不聾不痴,不做家翁”,“兒孫自有兒孫福,當糊塗時便糊塗”,又何必賣弄聰明,自討沒趣,惹人嫌棄呢?

    列子御風 泠然善也

  • 2 # 十八員外

    《道德經》是內聖外王之學,但我們應以內聖為根本,因內在成就了,由內達外,外相就自然顯現出來,就是外王。這句出二十章,其後馬上對此原文做了釋義。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我”,指修道成就的人,愚人之心是怎樣的呢?用俗人做對比,俗人“昭昭、察察”,這是講識神,屬世智聰辨,是生死之根,老子對孔子講過,“掊擊爾智”,就是滅這個東西。滅掉這個以後,就是成道的“昏昏、悶悶”,也就是“沌沌”的樣子,渾沌一片,這是元神成就,看起來和愚人一樣,但不同於愚人的痴頑不靈,“澹兮其若海”,“澹兮”,光亮透明,這是講本智的靈動樣子,“飂兮若無止”,是講靈動無滯的樣子。

    我們修道,就是要這樣,俗話講大智若愚,轉識成智,成就根本智。若一天到晚與俗人爭短長,真愚人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小眼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