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799621636251

    曾經結識了一個飽覽百科全書、涉獵經史子集、最近又玩起香文化的新銳文人,家裡收藏了一些上好的龍涎香。他大肆神侃了一番香道:龍涎香,乃中國古人釐定的四大香中聖品“沉檀龍麝”之一,是抹香鯨的嘔吐物,漂浮在海上經長年累月風吹日曬,凝結而成的一款奇香,非常珍貴,主要用來當做香水的定香劑。氣氛渲染得雖說沒有讓圍聽的人垂涎三尺,但垂涎三釐恐怕也有了。後來去他們家反覆瞻仰了那幾顆灰黑色、如蠶豆般大小的寶貝,也頗為激動了一番,因為這龍涎香不像其他的沉香、檀香、麝香什麼的,那麼容易搞到。

    後來陸續接觸到其他幾個香道人士,大家也似乎都統一把龍涎香美化成是從鯨魚口中吐出來的。

    但前不久觀看中央電視臺第十頻道《自然傳奇》欄目裡一個關於自然界“十大最臭動物排行榜”的外國紀錄片,其中位列第十臭的,就是抹香鯨。而把其拱上“臭壇”的,便是那鼎鼎大名的龍涎香。原來抹香鯨的主要食物是槍鰂魚類和烏賊,在消化的過程中槍鰂魚的尖嘴和烏賊的喙子及堅硬內殼會扎傷抹香鯨的腸道,而為了防護,抹香鯨的腸胃裡會分泌一種蠟狀物質包圍這些骨頭尖殼。它們隨糞便排出或取出時,都無一例外是奇臭無比,難怪可上最臭動物的世界排行榜了。

    原生質龍涎香的比重約為0.85,漂在海面上,在海浪、Sunny以及空氣的自然風化催化下,它的質地由軟變硬,顏色由深變淺,臭味慢慢退去,直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淡香出現,漸漸變濃。但並不是每一頭抹香鯨體內都會排放出龍涎香,這也增加了龍涎香的稀有程度。據說從1934年到1953年之間,人們曾在1933只裡尋找,但僅在19只抹香鯨體內找到過龍涎香。

    說來道去,關鍵一點,事實都正好與中國傳統文化和香人們的意境相左:龍涎香不是從抹香鯨口中流出的,而是從其肛門拉出來的。

    涎,從字面上解意,乃指唾沫、口水,像耳熟能詳的成語:垂涎三尺、涎玉沫珠、涎眉鄧眼等等,這涎只和口有關係,與肛門並無半點關聯。

    但中國古人嚮往吉祥、喜愛雅字、厭惡俗名,這在全球也都是出了名的,有時甚至不惜違背科學事實。所以才美抹香鯨其名曰龍,美其膠狀排洩物為涎香。

    比如南宋趙汝適在《諸蕃志》中寫道:“龍涎,大食西海多龍,枕石一睡,涎沫浮水,積而能堅。鮫人採之,以為至寶。新者色白,稍久則紫,甚久則黑。不燻不蕕,似浮石而輕也。”另外全宋詩第4卷裡收錄王洋的一首《龍涎香》,其中一句詩為“犀通神物為垂涎”,這些都無一例外地把龍涎香描繪成是抹香鯨(龍)口吐涎沫而成。

    當然,因為抹香鯨不在中國近海出現,古人對此香產生的原理過程並不瞭解也情有可原。但不管是真的不瞭解,還是曾經瞭解、又實在不願意讓龍涎香從抹香鯨的肛門裡排出的事實來大煞風景、俗我雅境。總之,古代的香文化玩家給這款香取了一個錯誤的雅詞——涎,並且以訛傳訛地被如今的香文化人傳承了下來繼續“粉飾香名”。

    在當今這個商道無論是高度還是廣度都大大壓迫並橫行於文道之上的現實中,我也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度:如果大肆把龍涎香的真正入海通道從抹香鯨的口腔改為肛門的話,是否會大大影響其名貴性和價格了?

    相比較而言,在雅意和科學上,老外有時更偏重於後者。比如大名鼎鼎的貓屎咖啡。貓屎咖啡學名麝香貓咖啡(Kopi Luwak),Kopi是印尼語咖啡之意,而Luwak是印尼人指一種俗稱“麝香貓”的樹棲野生動物。麝香貓比家貓大得多,性格兇猛,要關在籠子裡面餵養。人們喂麝香貓吃雞翅雞腿,以及咖啡果實,這樣透過麝香貓體內的胃酸消化後排出的咖啡豆,製成貓屎咖啡,別有一番不同風味,國際上售價高達每公斤八千人民幣。

    雖然同是從動物肛門排出來的、供人消費的產品,外華人非但沒有迴避這不雅事實,反而以此作為稀缺、獨特的賣點,其俗傻的誠實可見一斑。

    科學求真,文化藝術求美。感性思維模式佔主導的東方人,有時為了維護文化藝術的唯美,而不惜以犧牲真為代價。但以邏輯思維模式佔主導的西方人,有時會刻板地以犧牲藝術的唯美來尊重事實。孰是孰非,可能並無對錯優劣,只是看場合。

  • 2 # 使用者1301069363637

    是龍涎香的意思,是香料名

    也稱龍腹香(在西方又被稱為“灰琥珀”),是一種呈陰灰色或黑色的固態臘狀可燃物質,具有其獨特的甘甜土質香味(類似異丙醇的氣味)。

    龍涎香的實質是抹香鯨科動物抹香鯨腸內分泌物的乾燥品,有的抹香鯨會將其吐出來,有的則會從腸道排出體外,僅有少部分抹香鯨將其留在體內。排入海中的龍涎香起初為淺黑色,在海水的作用下,漸漸地變為灰色、淺灰色,最後成為白色。歷史上人們主要用它來做香水的定香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幾多歡喜幾多愁出自那首詩或宋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