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永厚說教育
-
2 # 教育中心老王說事
1.俗話說的好:身教勝於言傳。還有一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些古訓都是在強調道德教育過程中,實踐的重要性。因此,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操作實踐至關重要。讓孩子幫助父母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給父母親洗洗腳,給爺爺奶奶捶捶背,幫老師打掃衛生等等,這些都很不錯的感恩教育活動,讓孩子們在實際行動中培養感恩之心。
2.從小事入手,持之以恆。感恩是個很大的話題,學校這方面的教育一定要從小處入手,切忌光喊一些空洞的大口號。並且,感恩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持久的耐心,才可見明顯的效果。
3.樹立典型模範,鼓勵示範的作用很重要。要及時總結學校感恩教育的成果,及時樹立這方面的典型模範,大張旗鼓的宣講他們的事蹟,號召學生們向模範學習。
總之,不同的學校,實施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都不同 ,只要能收到良好效果,只要適合校情學情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
3 # 教育圈兒
感恩是不需要教育的,更準確的說:感恩是不應該透過生硬的有形形式去專門“教育”孩子的!
當我們在質疑孩子不懂感恩的時候,問問自己:我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嗎?我日常的言行潛移默化告訴孩子什麼叫感恩了嗎?
不懂感恩,不是孩子的問題,是你我的問題;感恩教育切忌生硬,應該就在家長、老師日常的一言一行裡。
(圖自網路)
-
4 # 一葉入晴空
我們學校一般採用三種方式:
一、滲透在課堂教育中,比如思品課,語文課等等,涉及到相關內容時順勢進行感恩教育;
二、組織專門的班會、家長會、專題活動。每學期在適當的時候,開展以感恩教育為主題的班會,宣講相關內容;召開家長會,在和家長溝通孩子學習情況的同時,結合學生家庭實際情況,進行感恩教育;在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等節日,佈置開展感恩父母(老師)專題活動,如我為父母洗腳、我為老師獻花等,強化感恩教育;
-
5 # 陽光語言矯正師
不懂感恩的孩子太可怕
感恩是人性最美的情懷,是家庭幸福的根基,然而現在很多孩子卻不知感恩為何物,言行舉止甚至超出了基本的道德底線。
感恩有你,才是幸福感恩影響著一個家庭的幸福指數,感恩可以讓孩子心存美好,感恩可以讓孩子心存希望,感恩可以讓孩子內心強大。
懂得感恩的孩子最快樂、最善解人意,他們懂得欣賞生活,懂得理解、寬容,不以財富衡量他人,不因貧困自慚形穢,始終堅守內心最純真的美好。孩子們感激他們更多的快樂,堅定,樂觀,富有彈性,更少壓力,甚至更健康。
一位社會學家說過,“提升孩子的感恩心態,增加對幸福的理解,,要以家庭關係為起點,參與回饋他人 ”
關於感恩,我們都做錯了當下的孩子們太嬌慣了,不知好歹,不善解人意,太以自我為中心,成年後忘恩負義的比比皆是。
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是養育除了問題,還是教育出了差錯?為什麼讓孩子學會感恩這麼難。
錯誤1、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從出生就獲得幸福和快樂,然後希望“善花結善果”,孩子順理成章的就會感恩父母、反哺家庭,這種希望往往適得其反,感恩不是自然成長規律,需要我們引導教育。
錯誤2、當孩子參加各種課後班,以成績定勝負時,感恩教育成了選修課,在未來成長的時間裡,感恩教育無法後補。
錯誤3、感恩不是虧欠,我們從意識形態就犯了錯誤,把感恩當成了等價交換的條件,父母一句“我們付出這麼多全是為了你”,就已經把感恩當做精神負擔,鎖在孩子心上。
錯誤4、我們把感恩的情緒體驗搞錯了,感恩是愛的昇華,情感的貼近,然而很多孩子的感恩,往往帶著負罪感,愧疚感,在自責反省的心態下發出的感恩都是被逼的,千人跪拜感恩父母,大庭廣眾之下給父母洗腳這些形式實在令人討厭。
錯誤5、捫心自問,有些父母不值得孩子感恩,他們做的還不夠好,沒有得到孩子內心的認同,“原生家庭”、“離異家庭”、“遺棄家庭”缺失的親情關係,僅憑一句“百善孝為先”就讓孩子放下芥蒂,迴歸感恩心態,真的說不過去。
平心而論,有太多因素影響了孩子在欣賞美好事物之餘,以感恩心態回饋。
如果你希望孩子懂得感恩,那麼你必須正確理解“感恩”二字的真實含義,在生活中摒棄任何一個忘恩負義的態度和感恩的暗示。 用正確的一舉一動,喚醒孩子的感恩意識,你的孩子才會發聲改變。
回覆列表
感恩是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重要內容,是做人應具備的優秀品德。 感恩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的有效形式。
學校開展感恩教育,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一是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學科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教師可以結合教學,把感恩教育的內容有機地融入學科教學中。科學挖掘開發感恩教育的素材,採取多種方法,進行感恩教育。
二是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學校可以感恩為主題,設計組織開展感恩父母、感恩教師、感恩對自己有幫助的人的教育活動。
三是舉行感恩教育演講等比賽。可以以班級為單位,也可以全校組織,讓學生自己寫稿子,舉行感恩教育演講比賽或文藝演出活動。讓學生在演講比賽中接受教育。
四開展爭做感恩好孩子實踐活動。指導要求學生,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為父母做鞋力所能及的事情,為父母幹家務活,為父母洗衣服、洗腳等,並要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養成感恩的習慣與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