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8852944140293
-
2 # 時間的穿越者
諸葛亮偉大政治家,一心輔佐漢室,鞠躬盡瘁,直到最後生命最終時候還惦記蜀漢後來接班人的事,這樣一個人純粹的人,我們有什麼資格評判他呢,古人講瑕不掩瑜,即使他有些缺點,為什麼我們不能包容,為尊者諱!
總是提起一個大公無私優秀的缺點呢。
-
3 # 哥哥123
諸葛亮是演義美化的,歷史中的諸葛亮在我眼裡就是一個權臣,現在人還是把演義當歷史,認為演義歷史真的,就像楊家將一樣,楊家將原來稱為楊家將演義或楊家府演義,都是小說。
歷史中的諸葛亮是一位政治家,軍事是他短板。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好兵權但少謀。曹操對諸葛亮的評價是用兵過於謹慎,往往失去先機,不足為慮。歷史中諸葛亮也的確沒有拿的出手的戰績,演義中的赤壁之戰,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火燒博望坡,華容道,空城計等等和諸葛亮一點關係都沒有,孟獲也只是一敗就投降了,沒有七擒七放,借東風更是無稽之談。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後,為了籌集資金,發行大錢,從百姓身上榨取錢財,諸葛亮明知其危害,不僅沒有勸阻,盡然出謀劃策,最大化的從百姓身上剝削,這也為蜀漢暴動埋下了伏筆。劉備死前,將蜀漢兵權交於李嚴,內政交於諸葛亮,諸葛亮為了得到李嚴兵權,可以說煞費苦心,當蜀漢因為劉備發行大錢撈取百姓錢財從而導致百姓暴動,李嚴第一時間率兵平叛,可諸葛亮不說支援,盡然在背後阻撓,使得李嚴不能第一時候平叛,諸葛亮趁機借兵權,隨後找藉口和理由把李嚴調離核心層,從此諸葛亮軍政一把抓。劉禪繼位後,因為劉備的關係,劉禪想修身養息,安撫百姓,恢復國力和生產力,暫停對外征戰,可以說,劉禪這一舉措是很明智的,然而諸葛亮如何做的,盡然強迫劉禪答應北伐,並搬出先帝遺願,因為劉禪沒有任何權利,被諸葛亮架空,劉禪沒有辦法,只能同意,可以說劉禪是被諸葛亮被迫的,劉禪看中一位女子,想娶她為妻,諸葛亮聽聞,強行制止,並安排劉禪娶張飛女兒,從此,劉禪就變成了我們所說的阿斗。諸葛亮死後,劉禪為何對諸葛亮抄家,當得知諸葛亮清廉沒有超出任何東西的時候,劉禪為何砸了手中的杯子。劉禪是氣的,他抄諸葛亮的家就是為了抓住諸葛亮貪贓枉法的證據,從而可以將諸葛亮釘在恥辱柱上,可諸葛亮沒有,劉禪很失望,所以一氣之下砸了手中的杯子
回覆列表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用兵如神,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忠臣和智者的化身。
當然,人無完人,諸葛亮最後“出師未捷身先死”,也有他自身的缺點。
且看歷史上對他的一些負面評價:
1、陳壽:【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2、司馬懿:【亮慮多決少。】【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晉書》)
3、王勃:【於是諸葛適在軍中,向令帷幄有謀,軍容宿練,包左車之際,運田單之奇,曹懸兵數千,夜行三百。軸重不相繼,聲援不相聞,可不一戰而禽也?坐以十萬之眾,而無一矢之備,何異驅犬羊之群,餌豺虎之口?故知應變將略,非武侯所長,斯言近矣。】(《王子安集三國論》)
4、晚唐著名詩人薛能:
籌筆驛
(餘為蜀從事,病武侯非王佐才,因有是題)
葛相終宜馬革還,未開天意便開山。
生欺仲達徒增氣,死見王陽合厚顏。
流運有功終是擾,陰符多術得非奸。
當初若欲酬三顧,何不無為似有鰥。
遊嘉州後溪
(開元觀閒遊,因及後溪,偶成二韻)
山屐經過滿徑蹤,隔溪遙見夕陽舂。
當時諸葛成何事,只合終身作臥龍。
早春書事
百蠻降伏委三秦,錦裡風回歲已新。
渠濫水泉花巷溼,日銷冰雪柳營春。
何年道勝蘇群物,盡室天涯是旅人。
焚卻蜀書宜不讀,武侯無可律餘身。
5、【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圖所守。諸葛孔明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且彼未嘗見大險也,彼以為劍門者可以不亡也。吾嘗觀蜀之險,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繼,兢兢而自完猶且不給,而何足以制中原哉。若夫秦、漢之故都,沃土千里,洪河大山,真可以控天下,又烏事夫不可以措足如劍門者而後曰險哉!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達之都,使其財布出於天下,然後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櫝而藏諸家,拒戶而守之,嗚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盜至,劫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嘉佑集權書項籍》)
6、蘇軾:《蘇東坡全集諸葛亮論》呂溫以為孔明承桓、靈之後,不可強民以思漢,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日: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誅之。不知蜀之與魏,果有以大過之乎!苟無以大過之而又決不能事魏,則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動哉!嗚呼!此書生之論,可言而不可用也。
7、北宋兵學理論家何去非:【孔明有立功之志,而無成功之量;有合眾之仁,而元用眾之智。故嘗數動其眾而亟於立功。功每不就,而眾已疲。此孔明失於所以用蜀也。】
8、易中天:【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值得懷疑的。現在成都的武侯祠還有清人趙藩寫的一對攻心聯,他說“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其實,歷史千秋功過,任人評說,諸葛亮無愧於一代智者和忠臣,成王敗寇,既然最後失敗,必定是有其原因:
不佔天時地利,逆勢而為。當然也是形勢所逼,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最為弱小的蜀國,如果不進攻,可能亡國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