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凌煙閣唐儉二號
-
2 # 趣觀歷史
謝邀。一個人活著,總會有各種追求。有人為了金錢而拼命,有人為了地位而奮鬥,有人為了名聲挖空心思,有人則為忠義氣節付出性命。漫長的中國史,以氣節留名千古的大有人在,就算是軟弱無比的南宋,也湧現出許多頗有傲骨的名人,除了熟知的岳飛、文天祥,陳文龍其實也是一位非常忠勇的愛國將領。
▲陳文龍塑像
陳文龍的出身很好,先祖本是平頭百姓,祖父那輩中了榜眼,因為機敏過人且善理政事,後來官居丞相,受封魏國公,從此陳氏成為了書香門第。陳文龍年幼時受到父輩影響,酷愛讀書,而且受到祖父薰陶,深曉大義,不過陳文龍起初並不是一個帶兵打仗的將領。南宋鹹淳二年(公元1268年),三十六歲的他成為了那一年的頭名狀元,當時他的字是“子龍”,但是皇帝對這個狀元青眼獨加,特意賜名“元龍”。從小就渴望報效國家的他,在踏入官場的第一步,就希望勵精圖治,改善朝廷的腐敗狀況,可是當時奸臣當道,品行高潔的他處處受到打壓,在朝廷上處處受到束縛。
▲宋代大臣劇照
當時朝廷幾乎都受到賈似道的控制,很多高官都是他的同黨,賈似道一方面迷惑主上,另一方面也喜歡受到別人奉承自己,所以許多刻意逢迎他的官吏都受到了重用。起初賈似道一直在極力拉攏陳文龍,不管他答不答應“上車”,一直在瘋狂提攜他,短短几年內就把陳文龍從一個小小的屬官,提拔到了極具實權的監察御史。然而由於倆人政見完全不同,在諸多事務上出現了極大分歧,而一向以興國報國為己任的他,絲毫不願迎合賈似道,還向皇帝上疏直諫,詳細列舉賈似道的過失。
▲今人仿建的宋皇宮
由於賈似道權傾朝野,所以陳文龍的一紙疏文根本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他本人很快遭到報復,被貶撫州。在新的職位上,他毫不嫌棄官銜的改變,依舊竭盡所能地為百姓做實事。找不到他把柄的賈似道,最後竟然派人誣告他,將他罷官回家。
沒過多久,賈似道不聽陳文龍的建議,偏要任用親信去抵擋元朝入侵,結果遭遇大敗,幾十萬人馬頃刻間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南宋朝廷這時候才醒悟,原來陳文龍所言不虛,於是急召陳入朝為官,起用他來抵擋元軍。與此同時,朝廷終於決定罷免無能奸猾的賈似道,然而新任丞相卻是主張投降的陳宜中。就在陳文龍打算和元軍決戰的時候,朝廷卻在陳宜中的勸說下投降元朝。
▲今人扮演的蒙古騎兵
再後來,他又保過端宗皇帝趙昰,但是當時形勢已經極度惡化,許多官員一看元軍襲來,立即棄官或者投降,就連陳文龍派往福州的密探,也和城中守將蛇鼠一窩,密謀開城投降,致使陳文龍一家被元軍活捉。元廷希望這樣的義士能收為己用,於是多次勸降陳文龍,但是卻遭到他的堅決拒絕。後來在經過岳飛廟時,陳文龍請求進廟祭拜。已經絕食多日的他,在岳飛像前哭訴,他恨自己有心報國卻回天乏術,最終含恨自盡在岳飛塑像前。
▲嶽王廟內景
到明朝時,朝廷下詔加封陳文龍為“鎮海王”,清廷也沿襲了這一做法——每次有福建省籍的狀元誕生,或者朝廷要去臺灣等地冊封官員,為在海上求個平安,大家都喜歡在船上供陳文龍。後來這個習慣竟然逐漸演變成一個風俗,就像民間漁民出海要祭拜媽祖一樣,官員出海幾乎都要祭拜陳文龍以求得庇護,香火綿延至今不絕。
參考資料:
《宋史》《中國民俗考》
回覆列表
陳文龍,字君賁,福州興化人。寫得一手好文章,具有志氣與節操。丞相賈似道喜愛他的文章,一直都以禮相待,很是器重他。賈似道又舉薦他做了監察御史。十幾年來,賈似道所設定的御史諫官都表現得很無能,所有向上面呈交的奏摺,都需要先遞交給賈似道,經過他批准同意了以後,才能夠往上呈。到了陳文龍擔任這個職務時,只有他沒有這麼做,因此冒犯了賈似道。
臨安知府洪起畏請求施行類田,賈似道同意支援他的建議。陳文龍上疏認為不可以,賈似道大怒,扣下了他的奏章。襄陽長久被包圍,賈似道每天飲酒作樂,醉生夢死,完全不放在心上。他表面上請求到前線去監督部隊,而背地裡卻教唆指使他的同黨把自己給留住,最終導致了襄陽失陷。陳文龍上疏竭力陳說他的過失。
范文虎統帥軍隊沒有什麼作為,賈似道處處包庇他,讓他做安慶知府,又任命趙溍為南京知府,黃萬石做杭州知府。陳文龍說:“范文虎丟失掉襄陽,本應當嚴加懲罰,現在卻反而被提升重用變成了獎賞。趙溍只是個乳臭未乾的孩子,怎麼能擔任如此重要的職位呢。黃萬石對政事荒廢鬆懈,讓他來做京城的行政長官,怎麼能夠治理好,請全部將他們罷免。”這幾句話徹底惹怒了賈似道,將陳文龍貶黜為撫州知府,又讓御史臺的官員李可彈劾罷免他的官職。不久後,呂文煥帶領元軍東下,范文虎竟然第一個迎敵投降,和呂文煥一同向東進兵。賈似道戰敗於魯港,趙溍最先逃走,後來各城的守將也都跟著逃跑了。賈似道這才後悔沒有聽從陳文龍的話。
這時邊境地區的形勢十分危急,陳文龍向朝廷上疏,認為朝廷大臣應當同心圖治,不要只發空洞的議論。
後來,林華投降引元兵攻城,曹澄孫又開啟城門放敵人進來,陳文龍被捕至元軍中,但無論元兵如何勸降還是對他用刑,甚至於再三逼迫,他始終都不屈服。於是,元軍將他押送往杭州,陳文龍絕食而死,體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他的母親被關押在福州尼寺中,病得很嚴重,得不到治療,身邊的人都哭了。陳文龍的母親說:“我能和我的兒子一起死去,又有什麼可遺憾的呢?”也去世了。眾人都嘆息地說道:“有這樣的母親,正應該就有這樣的兒子啊"。於是把她埋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