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想先鋒派
-
2 # 鑑史馬後炮
孔子與先秦諸子一般,對當時春秋社會理解為:“王道不振,禮崩樂壞”。也就是儒家學說理說到的“亂世”,這不光是孔子的理解,也是先秦諸子的“共識”,先秦諸子立學的歷史背景大概歸結於這八個字,目的也只有一個:“皆出於救時之弊”;諸家所不同的是:“救時之弊”構想和方式不同。作為儒家創始人的孔子,對當時社會狀態的理解與諸家基本上不差,唯一區別的孔子對世道的認識甚為高遠。
孔子始著《春秋》便有“三世之義”一說,其為:亂世、小康之世和大同之世。西周時期諸候在周天子的制約下能相對和平共處,東周之世為進入由西周的小康之世逆轉為亂世。
孔子著《春秋》說三世之義為:遠古之世,有一個大同之世,隨著時間的推移,世道越來越降,也越來越惡劣。大同,是孔子認為的最好時代,小康則僅次於大同,在小康之下的,便是亂世了。《春秋》著成於東周亂世,儒家是要將亂世逆挽到小康之世,再從小康之世逆挽到大同之世。
從孔子所著《春秋》三世之義,逆挽亂世回到小康之世再逆挽至大同之世的思路來看,理想甚是高遠,現實方式跟的法家“快刀斬亂麻”比起來,稍顯魄力的不足和過於拘泥於成法。
春秋時期儒家主張“克己復禮”、“尊王道”、“復仁政”等其實那都是西周初期小康之世的景象。可當時世道亂了數百年,連年不斷的諸候征戰吞併的現實早已經讓人們的心思放在生存上,而不是教化上。儒家挽逆世道寄託教化和“尊王復古”的方式雖然保守,但是,儒家逆挽亂進入小康之世的心不可無視。只是當時激烈的戰爭和兼吞淹沒在春秋戰國時代而已,可儒家思想的深遠影響和對社會風氣的改變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漢武帝時儒學的興起,就是因為改正制度,興起教化的緊迫需要,這種政治穩定的局面改良社會風氣的大事,是非儒家不能為的。
儒家思想在那個時代,深知亂世之害卻不得治亂世之要。在解決亂世之害,切中亂世之要方面不如法家。法家抓住了當時亂世的根源:一是裁撤抑到封建貴族,剷除封建勢力;二是富國強兵,統一天下建立新的穩定的社會秩序。
孔子生於亂世,創儒學思想著《春秋》三世之義所述“亂世”、“小康”、“大同”,是對當時社會“禮崩樂壞”的理解深刻之致,孔子提出的“克己復禮”是對西周小康之世的呼籲,然而,後世認為孔子是“守舊”和後代儒家學者只認封建初期(西周時期),即小康之世的治理方式為儒家最高要義,實為捨本逐末。
-
3 # 東方國學
感謝邀請。現代人處在一個思想文化多元的社會里,在我們的生活中既有傳統的風俗,比如二十四節氣、茶館等,又有現代的洋風俗,比如聖誕節、萬聖節,以及咖啡館等,我們常常遊走於中國保守內斂的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奔放自由之間,面對風格迥異的文化習俗,我們會迷失掉,不知道到底內斂的是我,還是那個奔放的是我,個人何時超越得了社會的限制呢。
其實,孔子和我們一樣,也處在新舊文化急劇變化的時代,周朝宗族禮制文化隨著西周的滅亡而逐漸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新興地主階級的文化,以法家思想為代表,以激發人的生產力為手段,提高國家的經濟實力為目標,這樣的文化帶給社會和人民的是無窮盡的征伐。
但是,孔子沒有被新興的文化所吸引,依舊堅持原有文化的立場,認為人是有愛的,不是無情無性之人,社會是富含人情味的,不是奉行叢林法則,殺戮征伐的社會。
而且孔子設立了一個大同社會的理想,在這個社會里,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人人都能安居樂業.“有分”,就是有穩定的職業,能安心地工作;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是說人們珍惜勞動產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不會將它據為己有。
-
4 # 朱八戒CC
孔子是生活在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各國戰爭不斷,局勢動盪不安。他對當時的社會是憂國憂民,試圖透過政治途徑,解決各種危機。
在這個歷史轉折時期,孔子對當時的社會有著多種理解,也有著他的政治抱負。他嚮往夏、商、週三代聖賢君主,他認為周公時代是一個大同之世,大同社會。西周諸侯在周天子的禮治之下,和平共處,友好往來,社會穩定而有序發展。所以孔子根據當時的國情,致力於克己復禮,以恢復周禮使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但是當時的東周,禮樂崩潰,狼煙四起,他的復古思想也沒有得到其他諸侯國的認可。他的這種理解,應該說是歷史的倒退。
孔子認為人性是善良的,人與人之間是友好的。只要人人都有一顆仁愛之心,社會就是和諧而又穩定。他要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他想諸侯國之間沒有戰爭,只有正規的秩序,各國共同尊守。
孔子對社會理解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大同社會,天下為公。統治者愛民如子,以德從政,以仁愛得民心,以禮儀治天下,儘量減少刑事處罰,讓人人自律,遵紀守法。每個人的言行舉止盡在仁、義、道、德、禮、智、信的範圍之內。如果每個諸侯國都能做到這樣,那就是天下和平盛世。沒有戰爭的動亂,只有百姓的休養生息,只有國家的長治久安。孔子這樣理想中的社會,肯定是人人都向往。只可惜這樣的社會只是在人民的理想之中,永遠都難以實現。
孔子對動亂社會的理解是,國家因苛政而失去民心,因禮崩樂壞而秩序混亂,因人人近利而不和諧,因民不聊生而社會不穩定。要改決這些社會亂象,最終還是靠廣施仁政,取信於民,以德服人。百姓的安居樂業,就是最好的社會,就是對社會最好的理解。
回覆列表
孔子的思想能流行兩千年不衰,現在請問誰的思想還能比他的思想流行得這麼長,還能得到現在不同信仰的現代多國的人民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