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打個噴嚏嚇死鬼
-
2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太陽核聚變產生的新元素都到哪裡去了?
要說明一下的是,太陽聚變並不會產生什麼新元素,都是太陽已經有了的元素,太陽至少是一顆二代恆星,繼承了太多上一代恆星超新星爆發後灑向宇宙空間的重元素,而太陽的質量在未來並不會發生超新星爆發,因此太陽產生的元素種類不如它繼承的多!
這是太陽的光譜成分表,即使太陽紅巨星後的白矮星時代,太陽自己能生產的元素也只能到碳氧元素為止,其他的統統都不是它生產的!
右側是聚變條件,左側是聚變產物,太陽只能到He聚變後到碳氧為止!後面不會有了.....
太陽聚變的區域在其核心0.25R的範圍內(R為太陽半徑),與各位想象的不一樣,太陽表面並沒有核聚變,真正在生產新元素的位置在核心附近,而這裡現在主要在生產氦元素,未來氫元素燒完後氦元素的燃燒將會比氫元素劇烈的多,因此外殼將會發生膨脹,導致其後期的紅巨星!在那個時代地球的好日子就結束了,不過時間還早,在導致溫地球升不再適合人類生存的時間前,我們大約還有10億-20億年的時間!
太陽的未來是一顆紅巨星,最終將成為一顆白矮星......而在白矮星的未來則是一顆黑矮星!!
-
3 # 金童希瑞
太陽核聚變產生的新元素會以光速流動產生金屬態氫離子與電子(光子),金屬態氫離子會產生聚變,再次產生新物質,反覆無窮。
太陽輻射的物質,會在地球磁場產生金屬態氫離子和電子(光),或者在太陽系邊緣形成“電離氫牆”!
-
4 # 天高兮雲淡
太陽目前正在氫聚變,氫聚變只能聚變成氦,氦那也沒有去,沉澱在太陽內部,只是太陽溫度不夠高壓力不夠大,所以暫時氦還不會參與聚變,等氫燃燒殆盡,太陽收縮溫度壓力上升後,點燃氦聚變,氦聚變釋放能量更大,將把太陽變成紅巨星,屆時太陽膨脹將把地球吞沒但太陽內部。
-
5 # 看松讀畫軒
科學講述的精彩故事:我們人類肌肉裡的碳、骨骼中的鈣、血液中的鐵、DNA中的磷,都是由遙遠的太陽(恆星)的核聚變反應生成的。我們的生命與太陽的生命緊密相連,正如加拿大民謠《Woodstock》歌詞所唱的“我們是星塵——10億歲的碳。”
我們的太陽是銀河系中一顆中低質量的普通恆星,直徑大約1.392x10^6km,質量為1.9891x10^30kg,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太陽也是一顆黃矮星(光譜G2V),黃矮星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6億歲。太陽表面溫度為5770K,中心溫度為1500萬K。
由內向外分別是太陽核反應區、對流層、太陽大氣層。中心區不停地進行熱核反應。當內部氫元素全部消耗殆盡時,太陽的核心將發生坍縮,導致溫度上升,這個過程將一直持續到太陽開始把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為止。眾所周知,太陽是由71%的氫、27%的氦和2%的重元素(氧、碳、氖、鐵等)構成的,而太陽被認為至少是二代恆星。在太陽的核心,氣體被外層的重力強烈壓縮,原子核聚合在一起,核聚變反應就進行了。
從天文物理學計算知道,在1秒鐘內,太陽內部有5.7億噸氫氣參與了核聚變反應。這個數字相當於3.4x10^38個氫原子核,僅在1秒鐘內這些單個質子的氫原子核聚變成為大質量的氦原子核。進一步說,每秒5.7億噸的氫參與核聚變反應,就會產生5.66億噸的氦——少了0.7%。那麼,餘下的400萬噸質量去哪兒了?它們轉化為了能量(E=mc^2),即400萬噸質量生成了中微子和太陽輻射向太空釋放光與熱。這樣的過程,太陽作為恆星主序星的時間將持續100億年。如果太陽在前46億年的歲月中,每秒400萬噸的質量流失是穩定的話,那麼今天的太陽要比它誕生時的質量少了6x10^23噸,而這僅僅是它總質量(約2x10^27噸)的0.03%,實在是微不足道。
事實上,夜空中的所有恆星有著與太陽同樣的故事,它們是千千萬萬座氫與氦的核電站,每一秒都在向太空釋放令人難以置信的巨大能量。
當然,太陽不會永存,也有它自己的生命週期和歸宿。天文學家推測,太陽在繼續燃燒50億年後的最終階段,太陽中的氦將轉變成重元素,太陽的體積也開始膨脹,變為一顆紅巨星,直至吞沒地球。最後紅巨星中大部分氦都轉變成碳和氧,聚變停止,形成行星狀星雲。由於沒有能力抵抗引力,太陽核心開始坍縮,變成一顆奇特的天體——白矮星。白矮星大小與地球相當,但質量密度非常大,約為每立方毫米1000克,其表面重力超過地球表面的10萬倍。隨著時間的推移,白矮星會漸漸冷卻,最終那些黑暗、惰性的太陽遺骸將永留宇宙空間(除非被別的天體碰撞吞併)。這就是中低質量的太陽恆星演化的過程,其核聚變過程並沒有產生出新的元素,它們都是太陽原有的元素。為了獲取太陽高能粒子、磁場、等離子體等的直接資料,以揭開“日冕”“帶電氣體流”之眾多疑問,幫助改進對太空“天氣”事件的預報,2018年8月美國的Delta-4火箭搭載“帕克”號太陽探測器已發射升空,再次開啟了探索太陽的新起點。
回覆列表
太陽產生的新元素應該在地心附近,產生最多新原素的地方也在地心,因地心壓力最大,有利核聚變,然後產生新原素,當地心溫度升高時,密度不夠就停止反應,這時密度又有利反應,地心反應應該是反覆進行,這些新原素被推出反應區外圍,外圍的氫被壓入反應區,反應區繼續反應,新元素應該在反應區外圍或者和氫元素混合,當氫合成氦,它想四周闊散,新的氫元素進人反應區,新原素雖然說在地核,但在反應區外圍,就是反覆反應,否則太陽一下子就炸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