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燈一盞照愁眠
-
2 # PM宋先生
印度的月船二號已經在當地時間7月15日凌晨被撤回發射了。
自從印度2008年發射月船一號之後,已經過去了整整11年的時間,月船二號計劃一直處在推遲狀態,從2012年活生生推遲到了現在。印度發射火箭的時間規劃,跟造航母是一個級別的。
登月搶“氦3”那麼我們說為啥要爭奪月球?核心是一種稀有元素“氦”元素的其中一種粒子結構“氦3”,目前已知的最高效、清潔的核聚變燃料。有多高效呢?100噸“氦3”產生的能量夠全世界用一年!比石油、煤炭高效太多太多了。可惜的是,地球上“氦3”的儲存量總共只有500千克不到,但是月球上“氦3”儲量有上百萬噸!夠人類用上萬年,你們說月球的潛在資源對於人類有多重要。
不過,想要從月球開採“氦3”是目前人類航天能力還遠遠做不到的事情,首先載人登月這件事,自從阿波羅計劃結束之後,人類已經50年沒有再重返過月球,因為代價太多巨大;其次就是月球基地建設,你要有各種開採裝置,適應適中環境中的使用;最後還有運輸,從月球怎樣成噸將開採到的月岩運送回地球。就算是做完這些東西,還要想辦法從月岩中提取出“氦3”。
幾個航天大國坐到一起算了算賬,最終選擇繼續開採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續命。
印度的潛力所以哪兒有什麼所謂印度爭奪資源一說。人類的航天科技已經停滯了半個世紀了。
如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裡面,自主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只有3個,美國、俄羅斯(蘇聯)、中國;登陸過月球的國家只有美國一家;探測過月球的不少,歐洲、日本、印度、中國都探測過;探測過火星的也只有美國有這個財力,其次是印度也成功發射過火星探測器,並且是世界上目前第一個首次發射就成功的國家。
千萬不要小看印度這個國家的實力,如果是他們真正重視的產業,政府的投入是相當厲害的,比如說軟體產業,如今跨國公司的技術開發很多都是印度裔的員工,蘋果第一家開發者孵化室就開在印度;印度的航天人才待遇也非常高,每個月加上補貼可以賺1000美元(印度人均年收入1400美元),你可以理解政府對於航天的重視程度。
同時印度在俄羅斯和歐洲航天局的幫助下,也擁有了自己的運載火箭,保持著每年10次左右發射的頻率(與10年前的中國相似)。坦率的講,如果沒有中國這樣變態的對手,印度航天技術已經可以排世界第三了。
印度當然是中國最大的潛在對手,如果說內部推翻了種姓制度,推翻了階級,迎來中國一樣的全面改革開放,那麼印度未來的發展會異常快速。
-
3 # LeoGo科技
本來有點擔憂,印度無人無人太空船月船二號確實會在搶佔月球資源上,能夠對我們產生威脅,結果印度無人太空船月船二號火箭系統發射前出現故障,登入月球的計劃押後了。
目前,登入月球的國家有三個,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如今的印度也想分一杯羹;畢竟印度的人口眾多,沒準也想透過搶佔月球資源,來解決人口問題呢。本來計劃在凌晨2時51分發射,但是運載火箭系統出現技術故障,在發射前56分鐘被取消,此次的月船2號的想法是分析月球南極的表面以及尋找水源,畢竟水源就代表著生命。
2008年印度的月球1號以及向月球發射,該探測器在月球軌道運行了312天;如今發展到月球2號,也說明了印度對於太空事業的野望。
在中國,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號成功發射,而在2019年7月,嫦娥四號傳回了第六批科學資料有1228兆,共計531個數據檔案,發現了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的物質。
如今,嫦娥5號也即將發射,這一次將會對月球進行取樣,並且帶回,可想而知,這種難度該有多少。好在中國的技術難度已經基本克服,包括運載發射、地月轉移、環月飛行、月面取樣、軌道分析、再入回收等12個核心技術等等。
印度有想法是好事,這說明對於月球的探索,全人類都在努力;可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印度和中國在航天事業上的差異,我們在驕傲的同時,也應該警惕這些國家,只有在技術的創新和航天人的努力下,才能實現真正對太空的探索。
回覆列表
據外媒體訊息,印度內閣批准預算1億美元的月球探測計劃方案,該計劃將分三個部分:
1.第一階段為發射無人探測器,攜帶必要設施繞環月球軌道執行,開展勘察月球表面,繪製月球表面地圖等初步工作。
2.第二階段為基於第一階段的成果之上發射登月機器人,在月球表面展開多項科學試驗研究。
3.第三階段為2015年實現太空人登月。
然而結果很是打臉,這一計劃被擱置至距今已經很是接近的2020年以後,後續的進展情況卻鮮為外界媒體所披露。
不過作為擁有外太空探測技術與載人火箭發射實力的國家,其雄心在經歷載人航天任務擱置之後,轉而尋求開展機器人太空任務,發展無人飛船的太空探測。ISRO依據無人任務技術的成果已經向政府提交申請,正在等待批准。
印度的這一無人飛船佔坑舉動無疑是想提高自身太空影響力,作為擁有技術實力的國家,自然不甘在太空競賽,月球勘探方面落後於其他諸國,可惜受限於經濟實力,無法開展有效的載人航天試驗,便退而求其次開始無人勘探技術。
而印度無人飛船佔坑舉動也許與其彈道導彈防禦系統計劃有關,此前印度曾成功攔截模擬射程1500千米彈道導彈的靶彈,隨後更遠射程的導彈的軌跡將在外太空進行,如果能及早佈局外太空的發展,那將對其構建外太空彈道導彈的防禦,將是有很大的助益。
印度的無人飛船之路將會留有很長一段要走,而最後的成果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