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密探零零發
-
2 # 江東汪郎
什麼?這個鍋要全部甩給我安祿山?你們還有沒有點歷史觀?還有沒有點羞恥心?信不信我對你們動粗!
君王昏庸無道,我就替天行道!
皇帝老了,他的精力和智慧已經比不上開元年間,然後又沉迷女色、無心治國,朝政才會先後被李林甫、楊國忠之流把持。
李楊二人都是奸相,他們嫉賢妒能、貪贓枉法,導致朝綱敗壞、百姓流離失所。
環境就是這樣,我安祿山看不過去,所以才要挺身而出為天下百姓討個公道,也為自己要個說法!天寶皇帝解決不了土地兼併的社會矛盾,奸臣只知道搜刮民財,導致均田制遭到嚴重破壞。
土地是大唐的命脈,均田制奠定了大唐盛世的基礎。但李唐權貴無視公平,破壞規則,大肆毀壞均田制,造成大量的均田農民流離失所,成為流民。
流民自古就是戰亂的源頭,天寶皇帝處理不好,李楊兩位奸相就更不要提了。
這樣的情況越演越烈,土地兼併和均田制遭到破壞已經成為大唐最尖銳的社會矛盾。
事實上,大唐已經處於火藥桶上了。天寶皇帝遇到真愛無心治國,奸相楊國忠把持朝政,貪贓枉法、嫉賢妒能、囂張跋扈,對我都是百般刁難、打壓,就更別說其他人了。
想我安祿山,但堂堂七尺男兒,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手握十五萬大軍,怎麼說也是大唐的權貴。
他楊國忠只不過仗著有一位被皇帝寵愛的妹妹,在我面前人五人六的,時不時還給我小鞋穿。要不是我機靈,在皇帝面前裝孫子,不知道都死幾回了。
這姓楊的還真把自己當刀俎,把我當一般的魚肉看待了,居然還聯合哥舒翰那個壞種對我發難。
我呸,什麼玩意!我要是不先發制人,早有一天會被這孫子玩死。我安祿山穿漢服、說漢話、束漢發、敬儒道,一心向漢,但朝中那些人還是把我看成異族,還要叫我“胡兒”。
我安祿山的確是胡人出身,但我積極向漢人靠攏。
為此,我穿漢服、說漢話、束漢發、敬儒道,極力維護大唐邊境安穩,嚴厲打壓契丹人、奚人,以彰顯漢官威儀!
我手下的兒郎大都是漢人,我的心腹高尚、嚴莊、孫孝哲、高邈、何千年,只有孫孝哲是胡人。
我這麼努力,就是希望得到長安城中那幫老爺們的認同,可惜他們偏執、狂妄,始終把我安祿山看成異族。
連皇帝老兒也是這樣,張嘴就叫我“胡兒”,既然如此,我又何必這麼辛苦!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想我安祿山為了融入大唐社會,積極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努力改變自己的習慣風俗,到頭來還是得不到長安城中的權貴們的民族認同。
既然這樣,索性反了。
不說了,潼關就在眼前。等我打下長安再和大家聊聊我對楊貴妃的看法!
-
3 # 四十五度說
戰爭起因
安史之亂是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重要節點,並不是一次偶然的起義,是各方面矛盾不可調和的集中體現。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等。
經濟矛盾唐玄宗在為期間雖然創造了開元盛世,唐朝的經濟社會也達到了極度繁榮的時期,出現了太平盛世的局面達到了國內的頂峰。但是封建經濟的發展始終需要政治制度改革來抑制土地兼併,土地兼併現象的嚴重導致了大批的農民破。再加上當時實施的均田制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大量的農民流離失所,社會統治階級搖搖欲墜,人心團結逐漸開始走向了背離。唐玄宗到了晚年時期每天都過著聲色犬馬的生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楊貴妃權傾天下,每天過著奢靡的生活,早期崇尚勤儉節約的唐玄宗也沉迷這種生活無法自拔。
階級矛盾宰相和將軍之間的關係一向都矛盾很深,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亂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到了晚年時期寵信奸臣,宰相李林甫在位時期把所有的賢能之人都排擠在外,拉攏了一大批只會拍馬屁的小人,把持朝政達十九年之久。他在職期間排斥異己。後來取而代之的楊國忠,公行賄賂,妒賢忌能,驕縱跋扈,不可一世。奸臣當道,加深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尤其是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爭權奪利,成了安史之亂的導火線。此外,西北派節度使哥舒翰與東北派節度使安祿山之間,也素有裂隙。內外交錯,使唐玄宗後期統治階級內部君與臣、文臣與武將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
-
4 # 子墨子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安祿山的簡歷。
安祿山生父早亡,隨母改嫁,因為恥於跟後爹生活,就開始浪跡天涯。
29歲,投靠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因為驍勇善戰,被收為義子。
37歲,當上平盧(今遼寧)兵馬使。開始了他漫長而有效的賄賂之路。
39歲,任平盧節度使(相當於省長+軍區司令)。
41歲,兼任范陽(今河北)節度使。當了楊貴妃的義子。
44歲,晉升為大夫。
47歲,再任河東(今山西)節度使。至此成為遼寧、河北、山西三地的最高長官。
49歲,討伐契丹。
51歲,當了唐朝的“弼馬溫”,把優秀戰馬偷偷運到自己的大本營范陽。
52歲,11月從河北起兵。
53歲,1月,打到洛陽,自稱皇帝。
54歲,被兒子和身邊的僕人合謀刺殺!
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被後世學者各種貶低和辱罵,不過是為腐朽的人治社會推卸責任罷了。而影視劇把安祿山塑造成一個野蠻人的形象更是愚蠢無知。
他深諳官場與人心,沒錢時靠驍勇善戰爭地位,有錢時大肆賄賂官員搞升遷。
安史之亂造成人間浩劫,安祿山自然難辭其咎。但那些收他賄賂、幫他升遷的人真的就一點責任都沒了嗎?李林甫、楊貴妃、唐玄宗哪個不是毀掉盛唐的推手?沒有他們,安祿山安能忝居高位手握重兵?
靠著賄賂和諂媚就可以青雲直上的盛唐,被毀掉又有什麼可惜?只是可憐了那些命如浮萍的無辜百姓,成為一代又一代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最諷刺的是,這個被後世批鬥的安祿山,在死後,當時的行政長官為了穩定北方人心,還為安祿山立廟,被稱為聖人,是為“安史四聖”之一,可見安祿山在自己的管轄地比唐朝皇帝有威望的多!
-
5 # 站在宇宙之巔
人性私慾!人都是自私的!唐王朝為了收復長安答應回鶻公開劫掠三日,它想過人民沒有?長時間的安逸富足使唐帝王沉醉於鶯歌燕舞之中,失去了居安思危進取精神,唐王朝的藩鎮制度使強支弱幹,安祿山的藩鎮兵力已經達到帝國總兵力的百分之三四十,要換做你,你會反嗎?這麼問也許不合適,那麼你看看長征中的張國燾,為什麼另立中央?
-
6 # 桃花石雜談
而安史之亂牽涉到社會、宗教、民族、政治等等多個方面,是各方面因素彙總的結果,所以才會在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時期對社會造成那麼大的破壞,因此絕不可能是安祿山一個人的過錯。至於具體如何,小編剛剛回答過類似問題,再回答就顯得太重複了,大家有興趣就關注小編檢視吧。
-
7 # 葉子評論
安祿山應該為安史之亂的爆發負很大的責任,但說全責有點不大正確。
爆發安史之亂,很大程度上的原因確實是安祿山等人的野心所致。但這其實也是唐朝政治發展的結果之一。隨著土地兼併的加劇,唐朝初年依靠自耕農,自己出資當兵,上前線的府兵制日趨破產,最後還是走向了募兵制,而這就會導致地方軍閥的崛起。
也就是說藩鎮割據的局面是一天一天形成的,這些節度使的權力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唐朝的對外形勢十分嚴峻,周圍的強國打掉一個又崛起一個,可以說邊境形勢從來沒有好過,這就要求邊境上的節度使們必須掌握更多的權力和軍隊。久而久之,地方藩鎮化是必然的。
但是藩鎮化並不一定就能導致一場大亂的爆發,還有很多綜合因素,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除了安祿山等人的野心之外,就是唐玄宗在他的晚年越來越昏庸。原本他有非常忠於他的節度使,如王忠嗣等人掌握了全天下2/3的軍隊,還跟唐玄宗恩如父子,但是唐玄宗還是無端猜忌他,把他處死了,如果他真有造反的野心,掌握2/3天下軍隊早就造反了,不會乖乖束手就擒,任唐玄宗發落。
出去了他,唐玄宗居然信任起安祿山這種人,當然安祿山也不是一開始就造反,有李林甫這樣的宰相在,他也不敢動手,後來唐玄宗愈發昏庸,宰相變成了楊國忠,根本壓不住安祿山,楊國忠還成天說安祿山會謀反,惹得安祿山更加容易會造反,多重因素之下造成了安史之亂的悲劇。
回覆列表
你問過安祿山嗎,他會同意背鍋嗎?人家安祿山、史思明造個反怎麼了?當年,他老李家的江山也不是造反從隋煬帝楊廣手中奪來的,那為什麼安祿山就不能造反呢?
唐玄宗昏暈無能,失去了對藩鎮的控制,給了不安分的安祿山可趁之機。晚年的唐玄宗變得昏庸無能,一天天忙著和楊貴妃唱著歌跳著舞的腐敗生活,不顧朝政,致使藩鎮割據勢力做大,給了像安祿山、史思明這樣的不安分分子可趁之機。如果唐玄宗足夠強大,安祿山又怎麼敢造次。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下皇帝輪流做。唐玄宗的昏庸無能,促使手握重兵的安祿山等人滋生了對皇權的渴望,於是他們就在合適的時機,發動了安史之亂,企圖推翻李唐王朝,建立屬於自己的新王朝,一場動亂就應運而生,哭了天下的無辜百姓。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下皇帝輪流做。權力是最好的春藥,要說安史之亂誰負全責無疑就是萬惡的權力,是它勾起了人們無限的慾望,併為之廝殺。或者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安祿山和唐玄宗都要為安史之亂負責。每一場戰亂,受傷的總是百姓,所以有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興的千年感嘆!